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说史课程论文

题目商品价格决定因素及变动机制

学院经济学院

学号20092221479

指导教师滕明杰

姓名赵雨萌

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及变动机制

关键字:商品价格论供求关系商品价格决定商品价格变动

摘要:在商品服务市场上,我们发现不同商品放在一起,它们的价格往往各不相同;又会发现即使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也有时高、有时低。那么,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又是什么引起商品价格变化呢?

学习了经济思想史以后,我想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价格决定因素:

劳动价值论

1.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的,还指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生产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白银并运来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虽然这一推断方法在今天看来有很多弊端和漏洞,但是配第最大的贡献莫过于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为以后的劳动价值学说奠定了发展基础。

2.托马斯·阿奎那在学术研究中接受了马格努的劳动价值论,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形成了“公平价格”理论。他认为公平价格必须保持出卖者能有“相当于他的等级地位的生活条件”的价格,因而不同等级的人出售同一种商品可以有不同的价格。同时,公平价格取决于从物品所得到的利益的大小,它们对人的效用,所以,公平价格不是绝对固定的,要取决于某种评价。最后,他认为公平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因为受到当时时代的限制,阿奎那的公平价格存在很

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他已经初步意识到物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之分,并且意识到供求会影响物品价格,开创了以后劳动价值学说的先河。

3.亚当·斯密同样坚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其理论包括:价值的两个意义、价值尺度、价值构成等。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在这里,他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概念。亚当·斯密是第一个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人。他还认为,“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的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可见,劳动才是衡量财富的尺度。亚当·斯密在探讨劳动是价值的真实尺度时指出:劳动本身的价值经常是保持不变的,等量劳动无论何时何地,对劳动者都有同等价值。这个尺度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是贫是富以及权利大小,它优于谷物,也优于货币。可见,斯密始终把交换或购买劳动看作价值尺度,并没有认为它是价值决定原则。关于价值构成,斯密着重探讨了其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在斯密看来,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之后,商品价值不再决定于耗费劳动,而是决定于购得劳动。因此,商品价值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三种基本收入构成,即工资、利润、地租。而在之前,即初期野蛮社会,他认为商品是由劳动决定和构成的。他分析到,一旦资本在个别人手中积累起来,土地被少数人占有,产品不再归劳动者所有,而要在劳动者、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享,商品价值便不能只由耗费劳动决定了,而是由几部分收入合

并起来决定,这就是“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4.大卫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在资产阶级所能容纳的范围内,将古典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推向了其可能发展的最高阶段。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既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劳动价值理论,并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价格理论。大卫李嘉图吸收了亚当斯密价值理论中的劳动价值论成份,但坚决抛弃了亚当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

5.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和学习的劳动价值论是由马克思继承发展后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马克思提出了价值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守等量社会必要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学家们在考虑劳动价值论的时候只考虑了人类的劳动,并没有考虑自然的劳动,这就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珍藏多年的红酒的价格要高于新酿制的红酒,因为珍藏过得红酒还凝聚了自然的劳动。这一问题是在后来发展补充的。

供求关系

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价格时主要是从商品的供求来影响价格来考虑的

所谓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这里强调的是生产者既愿意又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即我们常说的有效供给。所谓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点上和某一价格条件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这里强调的是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是一种有效需求。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会争相购买,销售者就会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也就是出现了卖方市场。所谓的卖方市场,就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会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了“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也就是出现了买方市场。所谓的买方市场,就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价格变动因素:

➢从劳动价值论来考虑: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劳动生产率变化时,会引起商品价格变化。商品价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引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者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原因有以下

可能:工人素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则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

价格下降。技术水平的提高,引进先进的技术或者依靠发明创新,使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格下降。

➢从供求关系来考虑:有许多方面会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这里主要分析一下几个方面。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域、时间因素等。比如苹果遭受冰雹减产,价格则会高于往年,是由于气候的影响。羽绒服在东北卖出高价,在海南减价也少有人买;沿海地区海鲜价格便宜,内地省份得付出高价,这些则是因为地域因素。

2.政策影响当一个国家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人们储蓄,减少消费,这时,对商品的需求减少,会引起商品价格下降。反之则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升。

3.人们的心理预期当人们预期某一商品价格会下降时,则会减少此时对它的消费,需求减少引起价格下降。同理,当生产者预期哪种商品会带来高收益时,就会去生产该商品,供给增加,引起价格下降。

4.竞争因素当市场竞争机制不同时,同样会引起供求变化,从而影响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买者和卖者都大量存在,产品是同质的,不存在质量与功能上的差异,买卖双方能充分地获得市场情报。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可以决定自己的需求,因为进出该商品市场的门槛低,卖方也可以决定供给。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不能对商品价格进行影像,只能在市场既定价格下从事生产和交易。同理,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买卖各方获得的市场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