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九年级下册数学_课程纲要_教学进度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九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授课时间:48-52课时
授课教师:九年级数学教师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

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

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本册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二次函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圆;统计与概率。

二次函数的学习是在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函数概念的认识、研究函数的方法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通过学习,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领会研究二次函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探究认识二次函数的基本特性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也感受数学与数学的其他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关注用从函数的角度考
察问题,在问题求解过程中领悟函数的应用价值。

二次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讨论为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思想奠定基础。

在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过程中,在锐角函数值与边的比值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概念,并用数学符号做出表示,便于说明和解决许多涉及三角形计算与测量的实际问题。

教材把解三角形的知识融入到现实背景中,可以结合比、比例、图形相似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说理证明,加深理解,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作好理论准备。

对于圆的学习,则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用对称的观点观察图形,以“变换”为工具深入探索,获得一批几何事实。

关注圆与直线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圆和几何图形的整体性认识。

探索活动中关注识别复杂图形中几何要素和基本图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关注图形的整体结构和运动变化(图形的位置关系),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说理,确认有关结论。

《统计与概率》一章中,主要目的是对前面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进一步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和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重新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试验操作与理论计算之间的关系和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本册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二次函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圆;统计与概率。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共2课时)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共1课时)
1.3 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共2课时)
1.4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共1课时)
1.5 测量物体的高度(共2课时)
第二章《二次函数》
2.1 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共1课时)2.2 结识抛物线(共1课时)
2.3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共1课时)
2.4 二次函数的图像(共2课时)
2.5 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共1课时)2.6 何时获得最大利润(共1课时)
2.7 最大面积是多少(共1课时)
2.8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共2课时)第三章《圆》
3.1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共1课时)3.2 圆的对称性(共2课时)
3.3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共2课时)
3.4 确定圆的条件(共1课时)
3.5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共1课时)
3.6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共1课时)
3.7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共1课时)
3.8 圆锥的侧面积(共2课时)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
4.1 50年的变化(共2课时)
4.2 哪种方式更合算(共1课时)
4.3 游戏公平吗(共1课时)
课程实施建议:
(一) 教学方式:
1、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思维能力。

2、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体会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3、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4、充分利用教参,导学稿,班班通做到灵活运用,力求高效;
5、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发挥科代表、组长的作用,力争做到每节过关。

6、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课堂上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机械地练习,在教学中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

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数感,致力于学生数学整体提高。

(二)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1)对函数的认识是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的,引导学生关注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八年级给出了函数的概念,介绍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九年级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

重视对函数实质的理解和用函数的观点进行观察分析与运
用。

初中阶段对函数的定义(变量----对应)在二次函数最后的“读一读”中出现,明确的将函数从“关系”中分离出来。

领悟函数的实质是教学的重点。

(2)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应加深对图形性质内在联系的理解,关注图形的位置关系和结构性关系的认识。

在探究的基础之上,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几何证明,但不作统一的要求。

(3)在《统计与概率》一章中,讨论了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也包括某些广告宣传中的误导。

要学会理性的看待问题,用数据说话,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进行合理质疑和进行科学判断。

体会随机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和规律性中存在的随机性,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内在联系。

2.重视反思与知识的重组
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通过任务或问题驱动,教材提供了数学活动的线索,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个人的素质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这种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与系统的知识传授相比,显得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其实这正如数学历史上所发生的情形,知识的系统化是在知识产生之后进行的;更重要的,知识的系统性不应当简单地由老师(教材)告之学生,而应当让学生自己经历“系统化”的过程。

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最后学习过程中,尤其应重视反思与总结,对知识进行再组,形成符合逻辑的系统知识。

这个活动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力图使得客观的知识结构成为学生自己头脑中的主观结构,而重组的活动经历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得学生由“学会”发展到“会学”。

(三)学习方法
1、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

2、采用多媒体,以调动学生的感官的学习方式。

3、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关注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的学习方法。

5、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1、课堂状态
2、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程度
3、学习的自信心
4、合作交流的意识
5、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
6、学生的提问能力
7、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分析问题的能力
9、学生对问题实质的认识理解程度
(二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
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关注以上九点内容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
2、学习评价按百分制评定
3、作业评定按A/B等级评定及附加文字批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