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专项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不同专项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吕长生李仲明
来源:《体育师友》2012年第04期
摘要:运用实验法,探讨游泳和跳远两项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同的运动类型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同。结果显示,游泳类与跳远运动员的上肢骨矿含量(BMC )、瘦体重(LEAN)和脂肪含量(Fat)没有明显差异;而跳远运动员下肢骨矿含量(BMC )、瘦体重(LEAN)明显比游泳类的高。得到结论:1)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员呈体脂增加、骨矿含量、肌肉量减少和骨密度降低的趋势。这是一种全身性的变化趋势;2)运动能够使机体产生有益的适应性变化,减缓骨矿含量和瘦体重的衰减速度,维持骨密度;3)建议在校大学生通过适度身体练习,特别是核心部位的力量练习,延缓这种身体成分的退行性变化。
关键词:身体成分;骨密度;骨质疏松;运动
1 引言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也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骨密度的高低除和骨骼代谢有关外,与环境也有关系。不同的环境对骨密度会产生影响。体育运动以肌肉和骨骼为核心,肌肉的牵拉力和骨骼与外界的冲击力会对骨密度产生作用,有研究表明运动能够提高骨密度,同时还能起到延缓骨流失的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不同,强冲击、高强度的力量性项目的运动员骨密度较高,而弱冲击、低强度的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骨密度较低。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已经得到共识,但是不同运动对人体全身不同部位的骨密度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选取广州体育学院22名在校学生(游泳专项和跳远专项),利用全身骨密度仪测试全身骨密度,并将身体各个部位分割得到其各部位的骨密度。研究表明:两种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不同。跳远运动员全身骨密度高于游泳运动员。跳远运动员的左右侧也呈现显著性差别,而游泳运动员并不具有这一特征。这一研究也与前人研究相符,而不同运动环境对骨密度的影响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在本校体育专业男性学生中随机抽取游泳学生10名,跳类学生12名。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1 所示:
2.2 检测指标与方法
本实验利用美国 Hologic QDR4500 型双能X线扫描仪(DEXA)测量了22名两个专业项目学生全身及各部位的总重(TM)、骨矿含量(BMC )、瘦体重(LEAN)和脂肪含量(Fat)。
3 实验结果
利用骨密度测试仪,将人体划分不同部分,测试其BMC、FAT、LEAN以及全身BMD 等,身体环节的划分按照人体环节划分标准,其结果如下:
由表2-4表明:跳远运动员的骨密度高于游泳运动员,并无统计学意义。两种不同运动员其左右相比较呈现不同的特征。游泳运动员上下肢的骨密度无明显差异,而跳远运动员下肢左右两侧差异较为明显,这与其运动特点有关。
4讨论与分析
在本文中两种不同运动项目对全身的骨密度的影响不同。在跳远运动员中其两侧的骨密度与游泳运动员相比呈显著性差异,这是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有关的,在跳远运动中,下肢起到支撑和跳起以及落地的功能,这是一种冲击性的载荷,在冲击性载荷下,人体的骨骼承受更大的机械应力,从而刺激骨骼的生长,以适应这种环境,这也与前人的研究相一致。这也提示我们在健身中,适当的负荷是需要的,同样游泳运动虽然对下肢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对全身的骨密度还是有作用的,这与游泳运动中肌肉的收缩有关,即肌肉的牵拉作用下对骨骼产生力学刺激,促进了骨骼的生长。
参考文献:
[1] 范毅方.运动对骨生长的生物力学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06):39-42.
[2] 杨建雄,王健.6-21岁学生体成分的性别特点与年龄规律[J]. 体育科学, 2005,(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