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微生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我国空气微生物学研究现状
(1)空气微生物学创始人陈宁庆教授,1960年 成立生物气溶胶研究室,开展了肾综合症出 血热病毒气溶胶实验研究.
(2)开展了室内外空气微生物本底和医院感 染的调查
(3)微生物气溶胶免疫的研究
(4)空气微生物检测技术和仪器的研究
(5)空气传染病的调查,包括肺结核和肾综合 征出血热
第二节 空气微生物的来源、种类、 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 空气微生物来源 (一)室外空气微生物来源 1.来源于植物: 空气中的花粉、孢子和
某些细菌真菌。例如,在围场小麦上方 空气细菌浓度6500cfu/m3,一个马勃可 放出7×1012个孢子。
2.来源于动物: 狗71%带金黄色葡萄球 菌,鸡瘟病毒、果子狸。
美国洛杉矶,1955年 (汽车废气造成的烟雾)
臭氧、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
工厂废气
环境污染加剧
雾霾天气增多
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雾霾中的天安门
大雁塔被发射
雾霾中的连云港 布达拉宫被隐身
大气污染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大气污染物(雾霾)包括:尘粒、水分、VOCs、微生物等, 以西ຫໍສະໝຸດ Baidu地区为例,
三 空气生境特征
1.缺乏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 2.干燥、日光辐射、大气污染物的作用
3.自养菌可少量繁殖,病原微生物在空 气中难以繁殖。
故
空气中无固有微生物丛,但可成为微生 物传播的媒介
自养菌:指不需要有机物提供碳源和氮
源,能够利用光能或氧化简单的化合物 来获得能量,利用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水及无机物来合成自身成分。如硝化细 菌、硫化细菌、光合细菌。
3.来源于人体: 一个正常人静止状态下 每分钟 排放500—1500个菌粒,活动时 数千—数万;咳嗽或喷嚏每次104—106, 说话、大小便均向空气中 排放病毒和细 菌气溶胶。
特点: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
2)昼夜温差大。
5. 逸散层:热层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逸散 层。该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 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该层 大气极为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 快,有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 力的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称为 逸散层。
对逸散层的高度还没有一致的看法,该 层的温度也是随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
第十章 空气微生物
概述
1.空气的重要性
每人每天吸入11.5m3 (13.8kg)空气
2.微生物在空气中存在
(1)微生物的来源:自然发生学说(英国,尼 登汉)
(2)司巴兰扎尼(意大利)和巴斯德推翻自 然发生学说
3.空气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1)传染性疾病 7次世界性的流行性感冒,1918年-1919年
死亡约2000万人. 2)过敏性疾病 3)生物战剂 生物武器:俗称生物战,
利用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和动植物毒素 (通称生物战剂)与施放装置所构成的 攻击人和动植物的特种武器。
致病微生物不一定都存在于空气中,但 其中却有不少能以空气作中介而使疾病 传播开来。
4.空气微生物学
空气微生物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 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属于交叉边缘 学科,与环境保护、提高生活质量及健 康水平密切相关;其研究与空气动力学、 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医院感染学、生 物工程学、军事医学、消毒学等学科密 切相关。
3.中间层(mesophere):由于中层内没 有臭氧这一类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量 的组分,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 低,中间层顶部温度可低于-83℃,这种 温度下高上低的特点,使得中层的空气 再次出现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
特点:1)空气稀薄;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4. 热层(thermosphere):也称电离层。 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气体在宇宙射线 作用下处于电离状态。由于电离后的氧 能强烈地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使空气 迅速升温,气温分布是随高度增加而增 加,其顶部可达480℃至1230℃。电离 层能将电磁波反射回地球,对全球的无 线电通讯具有重大意义。
2.平流层(stratosphere) 特点:1)空气主要呈水平方向流动; 2)空气稀薄、水汽很少; 3)臭氧层(10km)吸收短波紫外线。 4)下层温度恒定(-52℃--- 60℃),随高
度增加上升 意义:保护人类生命活动
臭氧层
约在25~35km处,厚 度约为10km,能吸收 短波紫外线。太阳辐 射中波长小于290nm 的射线被臭氧层吸收, 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避免了宇宙射线、短 波紫外线等有害射线 对地球表面生物的杀 伤作用。
工厂废气排放 引起的污染比
重最大.
13 /43
第一节 空气生境特征
一 大气圈分层 1. 按气温的垂直变化可将地球表层的大 气分为 对流层(最靠近地表且密度最大的一层) 平流层(上界50km,气温恒定-50~60℃)
中间层(80km,递减) 热层(500km,200~1700℃) 外大气层(逸散层)
2. 按大气的电离状态:电离层(60km以上)、 非电离层
二 大气圈各层的特点 1.对流层特点 (1)气温随距地面高度增加而降低;
气温递减:指大气温度随距地面高度增加 而降低的现象。
(2). 空气主要呈垂直方向流动; (3). 占全部空气重量的3/4以上; (4). 有气象变化。 意义:1)维持人类生命活动; 2)净化空气
(6)空气微生物的PCR(PCR微流控芯片)检测
6.空气质量日趋恶化 (1)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 污染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
过程中的污染物; 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小、
湿度大、有雾、有逆温产生;多发生在 寒冷季节; 受害者以呼吸道刺激症状最早出现 1周内死亡人数比往年同期多4000人,45 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的3倍,婴儿死亡数 增加1倍.
(2)洛杉矶烟雾事件(1943年夏) 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经日光紫外
线的光化学作用生成强氧化型烟雾(臭氧、 过氧酰基硝酸酯、醛类和过氧化氢); 气象条件为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 强烈;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白天;大城 市易发生; 受害者主要症状是眼睛刺激症状和心、 肺功能受损. 1—2天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