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德育课微到深处是“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德育课微到深处是“细节”
1 在细节中凸显“自我感悟”
微型德育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取得实效,要用智慧,要让学生在细节中实实在在地感悟。要立足学生身边小事,传输学生应知应会的人、事和焦点新闻等,从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达成共识,自觉自悟自需地发展思想品德、道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例如,内容是自信的微型德育课,原来不自信的学生,后来慢慢地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自信起来了,声音响起来了,参与率也高起来了。例如“厕所里洗拖把要拧干”这个问题,老师告诉学生要拧干,可这个问题还是老大难问题,可以把湿漉漉的滑溜溜的厕所用照片拍下来,让学生自己说有哪些危害?学生感悟的肯定比老师一个人讲的理由还多,在实实在在的感悟中得到实效。又如学生放学前写出一天中的小结,通过短暂的实实在在的自我小结,达到发展自我的效果。又如为进一步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消防安全环境,进行“珍惜生命,消防自救”的微型德育课。先学习灭火相关知识,然后当场练习使用灭火器,接着大家分组,男生深入各班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学校灭火器能否正常使用,并当场汇报调查结果。通过学生的切身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感悟,学习消防相关知识、技能。又如,在《逆风飞扬,直面挫折》微型德育课中,主持人播放了视频,让同学们明白了面对艰难险阻,我们民族没有屈服、没有放弃,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之后,同学们纷纷上台讲了自己个人心中的英
雄是如何微笑面对挫折的。接着,同学们看案例,讨论挫折产生的原因,各抒己见;说烦恼,寻求解决挫折的办法,互献妙计。名人名言是灵药,普希金诗不可少。最后,活动在“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面是晴空……”的歌声中结束,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细节中受到感悟。
2 在细节中实现“内外转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要抓反复,反复抓。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开展微型德育课的很多,教师精心组织,常用很有感染力的真实故事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感知父母、老师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关爱,听课过程中,曾发现学生深受感动,有的甚至泪流满面,下决心以后要在生活中关心父母,以勤奋的学习感恩父母和老师。可是有些感恩是暂时的,维持不了多久。又如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后观看《让生命充满爱》孝心教育专题片,在邹越教授正切动容的演讲中,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父母长辈们对自己无私的爱,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可是听听激动,一时感动,时间长了就又恢复原样。所以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可以由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学背古代经典——《弟子规》。在母亲节,由语文老师组织,让学生给母亲写一封信,让母亲给孩子回一封信,进行了孝心、爱心交流。所以我们的微型德育课需要围绕相同的主题,以变化的形式,不同的内容进行巩固,让教育思想在学生的心
灵深处烙下深深地印迹,以深深的“内化”去实现稳定的”外化”。
3 在细节中提升“心的教育”
教育是沟通的艺术,德国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追求教育的真谛,去思考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只有通过与学生心灵的对话,教师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前黄高中在临高考的时候,还给学生看《白家讲坛》《圆明园》奥运圣火传递受阻的记录片,家长们不免担心,他们的老师却自豪地说:“如果我们关注了自我的心灵,关注了身边的人,凭什么不得高分?”结果怎样?一片辉煌。日本江户取手中学用孔子的《论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实行心的教育,除了在道德讲座和师生交流课以外,贯穿在每天学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这些多样的道德教育行为综合起来,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在微型德育课中实施“心的教育”,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谈心,让学生具有自我存在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心之居所”。在微型德育课中还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如攻心术:挖掘闪光点,激发上进心;目标术:因人而异,设立多层次的目标;提醒术: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思想上给予点拨;捆绑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德育工作捆绑考核;联合术: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持久术,“反复抓,抓反复”;心理术: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来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一堂成功的微型德育课,一定是经过“心的交流”,犹如“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发展成为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强大内驱力。
只有当我们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追求,发挥好老师的组织、引领作用,善于运用各种智慧,抓好细节,创设良好的微型德育课氛围,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追求互动、开放的德育课堂,以持之以恒的教育态度,形成学生稳定的良好品格,才能真正从学生的素质需求出发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