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摘要: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需要组成部份。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构建经济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近年来盈余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层粉饰财务报告的主要手段之一。

关键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指标监督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盈余管理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容忽视的、具有普遍性德现象,过度的盈余管理会给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为此立足我国国情,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很必要的。

盈余管理的概念,在会计学界比较有权威的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二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而我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宁亚平教授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

二.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三类指标

第一类指标衡量了可操纵性会计利润的比例,目的在于从整体上衡量不同区间的盈余管理整体状况。第二三类指标调查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和政府补贴的状况,以考察这两种可能的盈余管理手段的运用特点。

(1)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指标构成:该指标分为个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个数指标=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值为负数的公司数目/公司总数目×100%可操纵性会计利润平均数指标=某区间公司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值的算术平均数。解释:本指标意在衡量不同区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占净利润的比例。如前所述,调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是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

从整体上看,如果不同区间的上市公司的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则此差异不是由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和所处地点所致,而是因为不同区间的上市公司采用了或调增或调减的不同盈余管理方式而已。由于可操纵性应计科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科目并不存在绝对的区别,只有可操纵程度上的差别,为保险起见,本文从经营

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开始,只考虑可操纵性相对较小的应收付账款,应收付票据,存货总额。另外,因为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然而由于这些项目均反映在会计净利润中,所以指标考虑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以统一计算口径。

评价方法:两种指标结果的评价都必须区分亏损公司和盈利公司。

对个数指标来说,如果是亏损区间的公司,由于其会计净利润为负,指标越大,说明有越大比例的公司的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为负值,从而表明公司可能在调减盈利。如果是盈利公司,由于其会计净利润为正,指标越大,说明有越大比例的公司的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为正值,从而表明公司可能在调增盈利。

对于平均数指标来说,如果是亏损区间,指标越小,说明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例越小,指标小到变成负数,说明公司可能在利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项目调减盈利。对于盈利区间,指标越小,反而说明公司可能在利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项目调增盈利。

无论个数指标还是平均数指标,不同区间的指标差异越大,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越明显。

(2)资产减值指标:构成:资产减值指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资产总计解释:本指标用来衡量不同盈利区间的上市公司四项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总额之比。如不同区间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则表明不同盈利水平上的公司可能在计提政策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本指标可以反映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状况。

评价方法:本指标越高,说明上市公司有越大的可能调减了利润。本指标越低,说明公司有越大的可能虚增了利润。不同区间的指标的明显差异则表明盈余管理方式的不同。

(3)补贴收入指标:构成:本指标由个数和平均数指标构成个数指标=接受补贴收入的公司/公司总数×100%平均数指标=某区间(补贴收入/会计净利润×100%)的平均数解释:一些报道反映补贴收入也在企业的扭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指标意在考察有多少上市公司接受了多大程度上的补贴收入,即补贴收入的频率与幅度。

评价方法:个数指标越大,说明在此区间上政府有越强的倾向给予企业直接支持。平均数指标越大,说明在此区间上政府扶植企业的幅度越大。

三.治理盈余管理的对策及结论

(一)完善外部治理机制

(1)健全资本市场

发挥市场自身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致命缺陷,加之国有股不得上市流通的规定,使收购方纵然收购了全部流通股也不能达到控制被收购方从而对管理当局形成威胁的局面,这就妨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其盈余管理行为更加肆无忌怛。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国有股减持与允许国有股上市流通。

(2)提高审计质量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审计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在于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判断能力。相关机构应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由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委任,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并对注册会计师实行强制轮换制度,保证注册会计师独立公正执业。同时,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应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法律责任。

(二)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1)管理层融资收购(简称MBO)。

管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以该企业为抵押,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该公司较大比例的国有股份,从而获得经营和财务控制权。MBO通过管理层收购自己服务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使管理者能够以所有者、经营者合一的身份管理公司,形成了新的公司治理结构,将经营者的报酬和经营业绩紧密地联系起来,消除了个人理性和个人利益动机的影响,也就解决了根植于委托代理双方内部的搭便车和道德风险问题。

(2)完善独立董事机制加强对经营者监督。

独立董事又称外部董事、非执行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独立进行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如果建立起独立董事利益保护机制,那么在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下,可以通过独立董事来约束内部董事、监督经理人行为,从而弱化“内部人控制”现象,减少经理人盈余管理动机。

(3)债权人参与董事会充分发挥债权人监督作用。

企业资金的来源从性质上可划分为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其中债务资金利息可在所得税前扣除,具有低成本优势,但如果过多持有债务资金,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权益资金不需要还本付息,财务风险较小,但权益资金成本在所得税后支付,成本较高。在财务管理实务中,投资者可通过股东大会对经理的行为实施监督,而债权人同样作为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却只能通过债务契约中的限制性条款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管理者为避免违约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达到债权人的要求。因此,这种债务契约中限制性条款的力度是显然不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