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
内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慢性胃炎为慢性 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 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检 查结果。 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对内镜下慢性胃炎病理分类有 一定帮助。 电子染色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慢性 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规范的慢性胃炎内镜检查报告中,描述内容至少 应包括病变部位和特征。
慢性胃炎内镜下取活检深度
癌前疾病与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 胃炎 癌前病变(异型增生) 重度异型增生 轻度异型增生
癌前疾病:指临床疾病,例如胃癌的癌前疾病是萎缩性胃炎、胃 息肉、胃溃疡和残胃等 癌前病变:指组织学的病变,也就是异性增生。异性增生又称上 皮内瘤变,后者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推荐使用 轻度异型增生可由炎症引起,但须予以定期观察 重度异型增生则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组织学检查,必要时手术 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2种主要胃炎类型 非萎缩性胃炎:过去称浅表性胃炎,病变局限于胃窦 部,常有高酸分泌和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多灶性胃炎:常有萎缩和肠腺化生,病变从胃角部起 始,向贲门和幽门方向延伸,这一类型胃炎好发胃溃
疡和胃癌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一般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治疗非萎缩性胃炎, 防止胃的萎缩和肠化进一步发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定期随访
目的是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不同程度萎缩性胃炎的随访时间
不伴肠化或异型 中~重度萎缩伴 轻度异型增生者 重度异型增生者 增生者 肠化者 1~2年 1年 6个月 立即复查胃镜和 病理,必要时手 术治疗或内镜下 局部治疗
随访内容:内镜及病理检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
诊断
因慢性胃炎无症状或症状缺乏特异性,故诊断主要依赖内 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后者的作用更大。 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系指肉眼或特殊成像方法所见的黏膜 炎性变化,需与病理检查结果结合作出最终判断。 内镜检查 内镜下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据是:红斑(点、 片状或条状)和出血点或出血斑; 萎缩性胃炎诊断依据是:黏膜呈颗粒状,血管显露,色泽 灰暗,皱襞细小。若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汁 反流,则诊断为非萎缩性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伴胆汁 反流。
胃癌时PGI和PGR更为降低
血清学检查在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
PG Ⅰ、PGR在各组的测定值(Mean±SD)
n
正常组 胃溃疡组 球溃组 萎缩性胃炎组 77 58 90 92
PG Ⅰ(μg/l)
123.99±32.25 78.88±17.99 103.17±21.42 58.63±25.35*
PGR
治疗
4. 增强胃黏膜防御:用于胃黏膜糜烂或症状显著 者,药物包括胶体铋、铝碳酸镁制剂、硫糖铝、 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及依卡倍特等。 5. 促胃肠动力促进药:用于主要为上腹饱胀或早 饱等症状者。 6. 中药:辩证施治。 7. 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 和微量元素硒等抗氧化剂可清除Hp感染所致炎症 产生的氧自由基和抑制胃内亚硝胺化合物形成, 对预防胃癌有一定作用。
分类
慢性胃炎的分类尚未统一。 一般基于病因、内镜所见、胃黏膜病理变化和 胃炎分布范围等相关指标进行分类。 1.基于病因可将慢性胃炎分成Hp胃炎和非Hp胃炎 两大类。 2.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可将慢性胃炎分萎缩性和非 萎缩性两大类。 3.基于胃炎分布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胃窦为主胃炎、 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活检要求
活检组织病理学对慢性胃炎的诊断至关重要,应 根据病变情况和需要进行活检。用于临床诊断时 建议取2~3块组织,分别在胃窦、胃角和胃体部 位取活检;可疑病灶处另取活检。有条件时,活 检可在色素或电子染色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 微内镜引导下进行。 ①凡用于临床时,建议取2~3块 ②用于研究取5块 ③标本应足够大,达到黏膜肌层(图2)。不同 部位的标本需分开装瓶。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 供取材部位、内镜所见和简要病史等临床资料。
病理
胃黏膜活检 组织学检查须观察: Hp、炎症、活动性、萎缩、化生和异型增生。 前5种指标按程度分成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 1. Hp:主要见于黏液层和胃黏膜上皮表面或小凹间, 一般胃窦细菌密度比胃体高,细菌数量与炎性细胞浸润程 度成正比。 2. 炎症:黏膜层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 症细胞浸润,慢性炎症细胞一般于Hp根除≥1年后才能完 全消失。 3. 活动性:指固有膜、小凹上皮和腺管上皮间出现中 性粒细胞,可形成小凹脓肿。中性粒细胞浸润是提示存在 Hp感染的敏感指标。
生物活性功能食物成分与胃癌的预防
抗氧化维生素和硒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度
叶酸可改善萎缩性胃炎并预防胃癌,癌变时DNA 有低甲基化改变,叶酸可提供一碳基团,为合成 DNA所必需者 茶多酚、大蒜素可预防胃癌
谢 谢!
在萎缩性胃炎进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可逆转点”,一 旦越过此“不可逆转点”,则根除幽门螺杆菌不能有 效防止萎缩性胃炎进展为胃癌,萎缩性胃炎每年癌变 率为0.5%~1.0%
Wong等在福建长乐胃癌高发区的研究显示
无癌前病变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预防胃癌的发生 有癌前病变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未能预防胃癌的发病
10.09±1.89 5.38±1.98 6.78±1.58 4.36±2.57*
胃癌组
141
28.74±11.55*
பைடு நூலகம்
1.66±1.01*
*P<0.01
治疗和转归
此病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学 (萎缩、肠化可否逆转尚有争议)改变,应尽可 能遵循个体化原则针对病因治疗。 药物选择 无症状、Hp阴性的非萎缩性胃炎无须 特殊治疗。 其他患者的治疗措施如下: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①Hp检测:应常规应用; ②胃液分析:现已很少应用,A型萎缩性胃炎胃 酸降低,重度者可无胃酸; ③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测定:有 助于判断胃黏膜萎缩是否存在及其部位和程度, 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但其广泛应用尚 需更多评估; ④自身抗体及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和维生素B12 吸收试验:A型萎缩性胃炎时可考虑该检测。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
.慢性胃炎有5种组织学变化要分级 Hp、活动性、炎性反应、萎缩和肠化生, 分成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0、+、++、 +++)。 分级标准采用我国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和新 悉尼系统的直观模拟评分法 (visualanaloguescale)(图3)。
慢性胃炎病理诊断应包括部位分布特征和组织学变 化程度。 有病因可循者应报告病因。 胃窦和胃体炎性反应程度相差二级或以上时,加上 “为主”修饰词,如“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窦为 主 ”。 病理检查应报告每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推荐 使用表格式的慢性胃炎病理报告(图4)。
血清学检查在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
近年来发现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原(PG) Ⅰ、Ⅱ的检测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很有帮助,可称之为胃 黏膜的血清学活检 胃体萎缩者血清G-17水平增高,PGI和PGI/PGII比值 (PGR)降低 胃窦萎缩者G-17水平降低而PGI和PGR正常 全胃萎缩者则两者均降低
病理
4. 萎缩:指胃固有腺体数量减少,分为单纯 性萎缩(无肠化生)和化生性萎缩(存在肠化 生),肠化生腺体不是胃固有腺体,故其存在提 示萎缩,萎缩是由长期慢性炎症引起腺体破坏和 化生所致。 5. 化生:有两种,即肠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 一般指肠化生。 6. 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这两者可为同义 词,前者分为轻度和重度,后者分为低级别和高 级别,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诊断依据
慢性胃炎:内镜,但最终需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诊断。 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所见为红斑(点状、片状、条状),黏膜粗 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及渗出。 萎缩性胃炎: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较高,内镜诊断萎缩性 胃炎的敏感性较低,需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 查,内镜与病例的符合率较低。 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 膜血管显露以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等。 组织病理学显示黏膜固有腺体减少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 必考虑活检标本萎缩的块数和程度,即使在几块活检标本中只 有1块显示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亦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如果活检组织太浅、取于糜烂/溃疡边缘的黏膜或包埋方向不当 等均可影响萎缩的判断 临床医生可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结合内镜所见,最后做出萎缩范 围和程度的判断
大多数患者(约70%)为无症状的慢性胃炎,固有膜的 炎性细胞逐渐消退 有症状的慢性胃炎约为30%,这些症状与功能性消化不 良患者的症状雷同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使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长 期缓解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一多病因疾病,如采用多种疗法治疗无 明显效果,且查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予以根除治疗, 有时消化不良症状可望缓解
1. 根除Hp:用于Hp阳性伴胃黏膜糜烂、萎缩或 有消化不良者。 2. 抑酸或抗酸治疗:用于有胃黏膜糜烂或以烧心、 反酸及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根据病情或症 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组织胺2(H2)受体拮 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PPI)。 3. 针对胆汁反流或服用NSAID等行相应治疗: 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 等)可消除或减少胆汁反流,PPI可减轻 NSAID对胃黏膜的损害。
症状与体征
多数该病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 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如上腹不适、饱胀、早饱、 疼痛和烧灼痛等,进食可加重或减轻。还可有食 欲不振、嗳气、反酸和恶心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与内镜所见和组织病 理学分级缺乏相关性。故一般将慢性胃炎伴消化 不良归入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或广义的功能性消化 不良范畴。 慢性胃炎强调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而功能性消化 不良强调的是消化不良症状。 该病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轻压痛。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 解读
南阳医专一附院 主任医师 李书印 2018.05.28
概念
慢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慢 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Hp感染密 切相关。其中 80%~95% 由幽门螺杆菌( Hp ) 感染引起,其他病因包括胆汁反流、外源性胃黏 膜损伤因素 [ 如高浓度酒精、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SAID)和高盐饮食]长期刺激及自身免疫因 素。自身免疫性胃炎在北欧多见,我国仅有少数 报告。 该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人群中成人慢 性胃炎患病率在 50% 以上。由于多数慢性胃炎 患者无任何症状,因此难以获得确切的患病率。 估计的慢性胃炎患病率高于当地人群中Hp感染率。
胃黏膜萎缩种类
小肠型
胃黏膜萎缩
化生性萎缩,应用黏液染色 (AB/PAS\HID/AB)划分为 非化生性萎缩
大肠型
相关概念 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体被肠化或假幽门腺体替代 非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体被纤维组织或纤维肌组织替代 或炎性细胞浸润所致 小肠型化生:完全型肠化亚型,与胃癌无明显关系 大肠型化生:肠化与胃癌发生有关,检出率与活检块数相 关 肠化亚型预测胃癌发生危险性的价值仍有争议 近年来更强调重视肠化的范围,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 越高
病因
1.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2.Hp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3.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 (包括阿司匹林)等药物和乙醇摄入是慢性胃炎 相对常见的病因。 4.自身免疫性胃炎在我国相对少见。 5.其他感染性、嗜酸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肉 芽肿性胃炎和Mé né trier病相对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