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影像学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影像学基础
.
概论
放射影像学是现代医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科目,特别是在 临床应用中,对很多疾病的诊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X 线检查方法在放射影像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因此, 为了做好放射影像学和使它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充分掌 握有关X线的基础知识、检查方法和操作技术,才能得到 优良的检查效果,使其发挥最大的诊断作用。 X线常规检查法包括透视和摄影两种。透视不仅为病变提 供了很多诊断资料,而且所费不多,并可以进行动态观察。 摄影能发现更多的有诊断意义的征象,并留有长久记录。 在某些部位用常规检查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时,可运用一 些特殊方法检查,或利用某种造影剂作造影检查,而能获 得更优良的诊断效果。
X线成像原理基础
组织 密度 吸收的 透过的 透视影 摄影影 X线量 X线量 像 像 多 少 暗 白
稍少 稍多 较暗 灰白
骨骼、 高 钙化灶 软组织、稍低 液体 脂肪 气体 更低 最低
更少 最少
更多 最多
较亮 亮
灰黑 黑
X线影像学基础
对比度——X线照射物体时,如果透过物体两部分 的线量强度不同,就产生了X线对比度 影响影像对比度的因素: 1.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 2.人体组织的密度 3.人体厚度 4.X线的质(kV) 另外造影术以及X线的散射效应都有一定影响
本影
大焦点 焦点 物体 小焦点
半影
半影
本影
半影
X线影像学基础
同大焦点形成半影的原理相似,焦—片距及肢— 片距对影像的清晰度和失真程度也有影响。所以 在不影响摄影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加大焦—片距, 缩小肢—片距。 焦点
焦点 物体 物体 物体 焦点
半影
本影
半影
本影
半影
本影
半影
X线影像学基础
100 散射线的产生 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 吸收方式不同,产生了部分反 不 骨 向前进和侧向前进的散射线, 考 使X线强度减弱,对比度受到损 虑 散 害。 射 散射线的抑制 因 10 5 10 1.运用缩光器的吸收焦点外的X线。素 2.将照射野缩小到尽可能小的地步, Kx=0.5 来减少产生X线的被照肢体。 3.通过应用滤线栅的方法来进一步 排除散射线。 软 组 织 100
X线的基础知识
X线的波长及其应用 X其实同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本质一样,都是电磁 波,只是波长不同,医疗诊断用X线的波长大约在0.01—0.5Å (3.1×10ֿ² —8×10ֿ² nm)相当管电压40-150kv时产生的X线,能量 很大,穿透性很强。 当管电压较高时产生的X线波长较短,能量较高(俗称硬X射 线),形成的影像对比度较低,但层次丰富,适合胸腹部摄影。 当管电压较低时产生的X线波长较长,能量较低(俗称软X射 线),形成的影像对比度较高,适合于较薄的软组织,如乳腺检查。 1mm 10µm 1µm 0.1µm 50km
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
CCD
X线影像学基础
摄影效果与曝光条件的关系 根据实验,照片获得效果有以下相应公式: E=K·Vª Q 其中K为常数,V为管电压(kV),Q为管电流量 (mAs),指数a=m+m′+m″ m代表由于被检体的吸收而引起的变化 m ′代表由于荧光物质的吸收而引起的变化 m ″代表由于荧光物质发光效率引起的变化
X线机的分类
医用X光机安其使用 目的,可分为诊断 和治疗两大类。 (本次仅对诊断用X 光机进行讨论) 按结构形式分类 携带式 移动式 固定式
1. ① ② ③
X线机的分类
2. 按输出功率分类 ① 小型:指管电流在50mA以下,最高管电压 为90kV的X线机 ② 中型:指管电流在100~400mA,最高管电 压为100或125kV的X线机 ③ 大型:指管电流在500mA以上,最高管电 压为125或150kV的X线机
考 虑 散 射 10+5 5+5 10+5 因 素 Kx=0.67
骨
K=0.9
胶片 R=3 照 片 对 比 度
K=R·lgKx
X
线 对 比 度
K=0.52
X线影像学基础
滤线栅的构造与原理 滤线栅用平行或按一定斜 率排列的薄铅条夹持在一定间 隔的铝或胶木板之间。 根据薄铅条的斜率,聚焦 式滤线栅都有各自的焦距,当X 线管的焦点位与滤线栅焦距的 允许范围之间时,除了碰到铅 条上的散射X线被吸收,其余X 线因于铅条倾角相平行而通过 到达胶片。 理想的滤线栅应该能全部 吸收掉散射线,而原发X线又能 全部通过,既不增加患者的曝 光量,又使影像对比度得到改 善。
+-+- + +- +-
+
-
X线影像学基础
ABC (自动亮度控制)——通 过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来 探测影像增强器输出光线的强 度来控制透视的效果。(零点 技术) 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 是AB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 X线经过影像增强器之后,到达 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光 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将光线 强度转换成强弱不同的电信号, 通过这个电信号来控制高压发 生器的KV和MA,由此控制整 个系统的成像剂量。 影像增强器输出窗
X线成像原理基础
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 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其 厚与薄的部分,或分界明 确,或逐渐移行。厚的部 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 线少,薄的部分则相反, 因此,X线投影可有图所示 不同表现。在X线片和荧屏 上显示出的黑白对比和明 暗差别以及由黑到白和由 明到暗,其界线呈比较分 明或渐次移行,都是与它 们厚度间的差异相关的。 图中的几种情况,在正常 结构和病理改变中都有这 种例子。
X线影像学基础
主要曝光条件 1.焦—片距(FFD):一般胸部摄影用180CM以上的 FFD,其他部位用100CM左右的FFD。 2.管电流(mA) 3.曝光时间(s) 4.管电压(kV) 这三者参数的设定虽有一个科学的计算方法但 较为复杂,不同X光机不同时期的参数变化较大, 临床常应用随机附的曝光参数表,或者根据技师 的经验和习惯设定参数
原发射线
散射线
铅条
胶片
X线影像学基础
常规应用的滤线栅一般都 为聚焦式,滤线栅的铅条 延长线聚焦与一直线 这一直线到滤线栅的垂直 距离为滤线栅的焦距 f X线球管所在位置不一定 要恰好在滤线栅的焦距上, 只要在f′~f″范围内原发X线 损失在40%以内,就可以 在胶片上获得满足诊断所 需要的影像 f″ f f′
X线影像学基础
电离室分布 AEC (自动曝光控制)——通 过电离室来探测穿过人体之后 到达成像系统的剂量大小来控 制摄影的效果。(一点技术) 电离室——是AEC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 电离室分为气体和固体两种, 通常气体电离室运用于普通摄 影,固体探测器(电离室)多 运用于高精度的特殊摄影(如 乳腺摄影),并由此两个技术 衍生出线扫描DR和非晶硒DR X线穿过人体和成像系统之后, 到达电离室,电离室中的惰性 气体发生电离,在探测回路形 成电势并被转换成电信号,通 过这个信号来控制高压发生器 的通断,由此控制整个系统的 成像剂量。
X线影像学基础
失真度——影像对原物体原来的形态大小 有所改变。绝对无失真的影像是不存在的。 影响影像失真度的因素 1.焦-片距 2.肢体与胶片的距离 3.焦点的大小 4.中心线的角度
X线影像学基础
焦点大小的概念 X线管阳极的焦点并 非为一个点,而是一个很 小的面积,X线管焦点的实 际大小与投射在胶片上的 大小有所不同,X线管阳极 靶面接受电子撞击的面积 称实际焦点,投射在相面 上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焦点 的投影面积称有效焦点。 一般所指的焦点的尺寸就 是指X线管靶面下垂直方向 上的有效焦点。
产生的荧光效应所发出的可见光
增感屏
增感屏
X线成像原理基础
在透视的情况下,目前 普遍采用影像增强器和 CCD系统 不均匀的X线照射在影像 增强器在输入屏上,使 之发出强弱不等的荧光, 通过增强器内的电子线 圈和光学系统来增强和 聚焦,最终在输出屏上 形成成比例的较强的可 见光图像,再由CCD系统 转换为电信号。
阳 极
电子束
实 际 焦 点
X线
X线
有效焦点
X线影像学基础
有效焦点的大 小,也可依照X线方 位的不同而有所差 异,近阳极端的有 效焦点小,近阴极 端的有效焦点大,X 线量也是阴极端多 于阳极端,此即称 为X线管阳极端效应。
阳极侧
阴极侧
X线影像学基础
依照光学原理,有效 焦点越小,所得的影像越 清晰,反之,如果有效焦 点越大,投影时所产生的 半影(晕影)也越大。因 此影像的边缘就越模糊。 所以当实际应用时,在不 影响X线负荷的原则下,应 尽量采用小焦点投照,藉 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X线机的分类
3. ① 按使用范围分类 综合性X线机: 是指具有透视和摄影等 多种功能,适合多种疾患的 检查的X光机,常用的X光机 多属此类。 专用X光机: 是指为了适应某些专科 疾病的检查而设计的X光机, 并配有专科疾患检查的各种 辅助装置。 如:齿科X线机 乳腺钼靶X线机 胸部透视专用机 骨科专用C型臂 心血管专用C型臂 等
影像增强器
CCD
X线成像原理基础
X线穿透低密度组织(如含 气体的肺组织)时,被吸 收少,剩余X线多,摄影时 使X线胶片感光多,经光化 学反应还原的金属银也多, 故X线胶片呈黑影;而透视 时使荧光屏所生荧光多, 故荧光屏上也就明亮。高 密度组织(如骨骼)则恰 相反。
X线成像原理基础
病理变化也可使人体组织密度发生改 变。例如,肺结核病变可在原属低密 度的肺组织内产生中等密度的纤维性 改变和高密度的钙化灶。在胸片上, 于肺影的背景上出现代表病变的白影。 因此,不同组织密度的病理变化可产 生相应的病理X线影像。
X线的基础知识
X线的发生及其产生的作用 当高能量电子流突然受到阻碍时,如轰 击某些特殊物质(重金属),就会产生X线, 它能够对部分物体有穿透性,能够使某些 材料发出可见光(荧光材料),使胶片感 光,能够使物质原子产生电离和辐射,产 生生物效应。而X光机设计思想就是综合运 用了这些特点得到人体内部的信息。
0.01Å
名 称 声波部分
无线电波
红 可 紫 外 见 外 线 光 线 软
γ
X线
硬
射 线
医用X线机基本原理
医用X线机X光发生原理 X线管灯丝加热后,产生自由 电子并云集在阴极附近。当升 压变压器向X线管两极提供高压 电时,阴极与阳极间的电势差 陡增,处于活跃状态的自由电 子,受强有力的吸引,使成束 的电子,以高速由阴极向阳极 行进,撞击阳极铼钨合金靶面, 此时,发生了能量转换,其中 约1%以下的能量形成了X线,其 余99%以上则转换为热能。 X线 的能量(X线的质)由加在灯丝 两端的电压所决定,即所谓的 “管电压”(kV值),而一段 时间内总的X线能量(即放射剂 量)由通过灯丝的电流(即管 电流,mA值)和X线发生持续的 时间二者乘积决定,即所谓mAs 值
球管
灯丝
靶
高能电子流
X线
医用X线机基本原理
医用X线机成像原理 当X光由靶面发出通 过有铅叶组成的束光 器后投照到人体之上, 束光器 被人体不均匀吸收后 在影像采集系统上形 成强弱不一的信号。 人体 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 影像,应用于临床诊 影像信号 断
阳极
X线
X线成像原理基础
经过人体后,不均匀分 强度不均的X光 布的X线强度,透过介质 转换为二维分布的荧光 暗盒 强度,这一介质最常用 的即为增感屏——胶片 系统。 不均匀的X线照射在暗盒 内在增感屏上,使之发 可见光 出强弱不等的荧光,照 射胶片乳剂膜形成潜影 银颗粒的分布,经过显 影、定影等化学处理后 成为透亮度不一的胶片。 透过胶片的X线致使反面的增感屏
X线影像学基础
密度——为可见光透过照Fra Baidu bibliotek阴影的透明度,也即 为X线照片的黑化度 影响影像密度的因素 1.X线的量(mAs):正比 2.X线的质(kV):平方正比 3.焦片距:平方反比 4.定显影的条件 其他如增感屏、胶片的种类和率线设备的运用等都 有一定的影响
X线影像学基础
清晰度(锐利度)——清晰度是阴影轮廓的鲜明 度和对比度,也就是不同组织边界的清晰程度。 影响影像清晰度的因素 1.有效焦点的大小 2.焦-片距 3.被照部位与胶片的距离 4.储片夹的应用 5.增感屏的接触 6.曝光时间 其他如被照肢体的运动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X线的基础知识
X线的发现与历史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 威·康拉德·伦琴 (W.C.Rontgen)在做阴极射 线管实验时,观察到管外几 十厘米远的荧光板有荧光现 象产生,照相底片也能感光, 当伦琴把手放在阴极射线管 与荧光屏之间时,在荧光屏 上有模糊的手骨影像,手的 轮廓也隐约可见。当时对这 种射线的性质一无所知,便 借用数学上的未知数“X”来 代表,给它起名X射线。后来 人们为了纪念伦琴的功绩, 又称之为伦琴射线。
.
概论
放射影像学是现代医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科目,特别是在 临床应用中,对很多疾病的诊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X 线检查方法在放射影像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因此, 为了做好放射影像学和使它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充分掌 握有关X线的基础知识、检查方法和操作技术,才能得到 优良的检查效果,使其发挥最大的诊断作用。 X线常规检查法包括透视和摄影两种。透视不仅为病变提 供了很多诊断资料,而且所费不多,并可以进行动态观察。 摄影能发现更多的有诊断意义的征象,并留有长久记录。 在某些部位用常规检查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时,可运用一 些特殊方法检查,或利用某种造影剂作造影检查,而能获 得更优良的诊断效果。
X线成像原理基础
组织 密度 吸收的 透过的 透视影 摄影影 X线量 X线量 像 像 多 少 暗 白
稍少 稍多 较暗 灰白
骨骼、 高 钙化灶 软组织、稍低 液体 脂肪 气体 更低 最低
更少 最少
更多 最多
较亮 亮
灰黑 黑
X线影像学基础
对比度——X线照射物体时,如果透过物体两部分 的线量强度不同,就产生了X线对比度 影响影像对比度的因素: 1.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 2.人体组织的密度 3.人体厚度 4.X线的质(kV) 另外造影术以及X线的散射效应都有一定影响
本影
大焦点 焦点 物体 小焦点
半影
半影
本影
半影
X线影像学基础
同大焦点形成半影的原理相似,焦—片距及肢— 片距对影像的清晰度和失真程度也有影响。所以 在不影响摄影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加大焦—片距, 缩小肢—片距。 焦点
焦点 物体 物体 物体 焦点
半影
本影
半影
本影
半影
本影
半影
X线影像学基础
100 散射线的产生 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 吸收方式不同,产生了部分反 不 骨 向前进和侧向前进的散射线, 考 使X线强度减弱,对比度受到损 虑 散 害。 射 散射线的抑制 因 10 5 10 1.运用缩光器的吸收焦点外的X线。素 2.将照射野缩小到尽可能小的地步, Kx=0.5 来减少产生X线的被照肢体。 3.通过应用滤线栅的方法来进一步 排除散射线。 软 组 织 100
X线的基础知识
X线的波长及其应用 X其实同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本质一样,都是电磁 波,只是波长不同,医疗诊断用X线的波长大约在0.01—0.5Å (3.1×10ֿ² —8×10ֿ² nm)相当管电压40-150kv时产生的X线,能量 很大,穿透性很强。 当管电压较高时产生的X线波长较短,能量较高(俗称硬X射 线),形成的影像对比度较低,但层次丰富,适合胸腹部摄影。 当管电压较低时产生的X线波长较长,能量较低(俗称软X射 线),形成的影像对比度较高,适合于较薄的软组织,如乳腺检查。 1mm 10µm 1µm 0.1µm 50km
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
CCD
X线影像学基础
摄影效果与曝光条件的关系 根据实验,照片获得效果有以下相应公式: E=K·Vª Q 其中K为常数,V为管电压(kV),Q为管电流量 (mAs),指数a=m+m′+m″ m代表由于被检体的吸收而引起的变化 m ′代表由于荧光物质的吸收而引起的变化 m ″代表由于荧光物质发光效率引起的变化
X线机的分类
医用X光机安其使用 目的,可分为诊断 和治疗两大类。 (本次仅对诊断用X 光机进行讨论) 按结构形式分类 携带式 移动式 固定式
1. ① ② ③
X线机的分类
2. 按输出功率分类 ① 小型:指管电流在50mA以下,最高管电压 为90kV的X线机 ② 中型:指管电流在100~400mA,最高管电 压为100或125kV的X线机 ③ 大型:指管电流在500mA以上,最高管电 压为125或150kV的X线机
考 虑 散 射 10+5 5+5 10+5 因 素 Kx=0.67
骨
K=0.9
胶片 R=3 照 片 对 比 度
K=R·lgKx
X
线 对 比 度
K=0.52
X线影像学基础
滤线栅的构造与原理 滤线栅用平行或按一定斜 率排列的薄铅条夹持在一定间 隔的铝或胶木板之间。 根据薄铅条的斜率,聚焦 式滤线栅都有各自的焦距,当X 线管的焦点位与滤线栅焦距的 允许范围之间时,除了碰到铅 条上的散射X线被吸收,其余X 线因于铅条倾角相平行而通过 到达胶片。 理想的滤线栅应该能全部 吸收掉散射线,而原发X线又能 全部通过,既不增加患者的曝 光量,又使影像对比度得到改 善。
+-+- + +- +-
+
-
X线影像学基础
ABC (自动亮度控制)——通 过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来 探测影像增强器输出光线的强 度来控制透视的效果。(零点 技术) 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 是AB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 X线经过影像增强器之后,到达 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光 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将光线 强度转换成强弱不同的电信号, 通过这个电信号来控制高压发 生器的KV和MA,由此控制整 个系统的成像剂量。 影像增强器输出窗
X线成像原理基础
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 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其 厚与薄的部分,或分界明 确,或逐渐移行。厚的部 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 线少,薄的部分则相反, 因此,X线投影可有图所示 不同表现。在X线片和荧屏 上显示出的黑白对比和明 暗差别以及由黑到白和由 明到暗,其界线呈比较分 明或渐次移行,都是与它 们厚度间的差异相关的。 图中的几种情况,在正常 结构和病理改变中都有这 种例子。
X线影像学基础
主要曝光条件 1.焦—片距(FFD):一般胸部摄影用180CM以上的 FFD,其他部位用100CM左右的FFD。 2.管电流(mA) 3.曝光时间(s) 4.管电压(kV) 这三者参数的设定虽有一个科学的计算方法但 较为复杂,不同X光机不同时期的参数变化较大, 临床常应用随机附的曝光参数表,或者根据技师 的经验和习惯设定参数
原发射线
散射线
铅条
胶片
X线影像学基础
常规应用的滤线栅一般都 为聚焦式,滤线栅的铅条 延长线聚焦与一直线 这一直线到滤线栅的垂直 距离为滤线栅的焦距 f X线球管所在位置不一定 要恰好在滤线栅的焦距上, 只要在f′~f″范围内原发X线 损失在40%以内,就可以 在胶片上获得满足诊断所 需要的影像 f″ f f′
X线影像学基础
电离室分布 AEC (自动曝光控制)——通 过电离室来探测穿过人体之后 到达成像系统的剂量大小来控 制摄影的效果。(一点技术) 电离室——是AEC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 电离室分为气体和固体两种, 通常气体电离室运用于普通摄 影,固体探测器(电离室)多 运用于高精度的特殊摄影(如 乳腺摄影),并由此两个技术 衍生出线扫描DR和非晶硒DR X线穿过人体和成像系统之后, 到达电离室,电离室中的惰性 气体发生电离,在探测回路形 成电势并被转换成电信号,通 过这个信号来控制高压发生器 的通断,由此控制整个系统的 成像剂量。
X线影像学基础
失真度——影像对原物体原来的形态大小 有所改变。绝对无失真的影像是不存在的。 影响影像失真度的因素 1.焦-片距 2.肢体与胶片的距离 3.焦点的大小 4.中心线的角度
X线影像学基础
焦点大小的概念 X线管阳极的焦点并 非为一个点,而是一个很 小的面积,X线管焦点的实 际大小与投射在胶片上的 大小有所不同,X线管阳极 靶面接受电子撞击的面积 称实际焦点,投射在相面 上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焦点 的投影面积称有效焦点。 一般所指的焦点的尺寸就 是指X线管靶面下垂直方向 上的有效焦点。
产生的荧光效应所发出的可见光
增感屏
增感屏
X线成像原理基础
在透视的情况下,目前 普遍采用影像增强器和 CCD系统 不均匀的X线照射在影像 增强器在输入屏上,使 之发出强弱不等的荧光, 通过增强器内的电子线 圈和光学系统来增强和 聚焦,最终在输出屏上 形成成比例的较强的可 见光图像,再由CCD系统 转换为电信号。
阳 极
电子束
实 际 焦 点
X线
X线
有效焦点
X线影像学基础
有效焦点的大 小,也可依照X线方 位的不同而有所差 异,近阳极端的有 效焦点小,近阴极 端的有效焦点大,X 线量也是阴极端多 于阳极端,此即称 为X线管阳极端效应。
阳极侧
阴极侧
X线影像学基础
依照光学原理,有效 焦点越小,所得的影像越 清晰,反之,如果有效焦 点越大,投影时所产生的 半影(晕影)也越大。因 此影像的边缘就越模糊。 所以当实际应用时,在不 影响X线负荷的原则下,应 尽量采用小焦点投照,藉 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X线机的分类
3. ① 按使用范围分类 综合性X线机: 是指具有透视和摄影等 多种功能,适合多种疾患的 检查的X光机,常用的X光机 多属此类。 专用X光机: 是指为了适应某些专科 疾病的检查而设计的X光机, 并配有专科疾患检查的各种 辅助装置。 如:齿科X线机 乳腺钼靶X线机 胸部透视专用机 骨科专用C型臂 心血管专用C型臂 等
影像增强器
CCD
X线成像原理基础
X线穿透低密度组织(如含 气体的肺组织)时,被吸 收少,剩余X线多,摄影时 使X线胶片感光多,经光化 学反应还原的金属银也多, 故X线胶片呈黑影;而透视 时使荧光屏所生荧光多, 故荧光屏上也就明亮。高 密度组织(如骨骼)则恰 相反。
X线成像原理基础
病理变化也可使人体组织密度发生改 变。例如,肺结核病变可在原属低密 度的肺组织内产生中等密度的纤维性 改变和高密度的钙化灶。在胸片上, 于肺影的背景上出现代表病变的白影。 因此,不同组织密度的病理变化可产 生相应的病理X线影像。
X线的基础知识
X线的发生及其产生的作用 当高能量电子流突然受到阻碍时,如轰 击某些特殊物质(重金属),就会产生X线, 它能够对部分物体有穿透性,能够使某些 材料发出可见光(荧光材料),使胶片感 光,能够使物质原子产生电离和辐射,产 生生物效应。而X光机设计思想就是综合运 用了这些特点得到人体内部的信息。
0.01Å
名 称 声波部分
无线电波
红 可 紫 外 见 外 线 光 线 软
γ
X线
硬
射 线
医用X线机基本原理
医用X线机X光发生原理 X线管灯丝加热后,产生自由 电子并云集在阴极附近。当升 压变压器向X线管两极提供高压 电时,阴极与阳极间的电势差 陡增,处于活跃状态的自由电 子,受强有力的吸引,使成束 的电子,以高速由阴极向阳极 行进,撞击阳极铼钨合金靶面, 此时,发生了能量转换,其中 约1%以下的能量形成了X线,其 余99%以上则转换为热能。 X线 的能量(X线的质)由加在灯丝 两端的电压所决定,即所谓的 “管电压”(kV值),而一段 时间内总的X线能量(即放射剂 量)由通过灯丝的电流(即管 电流,mA值)和X线发生持续的 时间二者乘积决定,即所谓mAs 值
球管
灯丝
靶
高能电子流
X线
医用X线机基本原理
医用X线机成像原理 当X光由靶面发出通 过有铅叶组成的束光 器后投照到人体之上, 束光器 被人体不均匀吸收后 在影像采集系统上形 成强弱不一的信号。 人体 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 影像,应用于临床诊 影像信号 断
阳极
X线
X线成像原理基础
经过人体后,不均匀分 强度不均的X光 布的X线强度,透过介质 转换为二维分布的荧光 暗盒 强度,这一介质最常用 的即为增感屏——胶片 系统。 不均匀的X线照射在暗盒 内在增感屏上,使之发 可见光 出强弱不等的荧光,照 射胶片乳剂膜形成潜影 银颗粒的分布,经过显 影、定影等化学处理后 成为透亮度不一的胶片。 透过胶片的X线致使反面的增感屏
X线影像学基础
密度——为可见光透过照Fra Baidu bibliotek阴影的透明度,也即 为X线照片的黑化度 影响影像密度的因素 1.X线的量(mAs):正比 2.X线的质(kV):平方正比 3.焦片距:平方反比 4.定显影的条件 其他如增感屏、胶片的种类和率线设备的运用等都 有一定的影响
X线影像学基础
清晰度(锐利度)——清晰度是阴影轮廓的鲜明 度和对比度,也就是不同组织边界的清晰程度。 影响影像清晰度的因素 1.有效焦点的大小 2.焦-片距 3.被照部位与胶片的距离 4.储片夹的应用 5.增感屏的接触 6.曝光时间 其他如被照肢体的运动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X线的基础知识
X线的发现与历史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 威·康拉德·伦琴 (W.C.Rontgen)在做阴极射 线管实验时,观察到管外几 十厘米远的荧光板有荧光现 象产生,照相底片也能感光, 当伦琴把手放在阴极射线管 与荧光屏之间时,在荧光屏 上有模糊的手骨影像,手的 轮廓也隐约可见。当时对这 种射线的性质一无所知,便 借用数学上的未知数“X”来 代表,给它起名X射线。后来 人们为了纪念伦琴的功绩, 又称之为伦琴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