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小说中的女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端康成小说中的女性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也是世界文坛的奇葩。

作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确实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欣赏的价值。

一、川端康成的经历和小说的两个基调
一个作家的作品往往和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有着一定的联系,而川端康成作品的独特性也和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1899年生于日本大阪市的川端康成,自小双亲就都去世了,由自己的祖父抚养,在十岁时,他的姐姐也因病去世,15岁时,祖父也去世了,从此川端康成成了真正的孤儿。

少时的这些经历为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悲哀的气质成了他的许多小说的基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最后的自杀。

另一方面,川端康成成人之后,一连接触过四个名叫千代的女性,对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过感情,但是最后都没有开花结果。

特别是第四个遇到的千代,即伊藤初代,一度到谈婚论嫁的阶段,但是最后千代却不知什么原因而拒绝了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是如此深爱着她——美丽和青春的千代(看到其照片确实如此),遭到这种结果令川端康成心碎不已。

与四个千代接触的经历,川端康成把她们的美丽融入到了他的小说的主人公。

二、川端康成小说中的女性的特点
川端康成的很多小说都描写到年轻女子,这些女子有一个特点——美丽。

是的,川端康成倾心于美、追求美。

在他的许多小说里都可以看到这些美丽的女子,《雪国》中的驹子和叶子,《古都》中的千重子姐妹,《美丽与悲哀》中的庆子和年轻的音子等等。

川端康成追求美感,他小说的一些女子,美的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存在,这是作者理想化的美。

这在他的《美丽与悲哀》中的主角——同样作为作家的大木和他妻子的对话中可以窥见一二。

大木的妻子这样说到,“这我知道。

像书中的小姐,现实里是不会有的”,“可是小说,非要写的那么美不可么?”是的,川端康成的小说很美,美感对于川端康成的小说来说就是灵魂。

对于美感,川端康成渴望的美是永恒的美。

小说《雪国》的最后,美丽的叶子最后被吞噬在大火之中,“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突出下巴颏儿,伸长了脖颈。

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曳着。

”但是叶子的美却似乎得到了永恒。

美丽的叶子由于下层人民的不幸,以后将不得不走迫不得已的路,对于叶子的结局,他安排了叶子的死亡,在她最美丽的时候死去,使得她的美得到了升华和永恒。

这种美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只能存在于文学和艺术。

小说是永恒的美的存在形式,川端康成创造了永恒的美!
川端康成小说的另一特点——悲哀
川端康成小说是美的化身,而伴随着美的,往往是悲哀。

在他的小说中悲哀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有美与传统道德的冲突,美与现实的冲突,美与永恒的冲突。

美与传统道德的冲突。

很多川端康成的小说或多或少的描写到这点。

《雪国》中的岛村是一个有了妻室的男子,然而他却迷恋上了雪国的艺妓驹子,或者说他让驹子疯狂的迷恋着他。

而驹子的这种迷恋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岛村不可能放弃他东京的家庭和驹子在一起,这就注定了驹子的爱恋不会有好的结果。

这读起来会让人感到悲哀,一个美丽的女子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而且爱得如此之深。

同样的,在《美丽与悲哀》中,十六岁的音子喜欢上了三十一岁的结了婚的大木,并且有了大木的孩子。

在音子流产,大木被迫和她分离之后,文中的大木写了《十六七岁的少女》并一举成名。

“年轻而有妻小的男子与少女的爱恋,一味抬高其美感,竟至看不出任何道德的反省。

”小说中大木的妻子这么评价大木的这部小说。

在传统道德和美两者的抉择中,川端康成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选择了后者,这就造成了道德与美丽相互交织的悲哀——爱上不该爱的人,美丽的爱情的背后是无法制止的悲哀。

在《湖》
中更是把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主人公银平一看到美女,便跟踪盯梢,宛如一个失去道德和理性的梦游人。

银平作为一名老师,却喜欢上了他的学生久子,并跟踪她——因为她的美丽。

而久子也喜欢上银平,开始了一段世人所唾弃的师生恋。

正如川端康成的其他小说一般,最后的结局都是令人悲哀的。

川端康成试图在他的小说中思考这种悲哀,在传统道德和美的追求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抉择?
美与现实的冲突则更多的存在与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中,像《伊豆的少女》《雪国》等。

《雪国》中描写了底层女性叶子和驹子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生活在底层的叶子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当艺妓,但是她却坚持每天记日记练三弦琴,她想要让生活过得跟好,要“正经地活着”。

但现实是残酷的,美丽的驹子的人生注定是曲折的,她对岛村的爱也是“徒劳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岛村看到美丽的驹子之后却发出如此的感叹,这是一个中上层民众对底层女性驹子的看法。

一个美丽的女子没有权利选择爱,她的美丽是转瞬即逝的,这未免令人感到悲哀和沮丧。

《古都》之中的千重子虽然不属于这里底层女子,但同样逃不了由于现实将带来的悲剧命运,即使川端康成没有在小说中写出,但按小说的发展,千重子最后是不得不和自己不喜欢,但对于自己的店的存亡却有着莫大关联的龙助结婚,现实总是残酷的,即使是美好的千重子也难以逃离。

于是遍构建出了美丽与现实的悲哀——没有权利选择爱。

美与永恒的冲突则一定程度上由于美与传统道德的冲突、美与现实的冲突所造成的美的稍瞬即逝。

永恒的美感是理想化的,因而不可能存在与现实之中。

现实中的美往往是短暂的。

《美丽与悲哀》中的庆子这样说到:“但先生所说的没,又能保持多久呢?想到这里,身为女人,真是可悲啊。

”年轻少女的形体上的美确实是短暂的,想到一个女子的美丽的逝去,确实让人沮丧。

在小说《湖》中的银平,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喜欢尾随年轻的女子,而这种行为在世人看来却是变态的扭曲的。

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中的许多男主人公则为了拥有这份女子短暂的美,而不顾传统道德的约束,这便使得美成为了悲哀的原因。

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中,美本因得不到永恒,但川端康成却似乎创造了永恒的美。

《古都》一文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作者在写到美好的千重子可能嫁给她不喜欢的龙助时,却戛然而止。

这样的结尾让人感到无名的悲哀,为千重子的未来悲哀,尽管川端康成并未写出。

在这种悲哀中川端康成创造了千重子姐妹永恒的美。

川端康成把一切的美都定格住了:在试图保留那份纯洁的美的同时,却需要无情地让它趋于毁灭,在灭与不灭的一瞬,这份美倒像是被永恒的留住了。

川端康成小说中美的结局总是悲哀,《雪国》中的驹子和叶子、《美丽与悲哀》中的庆子和音子等等都是如此,是否不在最美的时刻毁灭掉美,美就得不到永恒?抑或是女性理想美的存在其实有如昙花一现,短暂而虚幻,却似乎只有如此才能永恒。

由此也可窥见川端康成自杀的一个原因,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三年,将自己毁灭在最美的时刻。

三、川端康成与日本物哀之美
在给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中说到:“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

”川端康成与日本当时的一部分一味崇尚欧洲文学的作家不同,他很重视日本本土的文学。

他挚爱日本的古典文学巨著《源氏物语》,而与之对应的是他小说中无处不在的物哀文学理念。

川端康成说到“悲与美是相通的。

”物哀是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审美意识。

他写《伊豆的舞女》时,舞女所透露的美和她自身淡淡的悲相互交织,美附带着悲,而悲却似乎升华了美,从而创造了一个唯美的精神境界。

川端康成把物哀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其他许多作品也都可以看到这种“悲与美相通”的物哀之美。

另一方面,川端康成追求一种瞬间的美,一部分原因也是受物哀美学所影响。

《雪国》中叶子的死、《古都》中的音子年轻时的经历等等,都可体现这点。

川端康成善于使小说中的女子的美
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和保存,他善于描绘美之短暂。

他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

在《美丽与悲哀》中大木提到“跟心爱的人在一起,四五天下来,便唯有自杀,别无出路”。

心爱的人自然便是美的象征,在现实中这样的美又能存在多久呢?所以不想失去这种美的人便选择自杀。

这种对瞬间的美的追求在《雪国》中的叶子身上也有很好体现。

雪国的开始安排了岛村在列车上看到了叶子,并把叶子描写得美轮美奂,这种美在结尾的地方随着作者把叶子“烧死”而变得难以言喻,但叶子短暂的美似乎因此而得到了永存。

这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艺术的极致——在死灭中而求得永恒。

1972年4月16日,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三年,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

他用他在最美的时刻的死灭,为他美丽的一生画上了他理想中的美丽句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