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模拟试卷含答案(1)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模拟试卷含答案(1)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模拟试卷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A.重文轻武B.重农抑商C.重视教育D.重武轻文

2.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3.建立与宋并立的辽、西夏、金政权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鲜卑D.匈奴、鲜卑、吐蕃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旦

5.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代的是()

A.女真统治者B.突厥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国家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人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7.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8.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9.下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该画的作者是()

A.吴道子B.赵孟頫C.阎立本D.张择端

10.北宋时候出现了我国四大发明中的()

A.造纸术和火药B.火药和指南针

C.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

11.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宋朝D.唐朝

12.“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A.经济重心的南移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D.农业的发展

13.下列对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签订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4.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1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该历法的主要功能是()

A.用于占卜B.观察天象C.指导农事D.辅助政治16.“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是

A.北宋和辽B.北宋和西夏C.南宋和金D.南宋和西夏17.中文歌剧《马可·波罗》曾在意大利热那亚的歌剧院演出,它取材于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自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中国的传奇经历。这一事件发生于我国的

A.汉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8.“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澶渊之盟"体现的是哪两个政权力量平衡?

A.辽——西夏

B.北宋——辽

C.北宋——金

D.北宋——西夏

19.下列哪一位人物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建立了金政权,并依照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的军政体制()

A.阿保机B.元昊C.阿骨打D.松赞干布

20.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请你指出它是

A.交子B.会子C.关子D.瓦子

21.岳飞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某电视台想拍摄一部反映他生平的纪录片,如果请你当导演,下列情景中不可能使用的是

A.训练岳家军排兵布阵

B.在郾城大败金军

C.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D.根据《宋金对峙图》安排战术

22.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玉树临风、帅气十足的陈尧咨陪辽国使者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将。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他:“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

A.文武并重的传统B.重武轻文的观念C.颜值和门第备受推崇D.重文轻武的传统23.《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专为封建统治者“鉴往治道”的编年体史书,涵盖16个王朝,共计1300多年的史实。那么,在《资治涵鉴》中不可能看到的历史事件是()

A.楚汉之争B.文景之治C.三国鼎立D.郑和下西洋24.“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开展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藩坊B.市舶司C.藩市D.知州衙门

25.下图所示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A.辽

B.北宋

C.西夏

D.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知在宋朝时期崇尚读书,这是因为宋代实行的国策是重文轻武,宋太祖赵匡胤时期为防止武将篡弑重演,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文信息“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结合所学可知,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地统治了辽阔的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A。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916契丹族阿保机建立辽,定都上京; 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1115年女真族阿骨打建立金,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大意是说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故D

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

5.A

解析:A

【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知,它体现了岳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报仇雪耻的坚定信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的著名将领,他口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统治者,也就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理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涵义,还要和岳飞所处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因为岳飞是南宋抗金的著名将领,他口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统治者。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转移,到南宋,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就说明了这一点,故B符合题意;国家支持东南沿海开发,是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是在说东南沿海一带的富庶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现在也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岳飞抗金受到人民的尊重。主要是因为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岳飞领导抗金斗争反抗民族压迫符合南宋人民渴望生活安定、发展经济的要求,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是正义的战争。故D符合题意。ABC都符合岳飞,但不是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故选D。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郊饮马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赵孟頫的代表作。画面是江南初秋时节,放牧人赶着一群马到岸边饮水的情景。故本题应选B项。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指南针是北宋时期发明的,并运用到航海中,C项符合题意;火药是唐朝时期发明的,AB项不符合题意;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可知,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宋朝。为了巩固统治,北宋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任知州;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江南经济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南方长江流域、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景德镇兴起为瓷都反映了南方手工业的发展、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了南方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因此共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而BCD项只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C

解析: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辽和议是在北宋军队与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签订的,宋夏和议是在双方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签订的,对北宋来说,都是屈辱的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后,都结束了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宋辽之间和宋夏之间都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的局面,有利于宋辽和宋夏之间贸易的发展,①③两项叙述正确;②④两项叙述错误,需排除含②或④项的ABD三项。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宋辽、宋夏和议签订的过程,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两个和议都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还需掌握这宋辽和宋夏战争的性质,它们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争夺生存空间和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民族战争。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吸取唐朝末期藩镇割据的危害,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文人的地位,出现了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的现象,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我国是以农业立国,因此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功能是指导农事,C 选项符合题意。占卜、观察天象及辅助政治与二十四节气无关,AB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准确把握,由于我国是以农业立国,因此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功能是指导农事。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题干“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可知反映的是宋金和议。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1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004年秋,辽国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宋真宗才至澶州督战,北宋战胜,宋辽于十二月间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当时女真族有很多部落,其中的完颜部落逐渐兼并了许多部落。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族各部的统一,C符合题意,阿保机是辽的建立者,A不符合题意;元昊是西夏的建立者,B 不符合题意;松赞干布在唐朝统一了西藏各个部落,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出现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四川地区。当时的金、银等货币过于沉重,而四川的成都为繁华的商业性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因商业的发展而增加,于是,16家经济势力雄厚的成都富商联合发行了交子。它主要免除了人们特别是商人肩挑车载铁钱到处奔波之苦,便利了商品的交换,所以A项符合题意;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瓦子是宋朝都市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41年,南宋与金和议,形成了宋金对峙局面,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因此D项中所述情景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故选D。

22.D

解析:D

【分析】

【详解】

“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玉树临风、帅气十足的陈尧咨陪辽国使者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将。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重文轻武的传统。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末年1300多年的历史,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时期,在《资治通鉴》中不可能看到,所以D 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有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时,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所以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市舶机构办理手续,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汉族建立的政权,C项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D项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