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张明伟农研1201

提纲

1.温度的相关概念

1.1温周期 1.2三基点 1.3积温

2.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1土壤温度对作物发芽、出苗的影响

2.2温度对生殖发育的影响

2.3温度对作物酶的活性的影响

2.4昼夜温差对农作物的影响

3.极端温度对作物的危害(重点分析高温逆境对作物的危害)

4.农艺措施对温度的调控

5.参考文献

温度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温度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分布界限和产量;另一方面,温度也影响着作物的发育速度,从而影响作物生育期的长短与各发育期的长短与各发育期出现的早晚。此外,温度还影响着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因此,适宜的温度是作物生存及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1. 温度的相关概念

1.1温周期

温周期: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变化的同步现象称之为温周期。

年范围的温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比较明显。温带许多植物早在种子萌发期间就必须经受一定的温度条件作用,将来才能萌发或开花。如牡丹的种子春季播种当年只生根不萌出地上芽,秋季播种则第二年春天发芽;冬小麦必须在0-2℃环境中经历5-8天以上才能开花(称春化作用)。

因此,昼夜变温对作物生长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水稻以白天24-26℃,夜温14-16℃,最有利于籽粒灌浆;小麦以白天20℃,夜温17℃,最有利于麦穗中的小穗的形成;同时,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与日夜温差呈正相关R=0.85。

1.2三基点温度

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指农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农作物生长发育停止,在最适温度时,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

1.3积温

积温:是指某一生育时期或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积累之和。它是热量资源的表示方法,也是作物对热量指标的要求;也表示了作物某一生育时期或全生育时期所需要的温度总和。

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值为活动温度。

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

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

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称有效积温。

活动积温计算公式:

Y=∑ti>B

Y为活动积温,B为生物学下限温度,ti>B为高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即活动温度。∑为该生育期始日至终日(1—n)日之和。

有效积温计算公式:

A=∑(ti>B-B)

A为有效积温,(ti>B-B)为有效温度,B为生物学下限温度

2.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不但影响植物发芽、生长发育、开花结实还会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1土壤温度对作物发芽、出苗的影响

土温对种子、出苗的影响比对气温的影响要直接得多,故一般用土温指标较为确切。因为春播以5厘米土温要比气温高2度;而土温受具体地块的地形、坡度、土壤水分、耕作条件、天气与作物覆盖等的影响而千差万别;同时土壤不同深度的温度也差异较大,特别是白天的温度,例如春播时3厘米、5厘米与10厘米白天特别是中午的土温有较大差别,所以播种深度对发芽与出苗的快慢影响很大。

2.2温度对生殖发育的影响

许多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需通过低温春化作用才能进入花芽发育。

喜温作物(如水稻、棉花)成花不存在低温诱导或促进作用,但高温可引发少数作物开花或促进开花(如菠菜、水稻、棉花等)。

籼稻幼穗发育要求日均温21℃以上,粳稻19℃以上,最适温度26-30℃。在适温条件下,幼穗发育期所需日数最少,而温度愈低所需日数愈多。

2.3温度对作物酶的活性的影响

作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酶的参加,各种酶的活动都要求一定的温度,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的强弱都受温度直接影响,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4昼夜温差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白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有机物积累越多,产量就越高,品质也提高,反之,产量则少,品质也低。

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旺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就越旺盛。白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温度越高积累的有机物就越多,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越好,而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多,而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晚上温度越低越好。

例如:新疆瓜果、葡萄香甜可口,东北大米,产量品质,马铃薯产量品质较好,西藏萝卜40斤/个,大头菜70斤/个。青海柴达木盆地香德农场春小麦1978年小麦亩产1013.05kg,千粒重40-50g。就是由于这些地区白天的高温配合较强的太阳辐射,积累的有机物多,晚上的低温消耗的有机物少的原因。

因此,在气温综合影响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日较差大则产量高品质好昼夜温差愈大(白天高、晚上低),农作物产量增高,品质提高的原理。

3.极端温度对作物的危害

对作物不利的温度(低温或高温)叫做温度逆境。温度逆境对作物生长均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且其适应性随作物类型而异。

(一)对低温逆境的反应

见本组杨景同学的分析

(二)对高温逆境的反应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科学事实。预计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多数大陆地区在21 世纪极端高温、热浪等事件的发生频率很可能继续增加,因此高温逆境对作物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高温对作物的伤害,可以分为间接伤害和直接伤害。

1.间接伤害高温易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同时,高温促使有毒物质的生成。高温下作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不仅不能贮备物质,而且还要消耗原有的物质,时间愈久,作物将因饥饿而死亡。此外,高温引起蒸腾速率增加,即使土壤不缺水,作物也有遭受干旱的危险。

2.直接伤害高温引起的直接伤害表现为蛋白质变性和脂溶两个方面。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破坏,失去其原有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是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靠联系,高温裂解了生物膜中的静电或疏水键,因而致使膜中的类脂物质游离出来。高温还使线粒体和叶绿体正常结构发生显著破坏。

高温对作物的伤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失去平衡;2、高温增加作物的热负荷,水分大量消耗于蒸腾散热,引起体内水分平衡的破坏,使植株萎蔫干枯;3、高温加速作物的生长发育,缩短全生育期,加速衰老,使产量显著下降;4、高温引起代谢的紊乱,导致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5、高温影响花药开裂、花粉活力及受精过程,造成结实率大幅降低。

6、高温抑制物质运输,在高温下韧皮部筛管的筛板中形成胼胝质,堵塞筛孔,物流运输不能畅通。因此,高温可通过影响物质运输,而影响果实或种子的充实度。

案例分析

案例一:对于水稻而言生育前期受高温热害,叶片叶尖干枯、卷曲,开花灌浆时期受到高温热害的影响,会使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或开花后不灌浆,空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