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分析——第一章__贫困的概念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址的高低是不能简单地用收入来衡量的;
• 如果两个人相比,一个人身体健康,一个人体弱多病,同样的收入所带来的 个人福址是完全不同的;
• 不同的人群的需要是不同的,是有一定差异的,用单一的贫困线来界定贫困 显然会忽视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 ,如患病的人对医疗的需要;
– 森进一步认为个人的福址是以能力(capability)为保障的;贫困的原因 就是能力的匮乏 ;
– 能力是由一系列功能(functionings)构成的,包括免于饥饿的功能,免 于疾病的功能,享受教育的功能,等等;
– 这些功能的丧失既是贫困的表现,又是贫困产生的原因;基本功能包括 获得足够的营养,基本的医疗条件,基本的住房条件,一定的受教育机 会等(Sen, 1983);
– 如果一个家庭或个人缺少这些功能或者其中的一项功能,那就意味着处 于一种贫困状态;
• 对福祉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三种不同的贫困定义:
– 第一种福祉的定义是人们拥有财富或资源
• 一个人或家庭拥有的财富或资源越多,福祉水平越高; • 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拥有的财富和资源不足以满足人的最基
本需求;
• 通常用收入或消费水平来衡量家庭拥有的财富和资源,以及满 足基本需求的能力;
• 这种定义实际上回到了绝对贫困的概念; •Fra Baidu bibliotek被认为是所有贫困分析的起点,也是本课程的重点。
– 相对贫困是以社会平均生活状况来衡量的,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家 庭的生活状况(如以收入或消费来衡量)低于社会平均的水平 (如平均或中值收入)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认为他们出于贫困状 态。
• 低于平均收入(消费)50%的人口;
• 最低20%收入的人口;
– 相对贫困与实际生活水平无关,是一种不同人之间相对收入或生 活水平的相对比较。
– 相对贫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而仅仅与收入差距有关。
– 只要存在着收入差距,存在低收入阶层,贫困就没有办法消除。
– 从纯理论的角度来讲,绝对贫困可以随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提 高而消除;相对贫困只能随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减少,并随收入分 配的完全均等化而消除。
– 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绝对贫困概念,发达国家多数采用相对贫困 的概念。
• 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基本需求的理解是不同的 • 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基本需求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不同国家的贫困线比较
5
官方贫困线低于一美元一天
的国家
中国
坦桑尼亚
4
尼日利亚 印度
乌干达
加纳
津巴布韦 马里
3
China
2
1
0
1
6
11 16 21 26 31 36
41 46 51 56 61
– 二十世纪60-7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对贫困的概念;最早明确提 出相对贫困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V. 法克思(Victor Fuchs)。
• 实际收入越高的家庭把最低生活水平理解得越高,因而给出的 最低收入额也就越高;低收入家庭正好相反;
• 实际收入水平与最低收入额相等的家庭所认定的最低收入水平 就是全社会的主观贫困线。
• 能力贫困
– 能力贫困的概念是由获得诺贝尔经济奖的阿玛蒂亚·森提出的; – 收入或消费水平低只是贫困的一种结果,并不能成为贫困的真实状态; – 森坚持认为衡量贫困的标准应该是个人福址(Well-being)的高低,而福
– 分配越不平等则会导致更多的贫困人口和更严重的贫困状况; – 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减少不平等是减贫的
• 贫困是多角度的,需要同时从多个侧面分析; • 贫困没有单一的解决办法,需要从多个侧面同时努
力。
三、贫困、不平等和脆弱性
• 贫困、不平等和脆弱性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 贫困测量的是一部分人的实际福址水平或生活状态; • 不平等关注的是某种我们关心的食物(收入、消费、财产、
机会等)整个人群之间的分配(分布);
• 客观贫困与主观贫困
– 客观贫困是按照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来判断的,通常 由专家和政府部门来确定;
–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都属于客观贫困;
– 主观贫困是依据个人主观判断而认定的贫困,因此带 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 由每户或每个人自己认定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收入额 ;
• 不同类型的家庭会有不同的基本需要,他们认定维持最低生活 水平所需要的收入额 不然不同;
– 一个家庭处于贫困状态是因为它所拥有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其最低 生理上的需要 ;
– 定义的核心是最低生理上的需要:食物,衣着,住房和医疗 ; – 20世纪的贫困研究将最低生理需要扩展为人的基本需要:除了基
本生理需要,还包括基本文化需要,如教育和娱乐(国际劳工组 织)。 – 美国学者卡恩(A. Khan, 1977)列出了“基本需要”的核心内 容,它们分别是食物,衣着,住房,医疗,教育,饮用水。 – 绝对贫困尽管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但并不是在不同时期和全世界 范围内固定不变的; – 基本需要的涵义具有明显的时空性,它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而发生改变的;
– 第二种福址(贫困)的定义是考虑一个家庭能 否获得每一类的消费品;如食品、住房、医疗 和教育等;
• 与第一种定义不同的是我们不考虑一个总体的货币 收入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
• 而是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贫困状况; • 如分析一个人(家庭)是否营养不良,是否文盲,
是否长期患病等;
– 第三种福址(贫困)的定义是就是森的能力概 念;
– 统一的收入/消费贫困线也就没有必要,界定一个家庭或个人是否贫困可 以直接观察他们是否缺少这些功能,又在多大程度上缺少这些功能。
– 它的问题是在没有统一贫困线的贫困下,如何在个人和家庭之间进行比 较。
• 世界银行的贫困定义是:贫困是对福址的明确的 剥夺;可见世行的贫困定义更多地接受了森的观 点;
第一章 贫困的定义与贫困分析的意义
一、本章的目标
• 理解不同的贫困定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 • 了解世界银行是如何定义贫困的 • 理解世界银行贫困定义的三种不同的观点 • 理解贫困与不平等和脆弱性的区别 • 了解对贫困进行测量的四种理由
二、贫困的定义
•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 绝对贫困的概念最早是由十九世纪末英国学者朗特里(S. Rowntree)提出的 (1901年出版的《贫困:城镇生活的研究》 (Poverty:A Study of Town Life) );
• 如果两个人相比,一个人身体健康,一个人体弱多病,同样的收入所带来的 个人福址是完全不同的;
• 不同的人群的需要是不同的,是有一定差异的,用单一的贫困线来界定贫困 显然会忽视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 ,如患病的人对医疗的需要;
– 森进一步认为个人的福址是以能力(capability)为保障的;贫困的原因 就是能力的匮乏 ;
– 能力是由一系列功能(functionings)构成的,包括免于饥饿的功能,免 于疾病的功能,享受教育的功能,等等;
– 这些功能的丧失既是贫困的表现,又是贫困产生的原因;基本功能包括 获得足够的营养,基本的医疗条件,基本的住房条件,一定的受教育机 会等(Sen, 1983);
– 如果一个家庭或个人缺少这些功能或者其中的一项功能,那就意味着处 于一种贫困状态;
• 对福祉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三种不同的贫困定义:
– 第一种福祉的定义是人们拥有财富或资源
• 一个人或家庭拥有的财富或资源越多,福祉水平越高; • 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拥有的财富和资源不足以满足人的最基
本需求;
• 通常用收入或消费水平来衡量家庭拥有的财富和资源,以及满 足基本需求的能力;
• 这种定义实际上回到了绝对贫困的概念; •Fra Baidu bibliotek被认为是所有贫困分析的起点,也是本课程的重点。
– 相对贫困是以社会平均生活状况来衡量的,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家 庭的生活状况(如以收入或消费来衡量)低于社会平均的水平 (如平均或中值收入)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认为他们出于贫困状 态。
• 低于平均收入(消费)50%的人口;
• 最低20%收入的人口;
– 相对贫困与实际生活水平无关,是一种不同人之间相对收入或生 活水平的相对比较。
– 相对贫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而仅仅与收入差距有关。
– 只要存在着收入差距,存在低收入阶层,贫困就没有办法消除。
– 从纯理论的角度来讲,绝对贫困可以随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提 高而消除;相对贫困只能随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减少,并随收入分 配的完全均等化而消除。
– 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绝对贫困概念,发达国家多数采用相对贫困 的概念。
• 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基本需求的理解是不同的 • 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基本需求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不同国家的贫困线比较
5
官方贫困线低于一美元一天
的国家
中国
坦桑尼亚
4
尼日利亚 印度
乌干达
加纳
津巴布韦 马里
3
China
2
1
0
1
6
11 16 21 26 31 36
41 46 51 56 61
– 二十世纪60-7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对贫困的概念;最早明确提 出相对贫困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V. 法克思(Victor Fuchs)。
• 实际收入越高的家庭把最低生活水平理解得越高,因而给出的 最低收入额也就越高;低收入家庭正好相反;
• 实际收入水平与最低收入额相等的家庭所认定的最低收入水平 就是全社会的主观贫困线。
• 能力贫困
– 能力贫困的概念是由获得诺贝尔经济奖的阿玛蒂亚·森提出的; – 收入或消费水平低只是贫困的一种结果,并不能成为贫困的真实状态; – 森坚持认为衡量贫困的标准应该是个人福址(Well-being)的高低,而福
– 分配越不平等则会导致更多的贫困人口和更严重的贫困状况; – 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减少不平等是减贫的
• 贫困是多角度的,需要同时从多个侧面分析; • 贫困没有单一的解决办法,需要从多个侧面同时努
力。
三、贫困、不平等和脆弱性
• 贫困、不平等和脆弱性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 贫困测量的是一部分人的实际福址水平或生活状态; • 不平等关注的是某种我们关心的食物(收入、消费、财产、
机会等)整个人群之间的分配(分布);
• 客观贫困与主观贫困
– 客观贫困是按照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来判断的,通常 由专家和政府部门来确定;
–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都属于客观贫困;
– 主观贫困是依据个人主观判断而认定的贫困,因此带 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 由每户或每个人自己认定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收入额 ;
• 不同类型的家庭会有不同的基本需要,他们认定维持最低生活 水平所需要的收入额 不然不同;
– 一个家庭处于贫困状态是因为它所拥有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其最低 生理上的需要 ;
– 定义的核心是最低生理上的需要:食物,衣着,住房和医疗 ; – 20世纪的贫困研究将最低生理需要扩展为人的基本需要:除了基
本生理需要,还包括基本文化需要,如教育和娱乐(国际劳工组 织)。 – 美国学者卡恩(A. Khan, 1977)列出了“基本需要”的核心内 容,它们分别是食物,衣着,住房,医疗,教育,饮用水。 – 绝对贫困尽管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但并不是在不同时期和全世界 范围内固定不变的; – 基本需要的涵义具有明显的时空性,它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而发生改变的;
– 第二种福址(贫困)的定义是考虑一个家庭能 否获得每一类的消费品;如食品、住房、医疗 和教育等;
• 与第一种定义不同的是我们不考虑一个总体的货币 收入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
• 而是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贫困状况; • 如分析一个人(家庭)是否营养不良,是否文盲,
是否长期患病等;
– 第三种福址(贫困)的定义是就是森的能力概 念;
– 统一的收入/消费贫困线也就没有必要,界定一个家庭或个人是否贫困可 以直接观察他们是否缺少这些功能,又在多大程度上缺少这些功能。
– 它的问题是在没有统一贫困线的贫困下,如何在个人和家庭之间进行比 较。
• 世界银行的贫困定义是:贫困是对福址的明确的 剥夺;可见世行的贫困定义更多地接受了森的观 点;
第一章 贫困的定义与贫困分析的意义
一、本章的目标
• 理解不同的贫困定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 • 了解世界银行是如何定义贫困的 • 理解世界银行贫困定义的三种不同的观点 • 理解贫困与不平等和脆弱性的区别 • 了解对贫困进行测量的四种理由
二、贫困的定义
•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 绝对贫困的概念最早是由十九世纪末英国学者朗特里(S. Rowntree)提出的 (1901年出版的《贫困:城镇生活的研究》 (Poverty:A Study of Town 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