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标》强调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并“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数学即生活,数学不只是一些毫无生命意义的数学符号的集结,数学教学也不只是刻板的对知识的传授,而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怎样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学好数学。本人就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浅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社会是科技的社会,数字的社会,教育的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而进行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
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二、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认识数学的普遍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挖掘出社会生活的数学素材,创设数学情景,组织学生有兴趣地思考与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到数学的普遍性。如二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一课,在认识毫米之前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用已学过的长度单位量一量,并表示出1枚2分硬币的厚度时,学生自然感觉到这样一个问题:测量某些
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也不够精确。这时,就有学生提出: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或用厘米还不能精确表示时,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这一单位就是毫米。
三、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中的有关概念、定义、公式、法则等都体现数学的某种规律,让学生经历和认识这些概念、定义、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能有效地强化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超市的购物小票,请他们解释一下小票上的数据。由于他们经常接触,因此对“单位、数量、总价”比较熟悉,根本不需要教师再苦口婆心地去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已经是轻松自如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呈现数学知识的多样化。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这样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数学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题材宜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方式方法的
呈现上,应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要把教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强加给学生,也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和表达时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多种思维途径,让学生求异求新,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多种技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