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五节_群桩基础计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z z q / q
w uk

(1)、对桩距 sa 6d 的群桩基础,一般可作整 体冲剪破坏考虑, z 按下式计算:
0 ( F G) 2(a0 b0 ) qsik li z (a0 2t tan )(b0 2t tan )
(2)、桩距 sa 6d ,且各桩端的压力扩散线 不相交于硬持力层中时,即硬持力层厚度 ( s a d e ) c tan t 的群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应作 2 基桩冲剪破坏考虑,按下式计算: 4( 0 N i u qsik li ) z (d e 2t tan ) 2

(2)、而对于桩的中心距<6d的摩擦群桩,除了 验算单桩的承载力外,还须验算群桩的承载力和 沉降。

群桩分项效应系数法与传统的桩基设计承载力表
达式有两点主要区别:

1)、用侧阻、端阻或侧阻端阻综合抗力分项系


s , p , sp 和承台底土的抗力分项系数 c
代替单一安全系数 k ;

(2)、承台下存在可能产生负摩擦力的土层,;
(3)、在饱和软土中沉入密集桩群,引起超静 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随着时间推移,桩间土 逐渐固结下沉而与承台脱离等。
三、群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1)、对于端承桩和桩中心距大于6d的摩擦桩 群桩,群桩的竖向承载力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 沉降量也与独立单桩基本一致,仅需验算单桩的 竖向承载力和沉降即可。
0N R
0 N max 1.2R
2、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承载力设计值 R 应符合下式:
N 1.25 R
Nmax 1.5R
六、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当桩端平面以下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 层时,应进行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根据该下卧 层发生强度破坏的可能性,可分为整体冲剪破坏 和基桩冲剪破坏两种情况。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n F G M x y i M y xi Ni 2 n yi xi2
水平力作用下
Hi H / n
当基桩承受较大水平力,或为高承台桩基时, 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应考虑承台与基桩协同工作 和土的弹性抗力。
五、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1、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承载力设计值 R 应符合下式:

m f tW0 N N Rh (1.25 22 g )(1 ) m m f t An

(2)、钢桩、预制桩和桩身配筋率大于0.65% 的灌注桩: 3 EI
Rh vx xoa
九、桩基负摩阻力验算 n Qg 为: 群桩中任一基桩的下拉荷载标准值
n Qg n Qn

R Qsk / s (Qrk Qpk ) / p
四、桩顶作用效应简化计算 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较小的高大建筑物, 当桩径相同时,通常可假定:(1)、承台是刚 性的;(2)、各桩刚度相同;(3)、 x、y是 桩基平面的惯性主轴。桩顶作用计算公式为: F G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i

以前设计不考虑承台的分担作用,认为荷载 完全由基桩承担,实际偏于安全,易造成浪费。
承台分担荷载是以桩基的整体下沉为前提的,只 有在桩基沉降不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且台底不与软土直接接触时,才宜考虑承台底土 的分担作用。下列情况不能考虑: (1)、承受经常出现的动力作用,如铁路桥梁 桩基;
s e s


十、桩基沉降验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以下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2)、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 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3)、摩擦型桩基。 建筑桩基规范推荐的方法为: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对桩中心距小于或等于6倍桩径的桩基,其等效作用面 位于桩端平面;等效作用面积为桩承台投影面积;等效 作用附加应力近似取承台底平均附加应力。等效作用面 以下的应力分布采用布氏解。桩基最终沉降量表达式为:
2)、引入了各项群桩效应系数:桩侧阻力群桩
效应系数 s 、桩端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p 、桩 侧阻端阻综合群桩效应系数 sp 、承台底土阻力 群桩效应系数 c 。

考虑到桩群、土、承台的相互作用效应后,桩基
中各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 的统一计 算表达式为:

R s Qsk / s p Qpk / p c Qck / c
当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uk 是由静载试验确定

时,基桩的设计值 R 按下式计算

R sp Quk / sp c Qck / c
几点说明: (1)、式(4-42)或式(4-44)的承载力值, R 是考虑群桩效应后单桩的承载力,整个桩基的承 载力设计值就等于桩数乘以 值。 R (2)、考虑群桩效应仅限于:桩数在3根以上的 非端承群桩。对于纯端承群桩和桩数n<3根的非 端承桩,不考虑群桩效应和承台效应。 (3)、若承台底面以下的土有可能与承台底脱 开,则不考虑承台效应。 (4)、嵌岩桩属于端承型桩,不考虑群桩效应。

>单桩的沉降量,即群桩效应。群桩效应系数 <1 。
群桩效应:摩擦型群桩基础当桩数较多,桩距较 小时,此时群桩中各桩的工作状态与单桩的显著 不同,其承载力小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沉降量 大于单桩沉降量,这种现象叫群桩效应。 目前考虑群桩效应的方法有两种: 一、群桩分项效应系数法:对每根桩的侧阻力和 端阻力分别乘以群桩效应系数(以概率极限设计 为指导,通过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到); 二、实体基础法:把承台、桩和桩间土视为一假 想的实体基础,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验算。
二、承台下土对荷载的分担作用 复合桩基:在荷载作用下,由桩和承台底地基土 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复合桩基,只是分 担比例不同,分担比例随桩土相对位移的幅度增 大而增强。研究表明:承台底土反力大小及分布 形式与桩顶荷载水平、桩径桩长、台底和桩端土 质、承台刚度以及桩群的几何特征等因素有关。 通常,分担比例为:10%~30%。
桩基础。荷载由桩和地基土共同承担。

1、端承型群桩基础:持力层坚硬,荷载主要由
桩端反力承担。桩端承压面积小,彼此不重叠。

端承型群桩基础中各基桩的工作性状与单桩基本
一致:(1)、桩的变形很小,桩间土基本不承
受荷载,群桩承载力=单桩的承载力之和;
(2)、群桩的沉降量与单桩基本相同。

即不存在群桩效应,群桩效应系数
第五节 群桩基础计算
实际工程中,一般为群桩基础。群桩基础与 单桩的不同主要有两个方面: (1)、群桩基础,各桩的承载力发挥和沉降性 状往往与相同情况下的单桩有显著差别; (2)、承台底部的土反力也将分担部分荷载。

因此,在桩基的设计计算时,必须考虑到群 桩的工作特点。
一、群桩的工作特点

群桩基础分为:端承型群桩基础和摩擦型群

考虑桩侧负摩阻力验算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 时,1)、摩擦型基桩取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 满足下式: 0N R 2)端承型基桩应满足: n 0N R ( 0 N 1.27Qg ) 1.6R 当土层不均匀和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 时,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 验算桩基沉降。

七、桩基竖向抗拔承载力验算

承受拔力的桩,应按下述同时验算群桩基础 及其基桩的抗拔承载力:
0T
Tgk
s
Tk
G gp
0T

s
Gp
此外,还应按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验算桩身的抗拉承载力、裂缝宽度或 抗裂性。
八、桩基水平承载力验算 承受水平力的竖直桩,设计时要求基桩的桩 顶水平荷载设计值满足下式要求 0 H i RH RH h Rh ,Rh 可由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或 按下式进行估算: (1)、桩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桩:
= 。 1

2、摩擦型群桩基础:通过桩侧摩阻力将上部荷载
传递到桩周及桩端土层中。一般假定桩侧摩阻力在土中
引起的附加应力按某一角度向下扩散。

(1)、桩数少、桩距较大时,压力不相互重叠。群桩 承载力=各单桩承载力之和,群桩沉降量与单桩基本相 同。可认为不存在群桩效应。 (2)、桩数较多、桩距较小时,各桩传来的压力相互 重叠,桩端处压力比单桩时大得多,压缩土层厚度也比 单桩要深。群桩承载力<各单桩承载力之总和,沉降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