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陕西省交流材料

陕西省环境保护局2005-06-30

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突破和重要举措,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级和省、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秦岭山地为首批10个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之

一。"近几年,我省十分重视秦岭山地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工作,先后开展了秦岭地区系统的生态调查,编制了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和多种形式的生态功能恢复与重建工作,积极争取国际、国内生态保护项目,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明确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秦岭位于我国中部腹地,是我国南北气候、水系、动植物区系的天然分界,秦岭主峰太白山是我国大陆中东部最高峰,其完整的生态谱系和第四纪冰川遗迹,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2000年以来,我省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研究手段,配以实地调查,对秦岭地区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其典型的生态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逐渐对秦岭的生态功能地位有了全新的认识。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秦岭丰富而奇特的生物多样性,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均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北亚热带—暖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

一。"这里有种子植物2931种,占全国总数的12%,有兽类144种,占全国总数的29%,有鸟类399种,占全国总数的34%,其中,属国家保护的植物有28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6种,秦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分布区,是国宝大熊猫分布的东界和北界,同时还是多种动植物模式标本的产

地。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立,将有利于解决物种分布因“岛状”分割而导致退化等问题。

秦岭山地降雨充沛、水量丰富,水资源总量222亿立方米,约占陕西省水资源量的50%。秦岭南坡水资源量182亿立方米,约占陕南水资源量的58%,是嘉陵江、汉江、丹江的源头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其水资源量占丹江口水库的半数以上,连同陕南巴山的水量,占丹江口水库水量的70%。秦岭北坡水资源量约40亿立方米,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61%。秦岭北坡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源,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是关中的母亲河,直接关系着西安等大中城市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八百里秦川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保护秦岭山地,直接关系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关中生命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和水量多寡。

秦岭南坡水系入长江、北坡水系入黄河,秦岭的影响不仅限于当地,更远及长江、黄河下游各省,生态服务范围达20万平方公里,涉及5000万人口和3000亿元GDP。由此可见,秦岭对于维护和改善陕西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这里存在天然林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加剧、生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等问题,其生态功能亟待保护与恢复。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该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也关系到保障省内外区域的生态安全。

二、领导重视,全民参与,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进展顺利

陕西省对于秦岭的生态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从2002年以来连续将其列为省委、省政府工作要点,也是全省“十一五”规划乃至较长时期生态保护的中心工作。

2001年3月省政府向国家环保总局申请将秦岭山地列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之一,省政府设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省环保、计委、财政、农业、林业、国土、水利水保、气象、建设、旅游、科学院等十一个部门为成员的陕西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前期筹建工作。同年9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大纲,

2002年9月省政府向国务院正式申报建立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03年,省政府发出了《关于开展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常务会议先后多次听取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整治方案安排、阶段成果汇报以及最终情况汇报,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都亲临现场视察秦岭的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并对保护秦岭做出了明确要求。三所高校的百名大学生参与了为期半年的秦岭北麓生态环境调查工作,每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纪念日都将秦岭作为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在起草之中,秦岭的保护与生态恢复列入了我省社会和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纲要,省委在2005年也明确提出了百年保护行动计划。

三、通力合作,科学规划,认真制定秦岭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科学蓝图

陕西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是在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由建设试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省内相关的技术单位和有关高校以及辖区内6市和38个县(区)政府共同努力、紧密协作而完成的。

省林业规划设计院提供了林业部门长期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调查资料并完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分规划,省水资源局提供了有关的水文资料并完成了水源涵养分规划,省发改委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分规划,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省水保局、省旅游局、省计生委、省扶贫办分别完成了城镇建设、灾害预防、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旅游、扶贫与移民等分规划,总规划正是以这些资料为基本信息,充分体现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规划思路,是各部门协作的结晶,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基础资料丰富,既有12个省级部门分别提交的各种分规划资料,又建立了全区1/25万、太白山重点区

1/10万的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库;二是规划成果丰富,包括一个总规划、一个功能区划、6个专题规划、遥感解译数据库、13张1/50万挂图和图集以及多媒体宣传片;三是规划科学可行,规划中分别进行了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在此基础进行了生态功能分区,并针对各功能分区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四是规划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了保障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顺利实施,规划拟定了共9大类、总投资为208亿元的工程建设项目,同时还制定了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规范、各类环境资源保护与产业引导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