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1874一1949),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采用迷津和迷笼,研究了小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活动,观察动物是如何学会走出迷津或逃出迷宠的,并在这些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学习理论。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他完成了名为《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中的实验研究》的博士论文。1903年他又写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后又发展成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概论》,于1914年出版。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而开始确立,桑代克也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论著有《动物的智慧》(1911)、《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成人的学习》(1928)、《人类的学习》(1931)等。桑代克是第一个用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来解释学习实质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而建立的。在尝试过程中,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而正确的反应越来越多,最后就形成了一种能够适应环境的联结。这就是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这些系统,下自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
他曾设计过一种迷笼,动物必须在笼内做完三种不同的反应,即按压机关、抓绳索和技环之后,笼门才能自动打开。然后他再仔细观察猫是怎样学会开迷笼的。他看到,猫被放人笼后,总是表现出明显不安,并企图逃出监禁。它想从空隙中钻出来,抓咬笼内的板条或铁丝,伸出爪子抓那些可以抓到的东西。当它使某件东西松动或摇晃时,就继续努力去做。它并不十分注意笼外的食物,而是在笼内乱抓,似乎本能地想逃出迷笼。猫不断地挣扎,可以连续十分钟、八分钟地抓、咬、按、钻。在这种冲动式挣扎中,猫可以通过各种尝试,偶然一下子抓住绳索,触及按钮或拉动拉环,从而使门打开。这样反复实验,就可以发现,猫在笼中逐渐地减少和排除了那些不成功的冲动,而成功的动作反应则被愉快地牢记。直到多次尝试以后,猫一进笼,就会以一种确定的方式去触按钮,抓绳,拉环并顺利逃出笼外。
桑代克根据他的实验,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可以不必假定动物也有推理与思维。因此桑代克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联结的形成与巩固,人类所有的行为、思想和活动,都能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二)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建立的。
桑代克在观察动物学习时发现,只要把猫放进迷笼,它就会很快作出反应并经过多次的尝试,最终学会打开迷笼。他记录了动物解决迷笼问题的行为表现,并把它的反应时间绘成曲线,制成了学习曲线图。
从学习曲线图中可以看到,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动物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正确的反应逐渐增加,最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出形成了联结。也就是说,动物的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和减少错误,并最终在刺激与反应间形成联结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尝试错误,简称试误说。他还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通过尝试错误的途径实现的。
(三)学习定律。
桑代克发现,在用不同动物进行的多次实验中,结果相当一致。于是,他总结并提出了两条基本学习定律(练习律和效果球)和五条辅助定律。
1、练习律和效果律
桑代克在《动物的智慧》这本书中对这两条定律作出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动物对某一情境刺激作出反应形成的联结强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其在这一情境中形成有效联结的次数成正比,并与这些联结的平均强度和平均持续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练习律。
效果律则是指,对同一情境所做的几种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那些能使动物满意
的反应将会更加牢固地联结于这一情激。因此,当这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这些反应也更容易再次出现。相反,那些使动物不适应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将会削弱同这一情境的联系,因此,当这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这些反应则改少出现。也就是说,满足或不适应的程度越甚,联结的增强或价弱也越甚,这就是效果律。
2、辅助定律
除了以上两条主要定律外,桑代克还提出了五条辅助定律。这装定律是:
①多重反应定律。当某一反应不能产生满意结果时,将会触及一种新的反应。因此,这个动物将继续做出反应直到某一反应最终导致满意。动物这种改变反应的能力显然具有适应的意义。
②心向或意向定律。这是指动物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一种动机或内驱力。如饥饿的猫有挣扎逃出迷笼的意向,而吃饱的动物则可能去睡觉。
③选择反应律。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动物对面临的任务情境中的某些因素会进行有选择的反应而忽略其他因素。反应的选择性与分辨能力有关系。一个不能进行辨别的动物将永远找不出逃脱的路径。
④类比反应律。这是指学会逃出一种迷笼的动物在放入一个不同的迷笼之后,若新的情境中包含某些与以前情境相同的成分,它就会利用某些以前的反应,对类似的情境进行反应。它实际上是一种迁移原理。后来,桑代克就据此提出了“共同要素”的迁移理论。
⑤联想性转移律。这类似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它是条件反射的一种形式,在原理上与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实验是一样的。
在30年代以后,桑代克对他的某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主要改变是:
第一,练习并不能无条件地增强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力量,单纯的没有指导的练习不一定能引起进步。所以,修改后的练习律从属于效果律。
第二,由于赏和罚的效果并不相等。赏比罚更有力,所以后来就不强调烦恼情况所导致的效果。这是对效果律的修改。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发展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和促进作用,确立了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他开创了对学习问题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先河,其理论以动物实验为依据,初步建立了教育心理学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另外,他的学习理论也反映了动物在本能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经验进行学习的实际过程,抓住了学习过程中刺激和反应这两个基本变量间的关系。这种理论能够用于解释许多简单的学习和新为训练问题,对于小学生部分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该理论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也没有充分注意认识活动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应用这种理论来解释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时,就显得过分简单、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