数学课堂 因生成而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发表时间:2009-09-18T17:26:23.107Z 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彭建峰
[导读]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江苏溧阳 213371)
摘要: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同伴之间不断“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一谈生成性教学中教师的一些引领策略:
关键词:数学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2-0154-01
让我们拥有一双慧眼——适时调整,关注有效生成
课堂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在实施中常会遇到意外,或是预设超越学生认识能力,学生力不从心;或是预设未曾顾及学生认识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是预设滞后于学生实际水平,课堂教学缺乏张力。不管遇到上述的任何情况,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对预设进行适时调整,以使预设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生。例如长方形周长教学,教师课前预设三种教法,一是四条边逐一相加;二是长边乘2加短边乘2:三是长边加短边的和乘2。而实际教学时,发现大多数学生早就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教师如果仍按课前的预设教学,学生会不愿意听,因为他们觉得前两种方法麻烦而笨拙。碰到这种情况,应机智地将上述三种方法整合起来教学,让学生当小老师,通过提问:“你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怎么来的吗?”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懂同时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原本机械低效的教学预设生成充满灵性的高效收益。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现有的数学现实,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2 让我们拥有一对慧耳——质疑问难,促进动态生成
质疑问难,是了解学情、发现学生落差的有效手段,是激疑引思、实施教学调控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慧耳”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质疑的众多信息可整体把握,细心梳理,选择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问题,着意引发,这对强化预设,促进生成很有必要。如: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当学生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后,有学生迁移质疑:“球可以画出什么图形?” 由于学生受到生活习惯用语影响,几乎全班学生都认为“球可以画圆。”对此,教师不发表意见,而是先让两个学生上前来画一画,一人按球一人画,结果怎么也没画成一个圆,下面看的学生急着要帮忙,于是教师又请了另几个学生上前来画,还是不行,经过几次试验,学生开始对“球可以画圆”产生了疑问。“到底球能不能画圆呢?”学生急于要寻找答案。于是教师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球画一画,然后学生间相互交流作品,评判自己、别人画的是不是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认为“球画不出圆”。“球为什么画不出圆呢?”学生带着疑问,对球进行仔细观察,并与其他几种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球没有平平的面,所以画不圆”。这样,教师通过层层设疑,让学生在迫切的需要下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在疑中互动,主动参与了探索新知的全过程。
3 让我们拥有一颗慧心——捕捉亮点,升华非预设生成
布卢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此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要鼓励学生互动中的大胆超越和即兴创造。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必须对学生一系列表现做出及时反应,如遇突如其来的提问,遇到与众不同的声音,遇到错误的认知等,教师要有一颗“慧心”与学生共鸣和碰撞,其关键就在于快速判断并及时捕捉亮点,着意运用,以寻求意外的教学成果。例如,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片段:课中设计了四个班小朋友乘船去鸟岛游玩的活动情境。二(1)班23人,二(2)班31人,二(3)班35人,二(4)班36人,有两条船,每条船上限乘68人,请学生帮忙设计乘船方案。一段时间后,学生逐一想出方案。方案1:二(1)、二(4)合乘一条船,二(2)、二(3)合乘一条船,得出两个加法算式。方案2:二(1)、二(3)合乘一条船,二(2)、二(4)合乘一条船,再得出两个加法算式(按照教案预设,非常顺利地完成口算加法,接下来该进行口算减法的衔接了)。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方案!
师:是吗?你说说看。
生:可以把二(1)和二(2)合乘一条船(课堂上开始议论开了:不行,另一条船不够坐)。我有解决办法:二(1)班和二(2)班合乘就54人,会多出14个位置来,而二(3)班和二(4)班合乘是71人,少了3个位置,可以从二(3)班和二(4)班里安排3个在第一条船上,不正可以了吗?(哦,下面一片赞叹声)
师:××的想法真有创意,老师都没有想到,那咱们再算算是不是他所算出的结果。(又得出了两个减法算式,也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以上的教学,由于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努力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激发,思维在碰撞中迸发出绚丽的火花,生成了不曾预约的精彩。同时,通过教师适时捕捉点化,使生成又再次融入教学进程之中!
总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呼唤课前的精心预设,更需要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追求动态生成,从而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