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古迹
洛阳乃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都,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上的洛阳,曾经是帝阙巍峨,文化灿烂,人物风流,文物荟萃。几度风雨,几经沧桑,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及文化遗址,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见证。
一、名胜古迹
1、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南端,那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犹如天然门阙,所以隋之前称为“洛阳伊阙”。
龙门石窟被誉为中国古代佛教三大艺术宝库之一,石刻艺术杰作分布在伊水两岸的山崖间。龙门,山青水秀,松柏苍翠,“龙门山色”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公元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9月,国家公布为假日黄金旅游重点景区。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武周、北宋诸王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其中经北魏和唐代营建时期最长,数量最多,质量最高。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100个,佛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3600余品。佛像最大的是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最小的是万佛洞中的小佛,仅2厘米高。每一组作品都代表了时代的风格。位于西山的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最有代表性的佛洞。此窟开凿于武周时期,武则天亲自过问,并捐资2万贯。无论是群像的部局,还是形象的雕塑,神清的刻画,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成为石刻艺术史上的奇观,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文化艺术的伟大成就。西山南部的古阳洞,是北魏时期的作品,久负盛名的书法艺术杰作“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同于此洞。这里魏碑的代表之作,也是我国书法艺术上的瑰宝。东山看经寺,为武周时期的作品。洞内四壁的下部,共雕塑二十九尊罗汉,为龙门石窟中少见的罗汉群像的杰作。
2、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洛龙区东端的白马寺镇,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明代记载为62亩地。南北长、东西宽,坐北西南,为四合院建筑。主要建筑物多在中轴线上。从南到北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毗卢阁等。红墙隐隐,翠柏森森,殿阁峥嵘,巍峨壮观壮。
白马寺山门为一门三洞,中洞的门楣上刻有“白马寺”三个大字,门前两侧,各有一匹石马,远远望去,据说为东汉遗物。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它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佛教在世界东方传播扣心,历来被称为“释源”、“祖庭”。佛教的传入,对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宗教、哲学、建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关林
关林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相传这里是埋葬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墓冢,故又称关帝冢,因冢前建庙,也称。关林,红墙碧瓦,殿宇辉煌,隆冢丰碑,规模宏大。古柏翠林,绿树葱笼。“关林翠柏”被誉为洛阳八小景之一。
关帝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清代曾扩建与修葺。清乾隆、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都曾拜谒关林,并题有匾联,悬挂至今。“林”是对大圣人的尊称,如“孔林”、“关林”。宋代以来,历朝历代对关公屡加追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林的建筑规格是按照宫殿形式修建的。布局严谨,巍巍壮观。坐北向南,为长方形。大门前有一广场。戏台位于广场南端中部,坐南向北,与关林大门相对,在整个建筑物的中轴线上。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物依次为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
二殿、三殿、石碑坊、碑亭、关墓。中轴线两侧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对称建筑物。关林占地100亩,翠柏800多株,殿宇廊庑150余间,大小狮子110个,碑刻7011 方。这里隆冢丰碑,殿宇堂煌,古柏苍郁,景色幽雅。风景这边独好。
18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这里因产香葛,故称香山。香山建寺,故名香山寺。白居易说:“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山上松柏成林,山腰清泉淙淙,山下柳丝如画。
香山寺初建于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后,对寺院进行了大修。香山寺主要有寺前亭,登寺桥、佛龛11间,宾院堂1 所,藏经堂1座,佛塔、石楼各1。寺内洞窟10米高,洞顶藻井,刻有迎风飘逸的飞天,四壁雕有29尊罗汉,神态生动,别具一格,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佛塔高耸巍峨,石楼凌云彻汉,极为壮观。“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就发生在这里。
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任河南尹时,对香山寺又进行了重修。他因慕恋香山寺清幽,常住寺内,故自号“香山居士”,并与香山寺住持和尚如满结香火社。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履道里私宅去世,家人遵其遗嘱葬于香山寺附近如满法师塔之侧,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白居易之弟白中敏奏立神道碑于墓前,碑文由当时著名诗人李商隐所撰。香山北侧的琵琶峰今为白居易墓地,现已辟为白园。
5、负图寺
负图寺位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旁边。坐北向南,背临黄河,面向邙山。始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
寺院有山门、大殿、钟鼓楼。这座三音大殿系明代遗物。大殿正中有高大的伏羲氏塑像,像侧有龙马站立,龙首马身,有麟负图,龛顶有八卦图。另有石碣一块,上刻“一画开天”四个大字。山门侧有“龙马负图处”石碑一通。寺内还有一通画像石碑,刻画着全寺建筑分布图,以及宋代程颐、邵雍、张载、朱熹,明清时王铎等撰书的碑记和清乾隆时洛阳知府张汉写的诗赋。
6、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洛阳市邙山之顶的翠云峰上,相传为道教始祖老子李耳炼丹的地方。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创建。唐代称元元皇帝庙,或称太微宫,老子被后人尊为太上老君,故又称老君庙。老君庙几毁几修。今庙内尚存明清重修碑三十七八块,记载了上清宫的历史沿革和明代重修前的益以及地震情况等。上清宫极盛时,规模宏大,壮丽辉煌。树木葱郁,苍翠古朴。地势险要,风景优美。海拔250米,是洛阳北部邙山之巍,既是消夏避暑胜地,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存有玉皇阁、翠云洞、东西厢房、碑记等遗物遗迹。
在上清宫南边的邙山坡下,原有中清宫、下清宫。中清宫遗迹无寻,下清宫幸存至今,为一座青砖庙院,规模不大,紧凑幽静,附近又有和尚塔数座,为明清遗址。
7、周公庙
周公庙位于定鼎南路东侧,是为祭祀周公而兴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始建于隋末,至今已有1300多年。几度风雨,几经沦桑,几次修复,基本保持旧制。1932年,国发政府迁都洛阳后,又进行了重修,后遭战争破坏。1955年,洛阳市人民政府又拨款重修,使其面貌焕然一新。
周公姓姬名旦,为周文王第四子,因其封邑在“周”,故称周公。文王死后,全力辅佐武王,灭商建国。武王死后,成王年幼,代成王管理国家。其间,东方武庚发动叛乱,他率兵东下,经过三年的战斗,平定了这次叛乱,稳定了周王朝的统治。他继承武王之志,在洛水之滨营建新都洛邑。洛邑建成后,他率重兵镇守洛邑。周公居洛,制礼作乐,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