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腺垂体: 结节部、远部――前叶
?
中间部――后叶
? 神经垂体:神经部――后叶
?
漏斗部
2
?
3
4
5
? 垂体有独特的血管体系,血供丰富 ? 供应垂体的动脉主要是:垂体上动脉(又
称为鞍隔上系统)、垂体下动脉 (又称为 鞍隔下系统)
6
? 共有数支,均起自Willis氏环,在接近垂 体时分为两组
重要,此技术可克服颅底骨髓脂肪伪影对 垂体的干扰
79
? 垂体上界轮廓:90%以上垂体上界平 或下凹,尤其在与漏斗连接处,仅少数 腺体上界上凸
80
? 正常垂体柄宽度小于3~4mm,90% 正常人比基底动脉细
81
? 正常中间部可见到低密度小囊肿,不能 误认为病变
? 正常垂体腺密度均匀,偶可见小的密度 稍高区,是由于该处腺体组织比较紧密 或血管较丰富所致
后面以鞍背为限 ? 3)鞍背向上竖起的结构为后床突、大小、
方向变异大
36
? 4)鞍背形态有两种常见
?
? a. 鞍背较薄,皮质清楚,边缘锐利,向 前倾斜,与枕骨斜坡相续
? b. 鞍背较厚,松质骨较多,边缘不如前 者锐利。位置较直立
? c. 老人由于骨质萎缩疏松,密度颇淡
37
? 5)正常鞍背的后缘因局部静脉丛而毛糙 不平或小的缺损,无临床意义
边缘锐利
87
? 肿瘤常侵蚀鞍底,可侵入蝶窦,使蝶鞍 扩大(对称性或非对称性)
? 肿瘤向上延伸,鞍上池充盈缺损,压迫 视交叉下部
? 肿瘤向后延伸,大脑脚受压倾斜,脚间 池部分或全部消失
? 肿瘤向左右方向生长,可使海绵窦及窦 内血管挤压(手术证实仅少数侵入海绵 窦,大多未受侵犯)
88
? 注:冠状位图像上肿瘤基底部紧贴鞍底, 或鞍底骨质受侵多为垂体腺瘤,如肿瘤 与鞍底之间仍有距离,则可能不是垂体 腺瘤
29
? 6)促黑激素(MSH) ? 在人类此激素可能与促肾上腺激素均
由一种细胞分泌,它使皮肤黑色素合成, 加深皮肤颜色
30
31
32
33
? 颅底重要结构 ? 分析头颅平片时,熟悉正常蝶鞍的X线表现、
对颅内压增高和鞍部病变的诊断特别是对 垂体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4
?
正常垂体侧位片
35
? 1)竖立于颅底中央,颅内病变易引起改变 ? 2)蝶鞍是垂体的窝、前面以鞍结节为界,
13
? 2)垂体门静脉两端为毛细血管网,上端 毛细血管网位于垂体前叶、由垂体门静 脉分裂而成
? 3)从丘脑下部某些区域发出的神经纤维 与正中隆起和漏斗柄外的毛细血管网有 密切接触
? 4)垂体门静脉的再生能力很强
14
15
Willis环
垂体上动脉
垂体上动脉前组
垂体上动脉后组
丘脑下部正中隆起 及垂体漏斗柄处 毛细血管网
腺组织构成而是由神经组织构成 ? 含有数以十万记的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
胞,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22
? 后叶自身没有制造激素的功能,是丘脑下 部激素中的催产素和加压素的贮存器和分 泌器
? 前后叶虽同为一体,但有所不同
23
? 尽管前后叶各具特性,有着质的差别,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 即无论前叶还是后叶的机能,都依赖于 丘脑下部这一神经结构的完整性,以及 丘脑下部与前后叶间的正常关系,否则 垂体的正常功能是不可能实现的
39
? 11)蝶鞍前后径为7~16mm,平均11.5 mm (蝶鞍前后壁间之最大水平距离作为标 准测量)
?
深径之测量:正常范围7~14 mm,平
均9.5 mm(前后床突之连线到鞍底最低
点间之距离作测量标准 )
40
? 12)在颅骨侧位片上蝶鞍的正常形态可 分为:椭圆形,圆形,扁平形三种
? 13)垂体位于碟鞍垂体窝内,其上方为 视交叉,视交叉上方为丘脑下部,垂体 借助极短的垂体柄与丘脑下部相连
垂体门静脉
垂体前叶毛细血管网(血窦)
垂体外侧静脉
16
? 垂体 ? 形态小,如豌豆大,卵圆形,色灰红 ? 新生儿垂体仅0.1g左右 ? 成人垂体约0.5~0.6g,女性大于男性
17
18
垂体双重胚胎起源决定了垂体前、后叶虽为 一体,但又本质上相互区别的局面
19
? 前叶是腺体组织,具备制造激素的功能 ? 后叶是神经组织,没有制造激素的功能,
89
?
90
91
?
92
93
?
94
95
?
96
97
? MRI诊断垂体大腺瘤的效果等于或大 于CT
? 特别善于显示突出蝶鞍的垂体大腺瘤 ? 能清晰分辩瘤体与视神经,视交叉与视
束的关系 ? 矢状面可显示大脑前动脉受压移位 ? 冠状面可显示侵入海绵窦与突出鞍上池
的影像
98
?
T1WI
T2WI
99
?
100
? T1WI (矢状位)
T1WI (冠状位)
101
? 可出现肿瘤急剧增大
102
103
? T1WI冠状位
T1WI 矢状位
104
105
106
? 小于10mm,多有内分泌功能 ? 腺体高度:正常女性垂体小于7mm,男
性小于6mm,垂体上凸大于9mm,提 示微腺瘤(女性、青春期垂体可相对大, 腺高可达10~12mm)
41
? 14)海绵窦位于蝶骨体的两侧,前面为 眶上裂,后面为岩突,垂体凹于海绵窦 的内上,蝶窦位于其内下,颞叶勾突位 于海绵窦的外侧。海绵窦为硬膜包绕而 成,其外壁较厚,内壁较薄,后者为一 较薄的膜状结构覆盖在垂体外侧即垂体 之包膜
42
? 15) 蝶鞍两旁为海绵窦,是一个不规整 的宽大间隙,内有结缔组织的小隔把窦 分为多数互相交通的小腔呈海绵状,出 入海绵窦的神经和血管很多,注射造影 剂后海绵窦密度明显增高,外缘略凹为 硬膜,边缘清楚锐利,内缘不甚清楚, 于鞍内容物之间有一透明线影为蛛网膜 下腔或少量脂肪
24
? 也就是说,垂体这个体内“中心”内分泌 腺是受神经系统特别是丘脑来自百度文库部严格控制 的
25
? 注:丘脑下部没有神经纤维直接到达垂 体前叶,丘脑下部通过垂体门静脉这条 渠道来实现丘脑下部对垂体前叶的调节。 即:从丘脑下部某些区域神经细胞分泌 的神经激素(释放因子或抑制因子)沿 着其轴突流至正中隆起和漏斗柄处 ,在 此,神经末梢将神经激素排放毛细血管 内,然后经垂体门静脉运输到垂体前叶, 刺激或抑制前叶嗜酸性细胞或嗜碱性细 胞的分泌
26
? 制造和分泌垂体激素
? 共存以下六种
? 1) 生长素(GH)
?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及软骨生长发育
?
幼年时分泌不足――垂体性侏儒症
?
幼年时分泌亢进――巨人症
?
成人分泌亢进――肢端肥大症
27
? 2) 促甲状腺激素(TSH)
?
TSH的靶腺为甲状腺,所以 TSH分泌
减少时,则甲状腺萎缩
? 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
ACTH 的 靶 腺 为 肾 上 腺 皮 质 , 所 以
ACTH 分泌增加时,则双侧肾上腺皮质增
生,导致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
28
? 4)促性腺激素 ? 男女促性腺激素相同,其靶腺为男女
性腺 ? 5)催乳激素(PRL或LTH) ? 此激素在人尚未完全分离出来,它的
作用是使发育完全而具备泌乳条件的乳 腺,开始分泌乳汁并维持泌乳,但不促 进乳腺发育
? 6)前床突是蝶骨翼向内侧伸展而突出的 结构,一般较后床突尖而长
? 7)垂体窝的底部为鞍底,其下为蝶窦 ? 8)蝶鞍上有硬脑膜覆盖,这部分硬脑膜
称“鞍隔“,即床突间韧带。界于前后 床突之间,其中央有一小孔,垂体漏斗 部由此通过
38
? 9)蝶鞍两边也有硬脑膜覆盖,在平片上 与鞍隔同样不能显影
? 10)5%的人前后床突间的硬脑膜韧带可 以钙化或骨化,在侧位片上似把蝶鞍保 绕起来,形成所谓封闭型或“桥型蝶鞍”
T1WI矢状位
111
112
1)做矢状位定位像 2)T1WI冠状位薄层扫描 3)静脉快速团注造影剂后立即做冠状位、
矢状位薄层扫描,不做延时,事先预扫描, 使垂体与腺瘤的对比度尽量接近最佳状态
113
? 对于大多数颅内病变,Gd-DTPA 的常用剂量为 0.1mmol/kg体重, 但显著强化导致垂体前后叶之间缺乏对 比可掩盖微腺瘤
43
? 16)通常蝶鞍内无硬脑膜下腔也无蛛网 膜下腔,但有20%的人蛛网膜下腔进入鞍 内,这是发生“空蝶鞍”的基础
44
45
46
47
.
48
? 头颅侧位平片:仰卧位水平投照,蝶鞍重 叠好
49
? 球形:长径、深径大致相等,沿蝶鞍 的 内壁可画出球形
? 杯形:长径、深径大致相等或深径大于长 径,但蝶鞍开口较大,鞍背较直
107
? 异常密度区:微腺瘤往往表现为局限性 低密度区,亦可呈等密度。低密度区大 于2mm有临床表现或在同一层面上两 次扫描仍显示,或低密度区伴环状钙化 均提示有微腺瘤
108
? 鞍底受侵:微腺瘤可侵蚀鞍底,使鞍底 局限性受压变薄倾斜,但此垂体瘤可与 受压变薄的鞍底有一段距离
109
110
? T1WI冠状位
? A组在垂体前――垂体上动脉前组――从 垂体结节部的前上方穿入垂体实质内向前
? 下方走去
7
? B组在垂体后 ―垂―体上动脉后组 ―从―垂体柄 的后方进入垂体实质内,形成血管网,向 垂体前叶方向走去
8
9
? 垂体血液供应的另一个来源
? 左右各一条,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后部 发出→向内进入垂体窝底→在接近垂体下 方时,每一侧垂体下动脉分为两小支进入 垂体
肿或鞍隔缺口大,压力作用引起 ? 2)后床突变小、消失,鞍背变短、变薄,
鞍背的吸收多至上而下
75
76
77
? 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8%~15% ? 属颅外肿瘤 ? 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 ? 肿瘤发生在垂体前叶
78
? MRI发现垂体瘤的敏感性为45%~100% ? 在垂体MRI的检查中,脂肪抑制技术显得很
10
? 在垂体内,它们沿前、后叶间凹沟下行, 沿途发出细小分支到后叶,也有少数分支 到前叶,垂体下动脉主要供应垂体后叶的 神经部,也有部分动脉血分流至前叶
11
12
? 注:垂体门静脉在人已确定其存在,特点: ? 1)血管流域仅限于垂体范围内。除正中隆
起和垂体柄外,丘脑下部和垂体后叶的血 流并不经门静脉进入垂体前叶。即:垂体 门静脉流域仅限于正中隆起、垂体柄、前 叶范围
52
? 病理改变时 ? 1)鞍底硬板白线出现糜烂,皮质线消
失,如果是三鞍底病理意义更大 ? 2)鞍底皮质线增厚,密度增高
53
? 以上两点的出现率大致相仿 ? 某些学者认为生长快的鞍内肿瘤表现为
鞍底骨皮质吸收、消失;而发展缓慢的 肿瘤,鞍底骨皮质有时间再骨化,则表 现为鞍底骨皮质增生、增厚
54
? Korsquard曾将鞍区占位性病变分为 ? 脑内组:下视丘胶质瘤、颅咽管瘤 ? 脑外组:脑膜瘤、垂体瘤、视神经胶质
? 漏斗偏移:正常漏斗位于中线或略偏离 中线,明显偏移有意义
82
? 正常男性垂体腺内局限性低密度区甚为少 见,出现则应高度怀疑垂体疾患
83
84
85
86
? 大于10 mm时为垂体大腺瘤,大于4 cm为垂 体巨大腺瘤
? 多无分泌功能 ? 肿瘤均一等密度,其次为高密度,约 1/4囊
变 ? 肿瘤鞍上部分多为圆型或分叶或不规则形,
瘤、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
55
? 鞍区病变以垂体瘤发病率最高,其次是 ? 颅咽管瘤和脑膜瘤
56
? 根据蝶鞍形态和骨质变化分为以下四型:
? 鞍内型:蝶鞍呈气球样增大,鞍背后移、竖直, 鞍底皮质菲薄、吸收、中断,蝶鞍底侧壁尖锐, 蝶鞍前壁向下陷
? 鞍旁型:鞍旁肿瘤使蝶鞍一侧受压,鞍背下部和 鞍底出现骨质吸收破坏,前床突变尖,向上抬高, 出现双重影像
? 卵圆形:长径明显大于深径
50
? 桥形:鞍隔钙化,蝶鞍开口封闭,又名 封闭形
? 钩形:视交叉钩较深,与脑垂体窝构成 钩形
? 其它:包括方形和扁平形等 ? 16岁以前以球形多,以后为卵圆形
51
? 分析蝶鞍 ? 除分析形态、径线、体积外,更重要分
析其骨质的改变,特别是鞍底硬板,正 常时其白线光滑,无局部变薄,糜烂或 中断
但它有储存激素的功能
20
? 占垂体总量的70% ? 垂体中最大的部分 ? 垂体中功能最复杂、最活跃的部分 ? 又称之为体内内分泌腺的“中心腺” ? 据研究,它所分泌的激素的靶腺几乎包
括所有“外周”的内分泌腺 ? 它还控制乳腺以及调节个体匀称生长
21
? 又称漏斗突 ? 位于前叶之后 ? 从组织结构上看,与前叶不同,它不是由
57
58
59
?
? A图
B图
60
61
62
63
64
?
65
66
67
? 鞍上型:鞍上肿瘤压迫鞍隔和后床突, 鞍背缩短,蝶鞍变扁平、开口大
? 鞍下型:少见。鞍底病变如蝶骨肿瘤、 颅内脊索瘤、鼻咽癌等引起蝶鞍下部骨 质吸收破坏
68
69
70
?
71
?
72
? 平扫
? ?
增强
73
74
? 在成人,颅内压增高就会出现 ? 1)蝶鞍扩大,可形如球状,因为垂体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