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聚合物的电性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理论上,聚合物的电学性质往往最灵敏的反映 了聚合物内部结构与精细运动之间的关系。尤其可在 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观察,所得的结果有时比力 学性能的更可靠,更深入。因此聚合物电学性能的研 究已成为高分子物理学科研究高分子运动最重要的手 段之一。 通过聚合物电性能的研究可以为电气工程提供选 材的数据和理论依据。
非极性聚合物的tgδ<1X10-4,极性聚合物的
tgδ=1X10-1~5X10-3 在交变电量中介电系数写成复数形式
*
ε*=ε′-iε″ 通常用作绝缘材料或电容器材料的聚合物要求tgδ越 小越好。否则不仅会消耗较多的电能,还会引起材料本 身发热,加速材料老化。如果需要对聚合物高频加热进 行干燥,模塑或对塑料薄膜进行高频焊接,则要求聚合 物具有较高的tgδ值。
1
S R h
h G S
上式中,ρ—电阻率,Ω.m; ζ—电导率,Ω-1 .m-1 显然电阻率或电导率与材料的尺寸无关,而只 决定于材料的性质,故用来表征材料的导电性,电 阻率越小或导电率越大,则导电性越好。
有时需要分别表示材料表面和内部不同的导电性, 其指标为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 通过试样表面的电流Is I 相应R 通过试样体积内的电流IV Rs—表面电阻 RV—体积电阻
电阻越大,或电阻率越高,电导率越小,绝缘性 越好。 按电阻率或电导率的大小可分为绝缘体,半导体, 导体,超导体。 电阻率(Ω .m) 绝缘体 半导体 导体 超导体 1018 ~107 107 ~10-5 10-5 ~10-8 <10-8 电导率(Ω-1 .m-1 ) 10-18 ~10-7 10-7 ~105 105 ~108 >108
弱极性聚合物: 0<μ≤0.5 ε=2.3~3.0 tgδ=4x10-4 ~10-3 ρv=1015 ~1016 如:PS,PIB,NR
极性聚合物: 0.5<μ≤0.7 ε=3~4 tgδ=10-3 ~10-2 ρv=1013 ~1014 如:PVC,PVAC,PA,PMMA,POM 强极性聚合物:μ>0.7 ε=4.0~7.0 tgδ=10-2 ρv=107~1012 如:PF,氨基树脂,PVA,PAN,聚酯 由上看出,非极性→极性,μ↑ ε↑ tgδ↑ ρv↓
材料导电性的优劣,与其所含载流子的多少 及载流子的运动速度有关。具体来说与载流子所带 电荷量q,迁移速度V,载流子密度N有关,迁移速 度V正比于电场强度,其比例系数为μ——即材料的 迁移率,它是材料的特征参数,对于单位立方体有: Iu=N q V =N q μ E V= μ E
介电性是分子极化的反映,而导电性多半看作 聚合物含少量杂质的反映。
3、影响介电性的因素
ε和tgδ在本质上是个极化问题,因此首先 应该分析聚合物的极性。聚合物极性大小和极性 基团密度是决定tgδ大小的根本因素。聚合物分子 极性越大,极性基团密度越大,则tgδ越大。
①、高分子的结构
极性:极性↑, tgδ↑
ε和tgδ: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ε间同<ε全同
分子活动性:橡胶态和粘流态的ε>玻璃态的ε 交联,结晶,拉伸,加压,使ε↓ 支化,ε↑
本章主要讨论高分子的介电性或绝缘性, 具体内容如下:
在静电场和交变电场作用下的介电性
在弱电场作用下的导电性 在强电场作用下的击穿性 重点讨论这三者,此外还有聚合物的表面静电现 象及新的电学性质——力电、热电、光电等。
一、高分子的介电性
电介质:用作绝缘体的绝缘材料。或者说是 那些把带电体分开的绝缘体。也就是说电介质是电的 绝缘体,它在电场作用下不分裂为带电的粒子,但能 够极化。 介电性: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由于极化表现 出对电能的储蓄和损耗的性质。在直流电场(静电场) 储蓄电能,在交变电场中损耗电能。介电性用ε和tgδ 来表示,ε和tgδ愈小,介电性愈好。
(三)影响聚合物导电性的因素
高分子的化学结构是决定其导电性的首要因素。 1、饱和非极性高分子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 ρV>1014 2、极性高分子ρV<1014 3、杂质↑,ρs↓,ρV↓
4、含共轭双键的高分子—半导体材料
加入电荷转移络合物 加入金属离子等
5、T↑,导电性↑。
Ee RT
导体,超导体
PS 结构并不对称,但键矩很低,分子极性也不大。
PTFE的C—F键极性很大,但由于分子结构的对 称性,使得整个不具极性。 聚三氟氯乙烯的C—F和C—Cl键的极性不同,电 荷分布不对称,所以是极性分子。
主链有手性原子的聚合物,其电荷分布的对称性 同立体构型有关。对同一聚合物而言,全同立构的聚 合物分子电荷最不对称是极性分子,间同立构的分子 较对称,极性较弱,而无规立构居中。
RV=V / IV
Rs=V /Is
s RV V d s — 测试电极的面积 d — 试样的厚度
b Rs s L b — 平行电极间距cm L — 平面电极的长度 cm
V
d Rv s
s
L Rs b
式中, ρV—体积电阻率(体积电阻系数,比体积电阻), 表示1cm3单位体积的电介质对电流的阻抗。 ρs—表面电阻率(表面电阻系数,比表面电阻), 表示1cm2单位面积的电介质对电流的阻抗。
式中,D1—电位移矢量与电场同相位部分; D2—电位移矢量滞后于施加电场的部分。
令: D1 / E0
D2 / E0
式中, ε′—实测的介电系数,代表体系的储电能力 ε″—损耗因子,代表体系的耗能部分。
通常用损耗角的正切表征聚合物电介质耗能与储能 之比: tgδ=ε″ / ε′
③、增塑剂与杂质
增塑剂≈T↑,使ε↑,tgδ↓
加入非极性增塑剂,介电损耗峰随增塑剂含量 增大而移向低温,即ε″↓
加入极性增塑剂会使tgδ↑
ε′ 10 20 15 5 9 3 0
0 ε″ 1.0 20 15 0.5 9 0
3
增塑剂含量不 同的聚氯乙烯 的介电常数和 介电损耗与温 度的关系(频 率为60赫,曲 线上数字为增 塑剂联苯的百 分含量
第八章:聚合物的电性能
电性能:在外电场作用下,大分子运动的宏 观表现,即大分子对外电场作出的响应。
聚合物低的电导率,低的介电损耗,高击穿 强度等优良的电学性质使其在电子和电工技术中 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大多数聚合物固有的电绝 缘性,长期被利用来隔离与保护电流。对于具有特 殊电磁功能的高分子的研究,对于高分子半导体, 导体,超导体,永磁体的探索已取得了不同程度 的进展。
(二)导电性的表征
材料的导电性,可用电阻率或电导率表征。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定义为加在试样两端 的电压与电流强度的比值,其单位是欧姆。试样的电 导(G)定义为电阻的倒数。 R=V/I G=1/R=I/V
电阻的大小同试样的尺寸有关,与试样长度h 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S成反比。
h R S 1 1S S G h h h S
2、聚合物分子的极化
无论是非极性还是极性的聚合物在平常情况 下都表现为电中性的。 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中电荷分布所 发生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1)极化的形式
按照极化机理不同极化形式可分为:
a、电子极化:在外电场中每个原子的价电子相 对于原子核的位移。 V↑,t↓,无损耗 b、原子极化:原子核间的位移,t↗,少量损耗
高分子一般是分子晶体和玻璃体,分子间堆砌由 范德华力控制,电子云交叠较差,分子内即使存在可 自由移动的载流子,也很难进行分子间的迁移,况且 许多聚合物分子内电荷移动区域也是十分有限的。因 此大部分聚合物是电的绝缘体。理论计算表明,聚合 物绝缘体电导率为10-23 Ω-1 .m-1 ,而实测得的数据往 往要比它大几个数量级,因此认为聚合物的微弱导电 性往往是由于杂质引起的。具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有 可能成为半导体和导体,甚至具有超导性。
(二)聚合物的介电性
1、介电系数(ε)
电介质电容器的ε,定义为电介质电容器的电 容(C)与相应的真空电容器电容(C0)之比:
ε=C/C0
ε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在真空中,ε=1,在其它情 况下大于1。电介质的极化程度越大,ε越大。所以ε是 衡量电介质极化程度的宏观物理量。它表征电介质贮 存电能的能力,ε值表示电介质电容器的电容是真空电 容器电容的倍数。 聚合物的ε在2.0—8.4之间,大多数为2—4。
0e
Ee —电导活化能
三、聚合物的电击穿
聚合物作为绝缘材料,能耐多大的电压,能使 用多长时间,这些都关系到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极为重要。聚合物的电绝缘性并不是绝对 的,在弱电场中具有绝缘性的聚合物在强电场(107— 108V/m)中随V↑,其绝缘性会↓,V↑到一定数值时, 介质可形成局部电导,材料的化学结构遭到破坏,发生 聚合物的电击穿。电介质的V和I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介电损耗
在交变电场E=E0cosωt(E0为交变电流的峰值) 作用下,电位移矢量(D)也是时间的函数。由于聚 合物的粘滞力作用,偶极取向跟不上外场的变化,电 位移矢量滞后施加电场一个相位差δ,即:
D D0 cos(t ) D0 cos cost D0 sin sin t D1 cost D2 sin t
20
40
60
80
T/(℃)
本体聚合物杂质少,tgδ↓ 乳液聚合物杂质多,tgδ↑ 配位聚合物含有金属催化剂,tgδ↑ 水是一种常见的杂质,含水量增加,tgδ↑
④、外加电场的电压增大,一方面有更多的偶极 按电场方向取向,流过的电导电流增大,tgδ↑
二、聚合物的导电性
(一)概念
物质内部存在着传递电流的自由电荷,这些 自由电荷称为载流子,载流子可以是电子,空穴,也 可以是正、负离子。 电导: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在介质中的迁移。 它是表征物体导电能力的物理量。
②、频率和温度
极化是一个松驰过程
ε′,ε″ ε′ ε0 ε″ ε∞=2 ωη=1 ω
0
介电损耗与频率的关系
当ω与取向松驰时间相匹配或与共振频率相对应, ε″出现极大。 ω→0 :所有极化能跟上电场变化 ε′→ε0(最大) ε″=0, tgδ=0
ω→∞ :取向极化不能进行,只能发生变形极化 ε′→ε∞(最小) ε″=0, tgδ=0
上述两种极化,又称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或 位移极化。在高频区发生这种极化。由于极化使得分 子的正负电荷重心的位置发生变化:不重合(非极性 分子)—拉大(极性分子)
c、取向极化: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沿电场方向择 优排列。t↑,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在低频区发生这种 极化。μ与E、T有关。
d、界面极化:非均相介质中的电子或离子聚集 在不同组分的界面处而引起。
材料的介电性来源于其中成分的极化。ε和tgδ本 质上是个极化问题,讨论聚合物的ε和tgδ时,我们首 先讨论聚合物的极化。
(一)聚合物的极化
1、高分子的极性
高分子的极性:一方面同化学键的极性有关,另 一方面要受分子结构对称性的限制。如: PE 有高的结构对称性,C—H键极性也很小,是 非极性分子。
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大小,用偶极矩表示, 偶极矩(μ)定义为电荷量(q)和电荷重心之间距 离(L)的乘积: μ=qL μ的单位是德拜(D),1D=10-18库仑-厘米。μ 越大,极性越大。
根据极性的大小,把聚合物分成以下几类:
非极性聚合物: μ=0 ε=2.0~2.3 tgδ=2x10-4 ~4x10-4 ρv=1016 ~1018 如:PE,PBD ,PP,PTFE
0<ω< ∞: 偶极的极化不能完全跟上电场的变化 ε′(呈阶梯式)↓, ε″出现峰值
t≈て,1/ω=t ωて=1
ε′,ε″
ε″
ε′ 0
ωη=1
T
介电损耗与温度的关系
ω一定:T↓ 极化过程太慢,跟不上电场变化 ε′↓, ε″↓ T↑ 偶极能取向,但不能完全跟上电场的变化 ε′↑,ε″出现极值。 T大大增大 偶极跟得上电场的变化 ε′↑最大,ε″↓
t增快很大。从几分之一秒→几秒,几分,几
个小时
前三种极化只发生在均匀介质中,极性分子可发 生电子,原子,取向极化;非极性分子只发生电子, 原子极化。
(2)极化率(α)
α是表征极化程度的物理量。是一个与分子结构 有关而与电场无关的量。 μ=αE有效 不同的极化形式有不同的极化率,分子总的极化 率等于各种极化率之和。极性分子的总极化率为: α=αe+ αa+ αo 非极性分子: αo=0 α=αe+ αa α↑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