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合理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中医药
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合理用药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1年9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5例临床治疗资料。
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为168例,总有效率为96.0%。
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根据个体差异合理选择降压药,平稳控制血压,药物剂量适宜,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050-02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探讨
田麦会*
*陕西省扶风县人民医院药剂科(722200)
2012年4月26日收稿
根素的水溶性是葛根素的15.2倍。
石卫兵,张奕华等将呋喃类NO 供体通过醚键引入到葛根素7位或4、7位羟基上,合成了系列衍生物,在葛根素的4或4、7位羟基上以醚键或酯键连接羧基、胺烷氧基、糖苷和氨基酸等合成了系列衍生物,改善了脂溶性,提高了药效。
2.1.34位羟基乳酸化结构修饰:舒茂以葛根素为原料与乳酸酰氯在吡啶溶液下经过酰化反应生成衍生物经过红外、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对衍生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确定了乳酸葛根素的结构,不仅溶出度好而且抗缺氧能力增强。
2.1.44位羟基磺酸化结构修饰:张平平通过将葛根素与浓硫酸直接反应制得磺酸钠葛根素,衍生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了159.2倍,衍生物的油水分配系数P 值较小,说明水溶性优于醇溶性。
2.1.54位羟基琥珀酸化结构修饰:郝燕先利用酚的烷基化原理合成4氧羟乙基葛根素再与琥珀酸酐发生酯化反应合成琥珀酸酯葛根素,然后与NaOH 反应合成葛根素琥珀酸钠,该衍生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41.63g/ml ,水溶性是葛根素的53.24倍。
3NO 供体型葛根素衍生物
刘志军,李美英等将有机硝酸酯通过不同长度的碳链与葛根素4、7位酚羟基连接,或通过哌嗪与葛根素4、7位-酚羟基连接,得到7-单取代或4、7位双取代的葛根素的硝酸酯衍生物,通过NO 与葛根素的协同作用,增强衍生物在心血管方面的活性。
石卫兵,张奕华等利用前药原理和拼合原理,从改善脂溶性、
水溶性,引入活性基团和提高药效方面出发,将硝酸酯类NO 供体通过酯键引入到葛根素7位或4、7位羟基上,可以在体外不同程度的释放NO 。
4展望
目前葛根素结构修饰改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深度还远远不够,基于引入基团的方法和原理研究还不够深入。
将一些具有其他药效作用的功能基团与葛根素结合,来增强并改变葛根素的功效,是今后葛根素分子修饰值得研究的方向。
对葛根素的结构改造目前还多属于非合理的药物设计,希望以后能更多与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进行结合,寻找出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更好的葛根素衍生物,使合成的过程更加明确,更加可控。
参考文献
[1]Chang Y,H sieh C Y,Peng Z A,et al.Neuroprotect ivem echan ism sof pu erarin in m iddle cereb ral artery occlusion induced b rain in farct ion in rats [J].Journal of B iom ed ical Scien ce,2009,16(9):1-13.
[2]王成,刘玉玲,谷士杰.葛根素的溶解性及其络合助溶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3,28(5):294-296.
[3]蒋洁蓉.氧化微杆菌糖基化葛根素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1],是指静息状态下患者
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 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随着我
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研究表明[2、3]
,60岁以上患者中一半以上都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需终身用药治疗,如何通过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预
后已成为临床医学界关注的热点[4]。
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1年9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5例临床治疗资料,总结并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合理用药策略,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9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5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79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为(67.6±9.5)岁;患者中合并冠心病61例,糖尿病33例,脑卒中27例,慢性心功能不全25例,心绞痛29例。
1.2药物治疗方法
1.2.1确定适宜药物剂量及给药时间: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足量药物使用,应当避免过量服用;药物剂量应当循序渐进[5],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大至有效剂量;更换药物种类时也应避免突然改变,防止患者症状恶化,增加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几率;尽量选择每天一次或一片药物,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冬天气温下降,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夏季则相反,故药物剂量也应当进行相应改
变。
老年患者血压呈规律性波动,具体表述为“两峰一谷”[6]
,每天9~11时,16~18时为两个血压峰值,而14~15时则处于血压低谷,故给药时间应在峰值前,而避过低谷期;但是部分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规律性波动消失,应通过血压全天候动态监测找出其特有血压变化规律,在适宜时间给药。
1.2.2掌握个体差异:高血压患者部分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部分
合并有基础疾病,故药物选择应当因人而异。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应当选择利尿剂或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 ),但
痛风、糖尿病患者慎用利尿剂,ACEI 易引起干咳需要注意[7]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首选钙拮抗剂治疗;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多选择β受体阻滞剂,但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禁用;而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当选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
1.2.3选择合理联合用药方案:对于中重度老年高血压患者,多通过联合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亦可互相消除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
联合用药原则包括:联合使用两种小剂量、作用机制不同降压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先使用两种药物复合剂,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对于单纯收缩压增高患者,适宜联
合用药方案为长效钙拮抗剂+利尿药[8]。
1.3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颁布的《药物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定[9],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①显效,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大于等于10mmHg 且恢复正常或者舒张压下降大于20mmHg ;②有效,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小于10mmHg 但恢复正常或者舒张压下降10~19mmHg ;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例数为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后,本组患者显效101例,有效67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例数为168例,总有效率为96.0%。
治疗前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59.4±12.2)mmHg ,(103.6±10.3)mmHg ;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分别为(124.9±11.8)mmHg ,(87.9±6.7)mmHg ;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
50
2012年6月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10],高血压疾病是引起心脑血管事件重要危险因素,约40%冠心病、80%脑血管意外与血压异常升高有关。
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致死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故临床医师应当注意加强患者合理用药指导;在合并有基础疾病时,应当通过联合用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同时针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药物敏感性差别,在维持血压平稳合理同时,还应当保证机体重要器官血液灌注。
本次研究显示,经过有效治疗后,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为168例,总有效率为96.0%。
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根据个体差异合理选择降压药,平稳控制血压,药物剂量适宜,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杜国伟,高会,钮琳.老年人高血压社区干预的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0):168.[2]张维中.高血压与大动脉功能[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5):355-356.
[3]季选秀.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4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6):1438-1439.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5]杨涛,王丽.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合理选择及有关药物的相互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0):6.
[6]黄平.老年人高血压治疗新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 (1):60.
[7]黄文弈.血管紧张素与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J].抗感染药学,2005,2(3):15-17.
[8]刘红,永文富.老年高血压病与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4):36.
[9]安效声,安豫,安泉.高血压合并症的治疗选择[J].中国基层医药, 2008,11(10):168-169.
[10]杜国伟,高会,钮琳.老年人高血压社区干预的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0):168.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