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
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检验科化验的58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对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保存条件及抗凝剂使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标本采集时间、抗凝剂与血量比例、标本保存条件都会影响结果准确性,58份标本10份不合格,其中标本采集方法不当3份,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4份,标本保存条件不当3份。结论: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采集前后都会对结果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检验人员应对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加以重视,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准确性;因素;依据
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病情的发展及预后都以血液生化检验结果为依据,结果的准确性对提高临床诊断率至关重要[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探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检验科化验的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总计58份,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检验科化验的58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标本均由护士送检。
1.2方法
化验方式一致,将抽取的58份标本化验结果进行分析,将不合格的标本记录下来。
1.3观察指标
标本采集方法、抗凝剂和血量比例、标本保存条件。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
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8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化验后,不合格的10份,其中标本采集方法不
当3份,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4份,标本保存条件不当3份。详见表1。
表1 影响1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n(%)]
影响因素例数标本采集方法(%)抗凝剂和血量比例(%)标本保存条件(%)不合格10 3(30)4(40)3(30)
3讨论
3.1影响标本检验结果的原因
首先,患者跟医护人员缺少沟通,患者采血前不了解需要注意的重点所在,
医务人员没有及时讲解,使得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其次,医护人员对采集的标本
不够重视,其准确性对临床分析报告的重要性没有很好的了解,使得样本送检的
时候出现错误,与患者信息不一致;另外,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过关,采集标
本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使得血样定位不准确。医护人员的抽样技术不熟练或者
患者的配合度不高,使得凝血现象发生;医护人员使用的抗凝管手法不正确,采
集标本的准备措施没有做好,采血部位技术掌握不熟练,采血不规范,都容易影
响抽血时间和抽血量;标本送检过程中,剧烈震荡容易产生产生溶血现象;标本
滞留时间过长,没有及时化验会造成凝血现象;检验时,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
会影响血液浓度,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3]。
3.2确保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方法
3.2.1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首先,采血者的专业技术。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必须使用正确的采
血方法。如果定位针不能快速找准,针尖在静脉中来回探索,容易出现溶血、凝
血现象,加大采集难度[4]。因此,采血者要认真选择血管,熟练掌握的穿刺技术;
其次,采血时间。采样时间最好选择早晨空腹6~12h后,空腹时间过长,人体
营养成分下降,代谢产物也会过度升高。空腹时间超过16h,人体血清蛋白含量会下降,胆红素上升,影响检查结果;另外,止血带的使用。一般情况下,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是主要止血部位,不宜选择过细的静脉,容易导致血量不充足。止血带的压迫时间控制在1min之内,如果止血带结扎时间超过2min,大静脉血流会受阻,毛细血管的压力会上升,血管内液与组织液交流,使较小分子量的物质向组织液渗入;压迫时间不宜过长,血液成份会在局部组织缺氧的情况下变大,影响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最后,采血量。采血量的比例由血液及抗凝剂决定,血量过多,影响血液凝固,血浆量和凝血因子会相对增加;反之,血量过少,血浆量和凝血因子必然会相对减少[5]。
3.2.2抗凝剂与血量的比例
促使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很多,血液凝固是一系列生化反应,抗凝剂是终止血液凝固某一环节的生化反应。标本不同,使用的抗凝剂也不尽相同。例如去钙凝血剂不能检验多价金属离子;抗凝样本中出现少量凝块,就不能用凝血酶原测定等等。抗凝剂对标本的影响很大,只有抗凝剂与血量比例恰当,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及时预防溶血及凝血现象,加强采样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整体专业度。培训的形式及内容应由医院的具体情况而定,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样本采集知识讲解。本组研究中,58份样本出现10份不合格现象,其中4份不合格的原因是采血人员缺乏专业技术,抗凝剂及血量的比例不恰当所致。
3.2.3标本保存条件
采集完标本之后,要对标本及时检测,如果检测条件有限,不能及时检测,最好将其保存在4℃的环境下。存放的时间越久,血浆K+会升高,血糖直线下降。研究表明,血样标本存放的时间越久,血小板的平均容会随之增高,与立即检测相比,样本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血小板离开人体后,受温度、抗凝剂及试管壁的影响,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变化。随着保存时间的推移,样本中的血小板会自动凝结,还有一些会遭到破坏,使得血小板总数减少,影响样本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建立样本采集与质量控制体系,严格遵守样品采集流程,规范操作,检验科加强监督,把不合格的标本及时反馈到护理部,护理部严格把好质量关,只
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刘忠实对标本采集中溶血问题、抗凝问题、送检时间及保存方法等作出分析,得出以上因素都会对检测效果产生影响的论断,提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标本误差的方法和建议[6]。据调查得知,58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化验后,不合格的10份,其中标本采集方法不当3份,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4份,标本保存条件不当3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吻合。本组研究可进一步证实,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采集前后都会对结果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检验人员应对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加以重视,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每一位临床工作者应该具备极强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注意标本检验的各个环节,减少检验结果出现错误的机率,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为患者的诊断结果、病情发展和预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英华.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773.
[2] 吴红梅.60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及文献回顾[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9):130-130.
[3] 姚孝明.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1(2):243-243,235.
[4] 张凌.标本状态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8):1824-1825.
[5] 孙晔.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标本误差及解决办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12-313.
[6] 刘忠实.血液生化检验中标本误差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外医疗,2011,30(3):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