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固体的吸附性质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吸附滞后现象-吸附脱附接触角
Cohan假说:假设孔是两端开口的圆柱体,吸附开始的毛 细凝聚是在圆柱形的孔壁上进行,r 为无穷大,吸附时的开尔 文方程为 P P V 2V
ln
吸
P0
L
rRT
ln
脱
P0
L
rRT
而孔已被液态吸附质充满后,才开始脱附,因而脱附是从孔口 的球形弯月液面开始,所以相应的脱附平衡压力应服从正常开 尔文方程 2 比较以上二式,立得
三、吸附滞后圈的形状与孔结构
C类滞后圈的吸附线在中等相对压力时很陡,而脱附线平缓 变化。它反映的典型孔结构是锥形或双锥形孔,这是因为吸附 时类似于A类孔,而减压时则从大口处连续脱附,故曲线变化 缓慢。
三、吸附滞后圈的形状与孔结构
D类滞后圈的吸附线与B类的相似,而脱附线一直平缓下降。 其相应的孔结构是四面开放的倾斜板交错重叠的缝隙。这类孔 吸附时与B类相似,因无弯月液面形成,只有当P接近于P0时才 发生毛细凝结,故此时吸附量陡增。脱附时因板壁不平行,吸 附量不会陡然下降,而是缓慢变化。
三、吸附滞后圈的形状与孔结构
B类滞后圈的特点是在压力近于P0时吸附线急剧上升,而脱 附线在中等相对压力时迅速下降。与其相应的典型孔结构是平 行板狭缝。这些孔隙难以形成弯月液面,故只有在相对压力接 近1时才发生毛细凝结,脱附时压力只有与狭缝宽度相应的弯 月液面有效半径所要求的数值相符合,液态吸附质才可以从狭 缝中逸出。
三、吸附滞后圈的形状与孔结构
E类滞后圈的吸附线变化缓慢而脱附线陡直下降,其相应的 典型孔结构是口小腔大的孔。吸附时弯月液面曲率半径逐渐变 化,故吸附线变化缓慢。而脱附时从曲率半径最小的孔口开始, 一旦此处脱附,腔体内的吸附必骤然溢出。
四、微孔填充
大比表面积的活性炭、沸石及一些细孔硅胶、氧化铝的孔全 部或大部分是微孔其孔径大小与一般分子大小同数量级。物质在 这类吸附剂上的吸附无滞后圈,其吸附机制与毛细凝结不完全相 同。 微孔吸附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低压下即可开始微孔填充并很快使吸附达到最大吸附量;
P脱
P吸 P0 P0
三、吸附滞后圈的形状与孔结构
A类滞后圈的特点是吸附和脱附线在中等相对压力区域,且 变化都很陡。两端开口的毛细孔是此类滞后圈反映的孔的典型 代表。其它如两端开口不规律筒形、棱柱形的孔也可以出现此 类滞后圈。这类孔的半径均匀,当平衡压力上升到与孔半径相 应要求的压力值时发生毛细凝结,并使所有的孔迅速充满,吸 附量急剧增加,脱附时也由于半径均匀很快使孔中吸附质排出。
2)当P/P0接近1时吸附量增加;
3)等温吸附线和脱附线是重合的,无吸附滞后圈。
8.11多孔固体的吸附性质
----蔡永丰
毛细凝结现象 吸附滞后现象 吸附滞后圈的形状与孔结构 微孔填充
一、毛细Biblioteka Baidu结现象
对于多孔性吸附剂,若吸附质在孔壁上是润湿的(接触角为 θ),就会形成凹液面,因而当气相中的压力低于实验温度下平 面液体的饱和蒸气压P0时,就会在毛细孔中凝结。在一定温度 下弯曲液面和平液面的蒸气压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开尔 文方程描述: 2VL cos P
2)Me Bain假说
3)Cohan假说
二、吸附滞后现象-接触角不同
Zsigmondy假说:假设吸附和脱附时接触角θ不同。吸附 时,液态吸附质填充孔隙,因而接触角是前进角;脱附时则是 吸附质出去的过程其接触角是后退角。而前进角是大于后退角 的,故θ吸>θ脱,所以cos θ吸>cos θ脱,所以根据Kelvin公式知 P脱>P吸,形成吸附滞后圈。
2VL cos P ln P0 rRT
二、吸附滞后现象-墨水瓶效应
Me Bain假说:假设孔为口小腔大的墨水瓶形,吸附自半径 大的瓶底开始,压力增大,瓶底逐渐充满,直到瓶口。脱附则 自口径小的瓶口开始,瓶口半径小于瓶底半径,所以只能在低 压时才能开始脱附,所以P脱>P吸,形成吸附滞后圈。
ln
P0
rRT
式中P和P0为温度为T、曲率半径为r的弯液面上的蒸气压和平 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γ为吸附质液体的表面张力;V为吸附 质的摩尔体积;R为气体常数。根据上式可知,凹液面液体上 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蒸气压低。
二、吸附滞后现象
孔性固体的吸附等温线在某一压力范围内吸附曲线大多与脱 附曲线分离,这种现象称为滞后。吸附曲线与脱附曲线分离部 分构成的循环称为吸附滞后圈(环)。 对吸附滞后现象有三种解释: 1)Zsigmondy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