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摘要】目前,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中,许多学生都不喜欢上音乐课了,在音乐课堂上的状况是越来越不好。

当前,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引起注意,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等等,都是我们音乐教师,以及音乐教育研究者要所面对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课;学生;音乐教师;兴趣
一次我和一位乡村中学音乐老师交流时候,她谈到:“好几次我去上音乐课,我的学生们就要求我和他们聊天,他们中多数都不愿意上音乐课。

后来长期出现这种状况,我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上课没了激情,就直接让学生上自习。

”我听完之后就在想,为什么还是有多数中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音乐新课标已实施这么多年,学生对音乐课兴趣问题已是老话题,可是还是没有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在乡镇地区的中学里。

那么,以上谈到的这个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因此,笔者深入到基层学校进行调研,发现了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状况。

状况㈠:在音乐课堂上,有的学生总是偷偷地讲话或做其他的事情,唱歌时也不愿动口,提问时不愿回应,表现出不喜欢上音乐课。

状况㈡:多数中学生热衷于流行音乐,对学校教材上的音乐作品不感兴趣。

状况㈢:一些音乐老师的教学手段呆板、陈旧,讲的内容生硬,上课缺乏激情和热情。

一、分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
㈠中学生的学习方面
第一,是由于这时期他们生心发展特点造成。

一方面,初中的学生逐渐向少年过渡,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成人意识,并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外界的感受十分敏感,着重考虑自己个人问题的兴趣。

因此,他们希望得到别人肯定但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害怕失败,这一矛盾心理使得他们不善于表现。

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是学生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他们的嗓音经历变声期。

其音域偏低,声音沙哑,易疲劳,因控制不住声音,尤其发高音困难,时常唱破音。

他们认为自己唱得难听,害怕老师和其他同学嘲笑。

这些因素也导致学生胆怯,不爱表现自己,不爱唱。

第二,是由于初中生音乐审美认知上的变化造成。

这时期的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感知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会受社会的影响,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认为好听的就是很美的音乐。

因此,学生很喜欢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不喜欢音乐课堂上听唱的教材里的音乐作品。

因此,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不喜欢上音乐课。

㈡音乐教师的教学方面
第一,教师自身对音乐课的态度消极。

大多数乡村音乐教师,由于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乡村学校的物质条件相对较
差,又面对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这一状况,教师自身没有去找原因,也没有从学生主体出发,思考他们到底要学什么,需要什么。

这样,教师的心理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在课堂上缺乏激情和情感,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让学生放任自流,音乐课便成了学生的休闲课。

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也缺乏激情和兴趣。

第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教学形式陈旧、呆板。

如果是歌唱课,那一整节课都是在唱歌,没有加入音乐其他领域或音乐外的其他相关文化知识。

没有体现音乐审美特征,从而让学生感觉音乐课枯燥乏味。

也没有把音乐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没有去挖掘音乐内在的美,没有师生互动环节,除了模仿,示范外很少有其他的方法。

那么,学生还会喜欢音乐课吗?
二、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㈠抓住学生的“心”是关键
第一,尊重和关心所有的学生。

我们了解了初中生在这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正处于叛逆阶段,自尊心较强,在生活和学习上难免会遇到一些迷茫。

这就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心。

注重学生的优点,挖掘他们的长处,给他们更多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对一些音乐才能较弱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倍加关心、呵护。

逐渐让他们都喜欢上音乐课。

相反,老师从语言、表情中流露出不满情绪往往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失去了积极性。

第二,营造良好的歌唱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表现
欲望。

在这一时期根据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即嗓音经历变声期。

大多数学生不爱唱,不敢唱,教师应该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引导他们学唱歌曲,多鼓励他们参与歌唱活动,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培养自信心。

第三,结合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认知进行教学。

他们注重考虑自己个人问题的兴趣,对音乐的喜好突出反映在个人对音乐的情感要求上,会受社会的影响。

而流行音乐正是以这种满足个人情感要求的优点,所以学生很喜欢流行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学唱优秀的流行歌曲外,可以注入更多流行时尚得到元素。

例如,流行歌曲典型的形式“说唱”,就可以借鉴到熟悉歌词这一环节中。

另外,音乐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同时去挖掘音乐魅力,利用音乐美激起学生的情感火花。

例如,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电影、电视的插曲、主题音乐,这时适当选取一些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影、电视插曲给学生们演唱和欣赏,会收到积极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各种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㈡调整教师的“态”是根本
第一,要改变对音乐课堂不正确的认识。

音乐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兴趣不浓厚,自己的教学也缺乏激情。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对音乐的执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教师在上课时,要有渲染课堂气氛的能力,让学生欣赏你。

面对优美的音乐,
老师自己要先感动,那么学生才能感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第二,要改进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除了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外,可以加入其它的教学内容。

其次,运用生动活波的教学形式,可以探究、合作、互动等。

最后,采取新颖变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模仿法外,还有练习法、讨论法、比较法、欣赏法等。

第三,创设音乐情景,感悟音乐魅力。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媒体,用直观的画面、幻灯、录像来创设音乐情景,唤起学生的视觉美、听觉美,形成一个立体欣赏维度,进而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四,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单调的音乐知识、技能融人趣味戏之中来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和兴趣。

如用舞蹈、表演、游戏等方法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走、跑、玩等,让他们在唱中去感受音乐之美,体验音乐的情感和内容,同时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把歌曲的情绪表演出来。

还可以和其他学科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互相渗透,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唱新歌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正如著名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
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只要这样,音乐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