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的学说

(一)历史地位: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思想主张:

1.思想核心:“仁”和“礼”

A.“仁”:“仁者爱人”,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

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复合礼制,实质是维护西周时期

的周礼(等级秩序),具有保守性。

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改良政治。

3.鬼神观: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思想:(最早创办私学的人之一,打破了西周官府垄断教育)

①“有教无类”:受教育者范围扩大(指导原则)

②“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方法启发诱导(教学方法)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温故而知新” 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

(三)评价:

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二老聃与《道德经》

(一)历史地位: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二)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哲理。(三)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①“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剔除了“天命论”的绝对权威。

③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四)影响: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

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孟子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继承发展孔子学说,尊为“亚圣”。

1.思想:

①政治思想核心:“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

三宝。

②人性论:人性本善

③义利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三)荀子

战国时期另一位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1.思想:

自然观:“天行有常”,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制天命而用之”,按照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

人性论:人性本恶

治国: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

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二、墨子与墨家

1.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2.组织:成员称墨者,领导人称巨子,墨子是第一个巨子。

3.思想:A.“兼爱”:无等级差别的爱B.“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C.“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D.“节用”“节葬”:反对铺张浪费。

4.评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三庄子与道家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1思想:A.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B.“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C.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2.评价: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

响深远。

四.韩非与法家

韩非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1.韩非:思想主张:

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

制群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的“筋力”是“法”“术”的前提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2.评价:

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儒

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五.孙膑与兵家

1、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3)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4)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5)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一)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盛行时间:从汉高祖刘邦至汉武帝即位约70年

地位:政治上的指导思想,社会上居支配地位。

(二)派别:属于道家学说:黄帝学说(养生)和老子学说(治国)

(三)特点:

来源: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

内容:“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思想)

(四)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五)衰落:

原因:主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无法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客观:儒家学说自我调整,形成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理论体系。

时间: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汉武帝即位,发展大一统事业;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汉代儒学:

(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

(三)评价(历史意义):

A.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神化皇权;

B.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C.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四)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