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工作的诞生
社会工作的诞生如果要寻找一个标志性的事
件的话, 1917 年, 美国学者M ary E R ichmond 的
《社会诊断》一书发表, 可以看做是社会工作作为一
个专业诞生的标志, 而在此前的将近一个世纪里,
由政府、宗教团体和民间人士所从事的社会工作实
践, 为社会工作专业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
社会工作诞生显然应当被看做是一个里程碑
式的事件, 因为它集中地体现了迥异于传统社会的
现代社会的一些典型气质, 比如对理性的偏重, 对
人文关怀、个体价值和自由信仰的尊崇等。然而社
会工作诞生带给我们的疑问和它带给我们的信念
一样多, 我们何以在此时而不是更早地需要社会工
作? 它何以诞生并何以以如此面貌诞生? 它对于现
代社会的批判与维护在怎样的层面上展开? 而它的
诞生究竟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这些问题在社会工
作已然诞生的情境下追问不是毫无意义的。它将给
我们展现社会工作与现代性之间的可能性的联系,
并使我们能够讨论、把握这种联系。这样的认识就
构成了我们对于社会工作自我认识的基础, 并成为
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
社会工作产生于而且只能产生于现代社会, 已
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对于这事实的阐释就构成
了我们对社会工作自身认识的全部涵义。
我们对于现代社会脱胎于传统社会的过程, 也
即社会工作诞生的可能途径, 至少有两种截然不同
的视角:
一种是“社会进化论”的观点。它把人类历史看
做是一个整体发展和演进的过程, 正是这样的观点
在现代话语中才变得可以理解, 它本身就带有理性
至上主义的痕迹, 从而成为现代性的一个颇有意味
的标记。
另一种观点是, 把“断裂”应用于对现代社会及
现代性诞生的阐释, 用另一套话语来理解现代与传
统的关系。现代与传统的断裂不在于现代与传统之
间是否存在着延续, 而在于现代究竟以一种怎样的
方式构成了对于传统的激烈的反叛, 以至于必须用
断裂而非演进来标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这样的
方式可以从理性启蒙中找到根据。理性是标志现代
性的最显著也许也是最根本的标签, 理性对于启示
(天启) 的背叛构成了现代对于传统的最大的背叛。
传统与现代以一系列根本对立(宗教—科学、上帝
—人、启示—理性等) 显示了两者的不可逾越。
不论现代社会以这两者之中的任何一种方式
或者更有可能是相混合的方式来临, 它们都共同揭
示了现代社会迥异于传统社会的事实, 两者的区别
只在于承认传统的多与少。偏执于一个方面或追问
究竟谁决定谁都是无意义的, 独断的。这样的认识
为我们对于社会工
作诞生的认识提供的解决方案
是, 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与气质的断裂共同决定
了现代社会的到来和社会工作的诞生, 而这些方面
也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根本气质, 即现代性。只不过
进化论强调的是后者的进步性, 而这种进步性是之
前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不具备的, 而断裂论更强
调一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和气质的转变才使社会工
作有产生的可能。
二、现代性及其牵涉
作为现代社会核心气质的现代性对于社会工
作诞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或者说社会工作仅仅
是现代性的一个方面, 它与其他各个方面共同构成
了现代性的横断面, 而它们的演进也构成了现代性
的谱系。所以对现代性的揭示于我们对社会工作诞
生的认识大有裨益。
对现代性的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关涉众多
的主题, 我们仅从理性与自由两个方面对现代性作
一适当的展开。事实上, 理性与自由正是现代性的
两条主线。
文艺复兴将人性、尊严赋予人, 而启蒙运动将
理性作为人自身的无限的能力而与人类解放和自
由联结在一起。人作为理性的主体, 可以凭借自身
而完全没有必要依靠神来实现人类的解放, 进入
“自由王国”, 是现代性中最令人激动不已的信念。
整个现代性的社会体系、制度体系、知识体系均植
根于这一信念中, 现代科学特别是人文科学的出现
也伴随着这一信念的“笑靥”。
理性在近代获得了复兴, 笛卡尔可以被称作近
代第一个理性主义者。自笛卡尔之后, 无论是唯理
论还是经验论都可以说是理性主义的, 以区别于现
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分歧
不在于否认人的理性认识能力, 而主要在于对人类
知识起源的不同认识, 经验论推崇的归纳法与唯理
论推崇的演绎法都是理性的方法, 都基于对人类理
性的信仰。理性成为现代性的最耀眼的明珠。18 世
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正是运用理性之剑刺向专
制主义和神权政治, 这一革命的过程就被赋予自由
解放的意义。
在启蒙运动中, 理性与自由获得了同一性, 这
构成了现代性的基调。现代性以理性求自由, 而大
张旗鼓地宣扬理性至上主义。理性与科技相结合而
成的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侵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面, 乔治?里茨尔将这一过程形象地称为“社会的
麦当劳化”, 即社会的合理化。它包括效率、可预测
性、可计算性(定量化)、可控制的非人技术(用非人
技术替代人的方法来实现控制) 四个方面。麦当劳
的经营方式, 泰勒的科学管理, 韦伯所称的官僚体
制, 流水线生产, 甚至高等教育、医疗体系都是社会
合理化的集中体现[2 ]。技术控制人、排挤人、取代人
是工具
理性“殖民主义”的最终结果。在这一过程
中, 理性恰好以反对自由的方式实现其“殖民统
治”, 而理性的“殖民”与自由的“沉沦”构成了现代
性危机的核心。
在对现代性危机的关切中, 马克斯?韦伯对于
形式理性的忧虑对我们颇有启示。在韦伯看来, 形
式理性支配下人们的合理化行为最终将社会变成
一张充满理性的密不通风的网, 一旦那些合理化系
统增生到这种程度, 我们将面对一个合理的“铁
笼”: 没有出口, 无法逃脱[2 ]。合理性的最终结果, 不
是人们所期望的自由, 而是官僚制铁笼的奴役。
另一位对于现代性的批判颇有建树的思想家
米歇尔?福柯更多地运用一种知识考古学与谱系
学的方法, 研究精神病、疯癫、监狱、犯人的身体等
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的主题, 集中关注个人在社会
制度、话语和实践中如何被控制和如何被塑造成主
体[3 ]。福柯对于“权力—知识”的考察为我们揭示了
一种新型的微观权力论: 权力不仅存在于政治等诸
宏观领域, 而且是分散的, 无所不在的, 网络地存在
于社会各领域中的。而所有知识都是某种权力意志
7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 卷
的产物, 权力在各领域产生着维护自身的知识, 如
果没有相关联的知识领域的建立, 就没有权力关
系。另外, 福柯受边泌圆形监狱设想的影响而提出
的全景敞视理论也可以让我们从中窥见现代性的
一些典型机制。在一个全景敞视的社会里, 每一个
人都在一种监视的目光(现实的或象征的) 的压力
下, 成为自己的监视者, 自我将自己监禁而每个人
都成为一个监禁体系的共谋, 这似乎揭示了现代性
话语下的权力运用的模式。
在对现代性的理解中, 安东尼?吉登斯应当属
于乐观派。他虽然把现代性称作“野兽”, 并质疑启
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甜蜜理性”(sw eet reason) 为什
么并没有为我们创造一个预期的和可控制的世
界[4 ]133。但他明显持乐观态度, 将现代性的危机看
做是现代性对于自身的反思。这一危机可以通过一
系列新社会运动(劳工运动、民主运动、和平运动、
生态运动。这些运动被称为新社会运动, 以区别二
次大战前的老社会运动) 而通向一种“乌托邦现实
主义”[4 ]139。在吉登斯为我们展现这一乐观前景之
前, 他更多是从制度的层面论述了现代性的四个制
度性维度: 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和军事力
量[4 ]52和现代性的信任——一种很大程度上是基于
抽象体系(包括象征体系和专家系统) 的信任。
而在所有对于现代性的批判中, 后现代主义应
当是最针锋相对的一个。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反逻
各
斯中心主义(反言语中心主义) , 利奥塔对于后工
业社会“叙事危机”的阐释, 费耶阿本德对于多元主
义的倡导和对于科学沙文主义的批判, 都为我们提
供了一个看待现代性的全新的视角。后现代主义几
乎反对一切现代性所引以为豪的东西。后现代主义
不管被看做是现代性的反面或仅仅被认为是现代
性的自我反思, 它对于现代性的深刻的理解已经引
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它在解构现代性的同时无可
避免地建构了另外一种世界图式, 这种新图式用现
代眼光来看也许是混乱的、无序的和不可理喻的,
然而, 现代性危机的希望也许正孕育其中。
在以上对于现代性及其牵涉的勾勒中, 韦伯为
我们展示的理性的铁笼, 福柯对全景敞视理论和
“权力——知识”模式的揭示, 吉登斯对于现代性的
制度分析特别是对于专家体系的阐释, 以及后现代
主义的解构主义, 都奠基了我们对于社会工作诞生
的认识。
三、案主的诞生
在社会工作的诞生中, 存在着一个核心的事
件, 那就是社会工作的对象——案主的诞生。案主
在整个人文科学和现代社会中, 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与意义。因为它是现代性的客体化, 是整个现代性
的对应物。它蕴含着现代性的机制和气质, 而所谓
的人文科学(包括社会工作) 仅是对这一机制与气
质的展开与描述, 所以它们无可避免地要指涉案
主, 围绕案主,“服务”案主。
而案主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性的对应物, 是由
于案主作为主体与客体的双重属性都与现代性的
核心——理性与自由、解放与控制——相关联。这
样的关联使它成为展示现代性的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 可以认为案主是现代性的“选民”, 现代性正
是利用案主而显现自身。
毫无疑问, 案主诞生于现代性中。案主可以被
描绘成这样的一类人: 他们被人文科学视为不同于
常人的“异类”, 他们丧失了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
我决定、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能力而必须借助于
他人(专业人员) 或外物(科学)。这样一种特殊的人
连同关于他们的知识与自古至今的医学模式的根
本性差异在于, 医学对于病人的关注在于身体, 从
而病人被医学当作“物”; 与此相对的是, 案主恰恰
被自己(自我意识) 作为“人”而成为“他人”。自己是
自己的“他人”, 这是对案主最核心的描述, 也是对
现代社会和现代性中所有人的存在状态的最核心
的描述, 因为在现代社会中, 不仅是案主, 而是所有
人都在对于案主的限定中限定了自身。这就构成了
人在现代性中的普遍“沉沦”。
而案主的诞生和与之相随的现代人的“沉沦”
至少伴随着两个过程。
首先是一个人客体
化(对象化) 的过程。人作为
主体而存在, 这是一个近代的产物, 人权从神权中
的背叛将人自身塑造成一个认识世界创造世界的
主体, 从而人获得了他自身的本性和尊严。人将自
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自然界的丰硕成果——整个
自然科学的繁荣——使人最终将认识能力运用于
自身, 人第一次有别于医学模式下作为“物”的客体
而成为作为“人”的客体。人把自己作为具有自我意
第2 期 惠永照等: 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意义与困境75
识的能够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是客体的人, 这样的
认识使得人最终成为某种被观察与被研究的对象,
而人一旦获得这种对象地位, 有别于传统医学、生
物学和自然科学的人文科学也随之而生。人文科学
的诞生不主要在于把自己当作主体, 亦不主要在于
把自己当作纯粹的客体或物, 而根本在于人是有精
神的物或者说人是作为主体的客体的认识成为一
种普遍的共识, 而同时基于某种现实的考虑, 或者
建立起一套与整个人类利益相关的宏大的话语体
系, 使得人文科学在道义上和方法上获得了支持。
“在心理学于19 世纪逐渐形成一门科学之前, 工业
社会强加于个体的新规范无疑是必然的; 在出现一
种社会学思考之前, 社会平衡及至资产阶级建立的
均衡格局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受到的严重威胁无疑
也是必然的”。[5 ]
而另外一场构筑身份政治的宏大的社会运动,
通过产生知识而产生它自身的对象, 产生关于知识
的科学, 构成了整个人文科学体系和现代性的知识
的“监狱”。构筑知识的过程伴随着福柯所称的“知
识型”的转变。古典时期(1650~ 1800) 的“表象知识
型”被19 世纪的“根源知识型”所取代, 人们不再满
足于仅仅在方法上根据同一与差异的原则对事物
进行分类, 而是企图寻找事件背后的本质, 寻找事
件与本质之间的必然联系。一种对于各种行为构成
的事件的语言化标签连同一种本质化的努力发起
了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造人”运动。“一种行为获
得一个名称, 并指称一个明确的本质”成为案主诞
生的可能性机制。这一机制连同传统、文化与现实
的各方面而源源不断地产生出不同种类而又清晰
地分门别类的案主群体。然而也就在这场运动中,
人失去了自身的知识和话语, 以一种完全陌生的面
孔呈现于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世界, 最终沦为“他
人”。而案主(广义上的, 包括精神病学、心理学、社
会工作等) 的出现正在此时。
各种人文科学在案主诞生之前所做的努力亦
不能被我们忽视。最典型的当以心理学为例。心理
学在整个对象化人和造人运动中, 将一部分人通
过
构造关于他们的知识而从人类总体中分离出来, 成
为心理学王国的当然的“臣民”, 而心理学注定是一
个“暴君”, 他制定森严的知识体系以维护其统治。
从微弱的焦虑一直到人格分裂症, 心理学将其所有
的“臣民”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些等级是封闭的,
无可申诉的, 一个人一旦获得将永不得赦。心理上
的病症可以解除, 但作为抑郁症、强迫症或其他心
理疾病患者的身份永远不能被获免。
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也无可避免地
成为这场造人运动的推波助澜者, 不管他以一种什
么名义、什么面目出现, 他都在他自身的知识里构
筑自身的案主和关于案主的话语体系。
四、社会工作与现代性
案主在现代性中诞生, 而案主的诞生最终促成
了社会工作的诞生, 或者更合理的是认为两者相伴
随而产生。不管怎样, 两者都因现代性而诞生, 都与
现代性有着不能割裂的联系。
社会工作是现代性的一个隐喻, 她以温情脉脉
的姿态关涉现代性主题下的理性与自由, 以及现代
性危机的话题。现代性蕴含着一系列深刻而又全面
的危机已经成了一个老生常谈。它围绕着一个核心
问题展开: 理性并不是如幻想般地解放人, 而是奴
役人; 人在人的解放运动中, 失去的只是自由, 而得
到的却是永恒的锁链。而社会工作运用和现代性同
样的思维来解决现代性的问题, 企图运用制度性的
利他主义, 以一种理性来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 所
以现代性的困境同样也构筑了社会工作的困境, 社
会工作何以在助人之时不会束缚人, 这是社会工作
一直无法回避的质疑, 尽管这一质疑不常以一种直
接的方式显现而溶入了社会工作的价值困境和实
践的两难抉择之中。
而至今尚未被揭示的牵涉现代性与社会工作
紧密地联系着的一个事实是: 也许社会工作仅仅是
现代性的工具理性在人文科学的延伸, 这样的认识
基于现代性的工具理性深入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
面, 而社会工作恰好以一种技术的面目出现于科学
之林。社会工作毫无例外地运用了现代性的工具理
性在解决现代性的问题, 尽管她更愿意以一种超脱
的态度来面对现代社会。这种认识对于我们看待社
会工作与现代性共同的困境提供了思路。社会工作
因其对于现代性的内在阐释而构筑了自身的知识,
同时不可避免地构筑了自身的困境, 无论社会工作
如何倾注于情感和爱, 社会工作只要作为人文科学
出现一天, 社会工作就不能摆脱和无视现代性所提
7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 卷
出的挑战。
社会工作不论如何仅仅是现代性的一种工具,
她对于现代性的维
护态度不言而喻, 因为现代性构
成了社会工作的奠基, 现代性为社会工作提供的人
文精神, 对个人的关注以及向社会工作提出的任务
在传统社会, 甚至只要超出了现代社会, 都将不可
能, 所以, 社会工作只有在现代性中, 才获得了她的
使命, 她的知识和她的合法性。
同样的, 社会工作运用“知识—权力”机制通过
构筑“知识”而构成自身宏大的知识体系。社会工作
同样拥有一个发达的专家体系, 社会工作者与案主
的关系同样是专家与非专业人士的关系。社会工作
所从事的事业同样地产生一个也许令社会工作意
想不到的结果: 社会工作仍然在用一种解放的信念
和态度编织着奴役的“牢笼”。社会工作的实践同样
地使人迷失在现代性之中, 而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所
无法认识的“他人”, 社会工作对于“专业判断”的认
可性态度就说明了这一点。社会工作同样地以一种
优越的姿态来判定他人, 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和心理
学一样是出自于好心。现代性除了赋予社会工作以
气质之外, 也将自己的品性赋予了她, 这是社会工
作的幸运, 同时亦是不幸。
五、结语
从现代性的角度对社会工作做出的如此的认
识显然是令人沮丧的, 因为我们也许不得不得出这
样的结论, 即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人的“异
化”将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程度的深浅而已。尽管如
此, 我们对于社会工作的认识和期望都还是有意义
的, 因为这样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出于人类自身的背
谬而不直接与社会工作相关。人只有在社会中才可
能生存, 而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本身就意味着人的异
化。所以我们揭示这一主题的意义不在于否定社会
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而在于使社会工作在无可避免
地异化人之时首先认识自身, 而在助人的过程中尽
可能少地束缚人。这是社会工作能够做到的, 并且
必须有如此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526.
[2 ] 乔治?里茨尔. 社会的麦当劳化[M ]. 顾建光, 译. 上
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 3 ] 李银河. 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M ]. 济南: 山
东人民出版社, 2001: 78.
[ 4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 ]. 田禾,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
[5 ] 汪民安, 陈永国, 马海良. 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
福柯到赛义德[M ].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2.
M odern Sign if icance and D ilemma of Soc ia lWork
HU I Yong2zhao1, GUO J ing2p ing2
(1. Ph ilo sophy Department, Huazhong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W uhan 430070, Ch ina;
2. Socio logy Department, Guangdong Inst itue of Commerce , Guangzhou 510320,Ch ina)
Abstract: Social wo rk w as o riginated f rom
modern society. Social wo rk and it s ob ject are imp lied in
modern ity. Modern ity ob ject s it self as case sub ject. The cou rse invo lving the case sub ject in social
wo rk, especially in human ist ic science is the cou rse ofmodern ity exh ib it ion and descrip t ion . Socialwo rk
is a metapho r ofmodern ity. The dilemma ofmodern ity also con st itu tes the dilemma of socialwo rk. How
social wo rk does no t b ind peop le in helpng o thers is the doub t that social wo rkers can no t avo id. So
conf ron t ing th is boub t and challenge, social wo rkers shou ld be conf iden t.
Key words:modern ity; social wo rk ; case sub ject; b irth
第2 期 惠永照等: 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意义与困境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