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运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01/28/2003 08:58:32
奥运经济这一概念不是自奥运会诞生就自然形成的。

奥运经济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

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二是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各项内容;三是主办城市借奥运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

从本质上看,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

如果这种注意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将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椎动作用,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适当超前。

如韩国借1988年汉城奥运会良机,推动经济超高速发展,1981年至1988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1985年至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国际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国际地位获得很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一般规律看,奥运经济呈现以下5个基本特征:
1、阶段性
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

奥运会是奥运经济运行的核心资源,每4年举办1次、对举办城市的发展产生一种阶段性作用。

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以至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国际上通常定为10年到12年。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

前奥运阶段,即7年左右的筹备期,以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投资增长的拉动为主。

奥运阶段,即奥运会举办当年,以奥运会的举办而增加的各项消费带动为主,如旅游、商贸、电讯等方面消费增势强劲。

后奥运阶段、即奥运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受需求不是制约,可能产生房地产闲置、旅游业不景气等低谷效应。

但如果筹办奥运会期间,能处理好可持续发展问题,可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2.非均衡性
举办奥运会将从总体上拉动举办城市经济的增长,但并不是所有产业及行业都能直接受益,其对产业及行业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特征。

从一般规律看,对第一产业中绿色食品生产行业有较强的带动性;对第二产业中的部分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如建筑业、建材制造业以及通讯没备制造业等;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特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会展等新兴行业的快速成长,推动房地产业升温,加快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的发展。

深挖机遇的潜力,创造—个容量很大的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奥运效应和作用,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如何运作。

3、规制性
近10年来,国际奥委会在开发奥运会的经济价值、确保奥运会顺利进行的过程中,逐渐形戍了一套成熟的商业运作规则,包括采取严格措施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控制运动员的商业行为,以及限制举办城市组委会的活动范围和权限等。

它采取先取后予、互惠互利的办法,既给主办城市一些经济利益,又对主办城市的市场开发行为予以严格的控制,以维护其在全球体育资源配置中的独特地位。

为此,主办城市在举办为奥运会、发展奥运经济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国际奥委会的运行规则,又要在与其博弈的过程中寻求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空间。

4、开放性
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历经百年发展至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昔遍参与和广泛支持,已成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加强了解、增进友谊的国际性舞台。

自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运作模式做出重大改革,引入了商业化运作机制,制定全球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其经济价值,使依托于奥运会而产生的奥运经济更成为一个全球经济系统,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企业以及各类组织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机会,同时促进了举办国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泛开展。

5、融合性
奥运会在创办之初,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道德理念,旨在以体育运动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增强各国之间的团结、友谊与合作。

在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的情况下,奥运会的作用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体育的范畴,体现了体育与文化、体育与经济,以及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体现了举办国家和世界经济、文化潮流的相互激荡。

因此,各举办国都极力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努力推动民族文化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赋予奥运经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内涵,借举办奥运会之势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摘自北京市“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奥运经济研究》)
皇马中国行的国际传播意义
禹卫华
引子:非典之后在中国举行的第一场世界顶级足球比赛具有向世界展示非典后中国形象的意义,同时,从全球大众文化趋同的角度讲,作为大众文化存在的体育热点比赛有助于外国受众形成对中国的认同感。

此次皇马中国行由大众文化驱动,并形成了既宣传中国又获得国外受众认同感的双赢局面。

皇马专机在昆明刚降落,国外近100人的媒体大部队便开始了激烈的媒体大战,它们包括与皇马同机前来的40多名西班牙记者,大批英国记者以及提前抵达的日本、香港媒体,在一周之内,各国媒体将全方位报道皇马在中国的行程,有关皇马在中国的训练与比赛、中国球迷以及中国的建设及安全状况等报道也将成为世界体坛近期的焦点。

从国际传播上讲,围绕着皇马中国行的报道向国外受众宣传了非典后中国的发展,从传播效果上看此次体育热点报道在国际受众中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单个国际新闻的作用。

在讨论皇马中国行的国际传播意义前,先看一下长期阻碍我国外宣工作的几个难点。

由于我国外宣工作长期处于我说你听的阶段,这种单向的信息流动方式常常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强烈干扰,不断弱化,到达国外普通受众时,传播所承载的相关信息已经十分有限。

传播效果弱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取得国际受众的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是国外受众关注中国的心理基点,缺少这种认同感我国外宣目的便难以实现,当然,造成这种认同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语言阻隔了沟通的进行。

从传播学角度看,在信息传播流程的第一个阶段,信息被传者以符号的形式编码后进入传播过程,受者基于自身的理解对信息符号进行解码,若传受双方在符号的编码与解码过程中使用同一符号系统,那么信息流便可在传受双方间自由流动。

相反,若传受双方使用的符号系统完全不同,语言承载着的信息就不可能在传受双方流动。

国外以中文为阅读语言的受众很少,所以直接用中文进行国际传播不啻缘木求鱼。

那么我国的英文媒体又如何呢?虽然我国以英语为交流语言的媒体也不少,,比如报纸方面有《中国日报》、《上海星报》、《21世纪报》等十余家,广电方面也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CCTV-9和上海卫视等几家电视台的英文新闻节目,但根据央视CCTV-9英语频道一次网上调查显示,90%的受众居住在中国,其中仅4%为外国观众,受众中逾80%以学英语为目的,而不是以获取信息为需求。

我国英语媒体在西方受众中发出声音微乎其微,使得我国英语媒体也只能游荡在国际舆论的边缘。

二,国外媒体的取舍标准屏蔽了部分外宣信息。

长期以来,国外媒体形成了完整的选择和编辑理念,再加上意识形态的差异,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多以负面报道为主,最喜欢的是灾难新闻、疾病和自然现象的讨论、犯罪新闻以及读者来信。

以上半年BBC 世界台对中国的报道为例,其有关中国的内容非常有限,除了中国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新闻外,其余均为负面信息如清华北大爆炸案、非典、中国洪水等。

这使本来就因为语言障碍而无法阅读有关中国信息的外国受众更加难以获取有关中国的真实消息。

国外媒体以负面信息为主传播取向,不但使国外受众很难通过媒体全面了解中国,最重要的是,由于长期接受此类信息,国外受众容易产生对中国的偏见。

三,外宣内容与国外受众关注点的差异弱化了国外受众的兴趣。

对于传播效果及国外受众的关注点缺少必要的调研和统计,客观上造成我国的对外的宣传处于模糊的状态。

我国外宣工作常常是以我国主流媒体的声音为主,但它在国外既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也不符合国外受众的接受习惯,再加上国外媒体的层层过滤,能够与国外受众见面的主流信息的宣传作用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我们常常以传统文化为外宣的突破口,但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看,靠追忆传统事实上偏离了当今
全球大众文化的方向,生活在大众文化氛围中的人们对现世强烈关注,不会也不愿意对另一个国家的过去投入过多的精力。

作为大众文化主体存在的普通受众,他们对于信息的接受与欣赏皆基于大众接受的角度,如果我们打压这种期待很难赢得国外受众的认同感。

以上几个方面成为束缚我国外宣的主要障碍,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大众文化存在的热点体育比赛却可以突破这几重障碍,使外国受众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全面了解中国,产生对中国的认同感。

此次皇马中国行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以下从三个方面对这此传播活动进行分析。

首先,体育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性,是一种跨语言的沟通手段。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即它突破了语言、民族、地域、宗教等等因素的障碍,成为“一句话都不用说”的相互沟通的方式。

在大众文化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体育竞赛更是风靡全世界。

每年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国际竞赛几乎从未间断,竞技运动竞赛已形成了以奥运会为依托波及全球的大众文化现象。

同时,体育运动也具有很强的接近性,这种接近性除了本国球员在外国球队效力能够引起本国受众足够的关注外,也包括以追星为主要现象的各国受众之间的接近,比如贝克汉姆与劳尔在欧洲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同时他们在亚洲的受欢迎度极高,在日本与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相关受众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这群受众因为共同的关注点也渐趋认同对方,认同另一群体的文化,尤其是当两种文化存在差异时,这种源于大众文化的认同更加重要。

其次,国外媒体主动出击全面报道皇马中国行,客观上突破了外国媒体机构的主观屏蔽。

因为形成了国际热点,国外媒体不再主观地屏蔽有关中国的一些信息,这样我国外宣与外国受众间的技术通道被外国媒体自己打开了,同时,由于地域的接近性和认同感,外国媒体为我们说话比中国媒体宣传自己的效果要好的多。

此次,国外媒体的主力军来自西班牙和英国两个地方,西班牙40余人的庞大队伍足以显示他们的重视,仅皇马电视台就来了7个人,而英国媒体虽然在人数上只有西班牙的一半,不过同以往的出行习惯相比已经是超常规的出行了。

来华的英国记者中,《太阳报》来了两名记者和一名摄影,《镜报》来了一名摄影和一名记者,而其他一些著名媒体如《星期日镜报》、《星期日邮报》、《卫报》、《每日邮报》、BBC电视台等机构都派出了记者。

而且对皇马中国行的报道,内容、时间相当集中,报道形式也多种多样,大多数媒体以炒作的方式对中国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宣传,从信息数量与信息质量上看,他们对中国的关注度大大都高于以前,这样的传播效果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效果。

最后,受众关注点与外宣工作重点达到一致。

作为非典之后第一场顶级国际比赛,其外宣工作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可以说这一比赛有着很强的政治意义,它向国际社会展示非典之后的中国形象与精神面貌。

同时由于世界上最成功的皇马俱乐部中拥有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6名足球运动员,他们来自5个不同的国家,每个人都拥有世界各地的球迷,他们来到中国也等于把世界的眼球吸引到了中国,所以皇马中国行的热点效应是世界性的,也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热点赛事效应。

对于国外受众来说,皇马中国行就是对中国现在情况的认可,它说明中国在非典后的状况良好。

如此效果是原来的外宣工作无法达到的,当然这样一场国际比赛并不能使外国受众完全改变对中国的看法,但运作这类比赛至少从基础设备到社会安全保障等方面对中国发展进行了全面宣传。

另一方面中国方面为皇马中国行付出的成本也高达上千万,如此数目只有少数国家能够承受,资金优势表明中国有能力主持这样的比赛,可以说,皇马中国行本身就是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肯定。

2004年足球亚洲杯与F1上海站开赛以及2008年的奥运会,将是我国外宣的重要体育热点,如果从全球大众文化趋同的角度来看待这样具有热点传播效应的比赛,精心策划便可达到既宣传中国又获得国外受众认同感的双赢局面。

从传播学上讲,认同对象是形成说服的前提条件,而全球趋同的大众文化为我国的外宣提供了诸多机遇,我们再也不能对存在模糊认识的人群长期不计效果的盲目传播。

我国外宣应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培养国际观众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毕竟,一个有亲和力的中国在国际传播中更有说服力。

8/12/2003
构建“丝路体育带”
甘肃日报
省体育总会的周翔等人提出,要打造甘肃的体育品牌,构建“丝路体育带”,并在兰州打造“黄河风情健身线”的体育品牌。

在全省构建“丝路体育带”,重点放在河西的五市(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和河东的四市(兰州、白银、定西、天水),其次辐射陇东、陇南。

这也符合甘肃省加快发展西陇海兰新线的总体思路。

总的对策是,加大宣传,多方投入,由点连线,逐步形成与人文景观密不可分的体育链条。

要充分利用媒体,提高品牌知名度,使其深入人心,并积极组织和安排竞赛活动。

在投入方面,除利用好政府财政资金、彩票公益金、国家体育总局“雪炭工程”、“扶贫工程”等外,通过打造品牌吸引社会资金。

商家看到群众健身热情高,投资后回报快,就会愿意投资。

在抓点连线上,要把省运会、重大赛事,有意识放在丝绸之路各城市举办,并向总局多争取大型赛事,这样地方就会自愿加大投入,并加速改善城市环境,实现经济和体育的大发展。

以后再将大型赛事分散在各城市举行,使由点而成线,逐步形成“丝路体育带”。

在兰州市则应构建一个“黄河风情健身线”。

要有计划地每年增建和改建一些体育场馆,在滨河路附近多规划些小型场地和设施,并在“黄河风情健身线”上多安排一些赛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