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课本练习题的10种解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课本练习题的10种解法

题目:已知a ,b ,c ,d 都是实数,且2

2

1a b +=,2

2

1c d +=,求证:1ac bd +≤ 此题是新课程(北师大版)选修1-2第64页的一道练习题,在求证这一道练习题时,如果我们就题论题,将会失去一次很好的开拓思维,培养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机会。下面将从10种不同的角度对此题进行探讨。 一、常规的解题方法 证法1:分析法

要证明:1ac bd +≤,只需证明:22

2

2

21a c b d abcd ++≤,

只需证明:22

2

2

2

22a c b d abcd a b ++≤+,即证:2222(1)(1)20a c b d abcd -+-+≤, 即2

2

2220a d b c abcd --+≤,即证:2()0ad bc --≤,此结论显然成立, 这样,就证明了1ac bd +≤。 证法2:反证法

假设1ac bd +>,平方得:22

2

2

21a c b d abcd ++>,以下证明过程如证法1,不在赘述。 评注:分析法,反证法是证明数学问题的常规方法,这两种证法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 二、构造法

根据题目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构造多种数学模型解题。 证法3:三角换元

令cos a α=,sin b α=,cos c β=,sin d β=

所以cos cos sin sin cos()1ac bd αβββαβ+=+=-≤ 证法4:构造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

,1=。如图1, 构造直线:0ax by +=,则(,)c d

≤1ac bd +≤。

证法5:构造向量

令(,)m a b =,(,)n c d =,则1m =,1n =,

所以cos ,m n ac bd m n m n =+=,即cos ,1ac bd m n +=≤ 证法6:构造余弦定理

如图2:设(,)A a b ,(,)B c d ,

则1OA =

=

1OB ==

,AB =当O,A,B 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由余弦定理得:

222

2cos AB OA OB OA OB AOB =+-∠

即22()22cos ac bd AOB -+=-∠,又0AOB π<∠<,所以

11ac bd -<+<

当O,A,B 在一条直线上时,易得1ac bd +=± 综上知:1ac bd +≤ 证法7:构造几何图形

要证1ac bd +≤

,即证ac bd +≤

,所以不

妨令,,,a b c d 为正值,构造如图3直角梯形,

ΔAED ΔABE ΔDCE ABCD S =S -S -S 梯形

所以

111()()222AED a d b c ab cd ∠=++--即sin 1AED ac bd ∠=+≤故原不等式成立

证法7、构造复数

令1z a bi =+,2z c di =-

又1212z z z z =

1=

=,

即222()()()1ac bd ac bd ad bc +≤++-=,所以1ac bd +≤ 证法8:构造柯西不等式

柯西不等式:22

222

2

212121122()()()n n n b a a a b b b a b a b a b ++

+++

≥++

222221()()()a b c d ac bd =++≥+

所以1ac bd +≤

评注: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构造数学模型解题,即复习旧知,又拓宽了思维。

三、“1”的妙用 证法9、作差法

222222

11()()1()()()0

22222

a b c d a c b d ac bd ac bd ac bd ++-+--+=+-+=+-+=≥

a b

c

d

B

C

D

E A

图3

即1ac bd +≤

同理得:22

()()1()02

a c

b d a

c b

d +++++=

≥,即1ac bd -≤+,所以1ac bd +≤ 证法10:放缩法

2222222222222221()()()()()a b c d a c a d b c b d ac bd ad bc ac bd =++=+++=++-≥+

所以1ac bd +≤

评注:“1”灵活运用,可以使问题简化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这10种解法大部分为笔者在教学中学生提供的解法。我想:如果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多从教材的例题、习题、练习题、及公式推导过程等发散思维, 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多的益处。一句话,以后学习时别小瞧了课本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