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与物品编码标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物流与物品编码标识
我国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无法实现物流组织效率和管理方法的提升。要实现物流业的长远发展,就要实现从物流企业到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因此,发展智能物流成为必然。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智能物流带来了蓬勃生机。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在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应用模式,积累应用部署和推广经验和方法,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板,为物联网应用在全社会、全行业的规模化推广做准备。智能物流作为物联网九个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具体指:建设库存监控、配送管理、安全追溯等现代流通应用系统,建设跨区域、行业、部门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
智能物流系统(ImelligentLogistics System,ILS)是以物品标识系统(Article Labeling andIdentifying System,LIS)为基础,通过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以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方式运作的现代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
智能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柔性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采用了最新的编码、标示、识别、条码、RFID、传感器、红外、激光、无线、移动通信、数据库、云计算、卫星定位
等高新技术,同时利用物联网及电子商务技术优化物流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最终达到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以及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集成,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挥最大效能,是智慧物流的承载平台。
智能物流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是要保证物品或物流单元的惟一性,并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物品的编码标识技术尤为重要,成为智能物流系统的基础。
一、物品标识系统(ALIS)
我们从分析“物品标识体系参考模型”入手,发现该模型是从物品标识流程的角度进行构建,详细描述了在物品标识体系中,物品信息的生成、转换、传输,以及处理的完整过程(如图1)。
首先要做的是编码(coding)。编码即给物品赋予代码的过程。代码是表示特定事物(如某一物品)的一个或一组字符。可以将编码理解成将物品信息代码化,是可实现计算机化的基础。通过惟一性编码,保证在智能物流系统中的每一件物品、每一个物流单元的惟一性。
第二步是标示(labeling)。标示是将代码转换成为符号、标记、数据电文的过程,其目的是将代码化的信息转换成为载体可携带的信息(如“条码符号”),当该载体与物品合为一体时,载体所携带的信息即为物品信息,实现了对物品的跟踪追溯管理。标示的另一个作用是为了“识别”。在智能物流系统中人们经常用到的如一维条码、二维条码、RFID标签等。
第三步是识别(identifying)。识别是对标示信息进行处理和分
析,实现对事物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通过识别技术对标示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与处理,其处理结果是代码。
最后是解码(decoding)。解码是将代码还原为物品自己属性信息的过程,是编码的逆运算。通过解码,还原了物品的本来面目。编码与解码在物品标识体系中是基础,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不能没有编码技术的应用。
在上述对物品标识流程的描述中,我们将第2步标示和第3步识别统称为标识(labeling andidentifying)。将构成第1-4步的系统
称为物品编码标识系统,或物品标识系统(Ariicle Labeling andIdentifving System,ALIS)。
在我们认真讨论标识体系时发现,“标识”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在《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中:标识是指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的产品商标标志。只有将标识重新定义,才能适应物联网和智能物流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标识定义为将代码标示于载体并识别的过程。这时标识读作“标识(zhi)”,其意同“标志”。这样既保留了现有各个版
本对标识与标志的定义,又满足了物品标识体系建设的需要,从而完成了对“标识”一词新的诠释。在物品标识体系中,不仅包括标识本身的标示与识别,也包括编码与解码,还要考虑与网络系统、解析系统、应用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
二、智能物流系统的基础――物品编码
编码技术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特性的信息技术,编码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识别物品的特性。在智能物流系统中,不但要能够识别物品,
还要能识别物流单元,如:包装箱、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编码的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
物品编码是指按一定规则对物品赋予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代码(一组有序字符的组合),是人类认识事物、管理事务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物品编码系统,是指由不同数据结构、不同应用领域、不同承载方式的物品编码构成的系统,该系统是国家物品识别网络的基石,为自动识别系统提供数据采集内容。物品编码又分通用物品编码系统和专用物品编码系统。
通用物品编码系统是指跨行业、跨部门、开放流通领域应用的物品编码系统,是开放流通领域物品的惟一身份标识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包括商品条码编码系统和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产品电子代码系统等。
专用物品编码系统是指在特定领域、特定行业或企业使用的物品编码系统。专用物品编码一般由各个部门、行业、企业自行编制,在本部门、本系统或本行业采用,是针对特定的应用需求而建立的,例如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集装箱编码、托盘编码等。由于专用物品编码受限于其适用范围,一般采用的都是通用的数据载体,因此,在数据编码层需要增加特殊的标识(zhi)进行区分。
以GSI编码体系为例,当产品下线进人流通领域后,我们采用的是GSI-13编码,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在超市购物时,商品包装上的条码符号所表示的代码信息。当商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独立使用时,例
如冰箱、电视等,其商品包装与物流包装是一样的,可以采用相同的物品标识。
更多的情况是一个纸箱内装有10瓶饮料、一条烟内有10盒卷烟,此时,包装箱上条码符号所表示的代码信息就要采用GSI-14编码。
当商品进入仓储运输物流环节时,对仅用于物流过程的一些
物流单元,例如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不需要进入零售超市店铺,在物流单元上采用的一般是SSCC-18编码。
在上述3种情况下,当用条码符号作为标识(zhi)时,分别采用EAN/UPC-13条码、ITF-14条码、EAN-128条码。
在供应链管理中,采用的是全球贸易项目标识代码GTIN(Global Trade Item Number)。GTIN是GSI组织对贸易项目(包括产品与服务),在买卖、运输、仓储及零售与贸易运输结算过程中提供的惟一标识。GTIN代码体系的表示采用十进制。虽然GTIN的数据结构是14位,但是数据载体(条码)的表达方式则包括了12位的UPC条码、13位的EAN/UPC条码、8位的EAN/UPC条码,GTIN的14位编码结构涵盖了几乎所有不同结构的条码。
在物联网应用中,采用的则是SGTIN(serialized global tradeidentification number)系列化全球贸易目标标识代码。SGTIN 是一种新的标识类型,它基于GSI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是GTIN 和惟一序列代码的结合。SGT[N由厂商识别代码、项目代码、序列代码这三个信息元素组成。序列代码由管理实体分配给一个单个对象。SGTIN有两个编码方案:SGTIN-96(96位)和SGTIN-198(198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