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和“非科幻电影”中的科学、技术和哲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治· 卢卡斯曾把美国总统里根告上法庭, 因为他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发表了 “星球大战演说”,没付一分钱
“宗教信仰”一栏填上“杰迪武士”。 “杰迪教”
1977年,23岁的美国卡车司机詹姆斯· 卡麦隆在电 影院看完《星球大战》,发现开好卡车不是自己 追求的人生意义,于是辞职开始学拍电影。
1977年,16岁的新西兰中学生彼得· 杰克逊在电影 院看完《星球大战》,他后来这样回忆:“《星 球大战》改变了我的一生。那个外星的世界,跟 我们身边的世界一样,又脏又乱,好亲切。”
《认识电影》目录
1、摄影:《蓝色》、《杀戒》、《末代皇帝》 2、场面调度:空间安排、《法国中尉的女人》 3、运动:《鸟人》 4、剪辑:蒙太奇和长镜头、《法国中尉的女人》、 《2001:漫游太空》、《美国往事》 5、声音:音效、音乐。 6、表演:《飞越疯人院》
7、戏剧:与舞台戏剧相比 8、故事:如何讲故事?《太阳照常升起》 9、编剧: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 10、意识形态:《独立日》、《夺宝奇兵》 11、理论:现实主义、形式主义、折衷主 义。作者论。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第五 元素》 12、综论:《公民凯恩》
代表作: 《星船伞兵》、《严 厉的月亮》、《双星》 等。
哥斯拉
好莱坞科幻片的“伎俩”
机器人(《未来战士》系列、《机械公 敌》) 异形(《异形》系列) 恐龙(《侏罗纪公园》系列、《哥斯拉》) 外星人(《独立日》、《火星人玩转地 球》) 活死尸(《生化危机》系列) 吸血鬼(《刀锋战士》系列 )
四、“软科幻”与“硬科 幻”
软科幻的代表作
《接触》(《接触未 来》) 导演:泽梅斯基 这部片子的意义远远 不止是对外星文明的 探索,更重要的是对 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探 讨,然后一直探讨到 人类生存的意义。
“很久以来,我就一直想知道我们为什么会 生活在这里,我们究竟是谁” “我们发现彼此的接触能够填补人们那空 虚寂寞的心灵……亿万年来均是如此,而 宇宙中如果只有我们的话,那岂不是太浪 费地方了?”
波德里亚认为我们通过大众媒体所看到的 世界,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甚至因为 我们只能通过大众媒体来认识世界,真正 的真实已经消失了,我们所看见的是媒体 所营造的由被操控的符码组成的“超真实” 世界。
硬科幻
《星球大战》 《未来战士》
五、科幻电影历史与理论
电影大师梅里埃在1902年推出的《月球之 旅》
日本导演宫崎俊的很多动画片也是从环保 主义的视角出发的,但是除了《天空之城》 等几部电影之外,也基本上不属于科幻电 影。
基耶斯洛夫斯基 :波 兰导演
《十戒之生命之歌: 世事无常》 《十戒之生命之歌: 进退维谷》
《乱战》(Chaos) 混沌理论
《蝴蝶效应》 拓扑学
黑泽明:《活人的记 录》
《大都会》 导演:弗里茨· 朗格
《地球停转之日》 导演:罗伯特· 怀斯
作为类型片的科幻电影
《五百年后》 (THX1138) 导演:乔治· 卢卡斯
科幻电影的局限
《星河战队》 (《星 船战舰》 导演:保罗· 韦尔霍文 代表作:《铁甲威龙》
罗伯特· 安森· 海因莱因 (Robert Anson Heinlein)
安德鲁· 拉尔特(Andrew Light): 《真正的论证:电影、哲学和社会批判主 义》(Real Arguments: Film, Philosophy and Social Criticism) 从电影的角度讨论技术和哲学问题的著作
重点分析的《全民公敌》、科波拉的《对 话》、文德斯的《爱丽斯城市漫游》等电 影,都算不上是科幻片 。
尼采的“超人”
尼采:德国哲学家 主要著作:《悲剧的 诞生》等
《悲剧的诞生》:批判生命本能的萎缩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上帝死了,重估 一切价值 强力意志:挑战现代理性 强力意志来自于生命本能的激情、欲望、 狂放、活跃和争斗
超人:大地、海洋、闪电。 超人目前还没有现实的存在 超人给人的现实生存提供价值目标 超人是指人的自我超越 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 上活动。 艺术是对抗一切要否定生命的意志的惟一 最佳对抗力。
附录:关于盗版问题
美国法律专家劳伦斯· 莱斯格在《思想的未 来——网络时代公共知识领域的警世喻言》 一书中曾说,在1891年以前,外国人的作 品在美国根本得不到保护,美国曾经是一 个盗版国家。而在当代版权保护问题上, 莱斯格认为对知识产权的过强保护与过弱 保护一样有害,因为没有丰富的公共资源, 创作是不可能的,而当思想能自由传播时, 就会有最好的创新。
六、“另类”科幻电影
戈达尔 :法国新浪潮 主将 代表作:《筋疲力 尽》、《芳名卡门》 等。
阿尔法城》(Alphaville, 法国,1965年)
特吕弗: 《华氏451》
塔尔科夫斯基 :前苏 联导演 主要作品:《伊万的 童年》、《镜子》、 《乡愁》等。
《索拉里斯》
《潜行者》
“科幻电影”和“非科幻电影”中 的科学、技术和哲学
视觉文化
柏拉图的洞喻 西方科学中的视觉中心主义 德勒兹:我们不应该再问“什么是电影”, 而应该问“什么是哲学”。
一、如何“看”电影?
电影:娱乐 电影:世俗神话 电影:文化产业 电影:视觉文化
如何解读电影?
路易斯· 贾内梯 著 焦雄屏 译
《黑客帝国》中的哲学问题
科幻电影历史的总结 《十三度空间》
《楚门的世界》
柏拉图:洞喻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普特南:桶中之脑 怀疑论:《放大》 道德:享乐主义与美好生活 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单向度的人》
《黑客帝国》中尼奥 放软盘的书: 《仿真与拟像》
1997年,卡麦隆已经导演过《异型》、 《终结者2》等科幻大片。他在本年推出了 《泰坦尼克》,将《星球大战》从“有史 以来最卖座电影”的宝座上踹下台去,并 将纪录保持至今。
星战后24年(2001年),杰克逊的《指环王》 系列推出,目前“有史以来第二卖座电影” 由《指环王3》占据。
卢卡斯曾说过:每一部星战,都推动电影 特技往前迈出一大步。
科学家的责任
《蜘蛛侠》——科学狂人
技术脱离人的控制
《2001漫游太空》、《机械公敌》、《黑 客帝国》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人-机界面
《变人》 《机械战警》 《人工智能》 《银翼杀手》
“伪科学”问题
《接触未来》
结论
很多电影都涉及科学技术的问题,探讨了 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反思了科学技术对 社会的影响,这无关乎它们是“科幻电影” 还是“非科幻电影”; 而有些“正宗的科幻电影”虽然很好看, 当却脱离了上述方向,成了商业化的产物。
波德里亚: 法国哲学家 代表作:《仿真与拟 像》 、《完美的罪 行》、《消费社会》
波德里亚的“拟像理论”: “拟像三序列” 第一个序列时期是仿造,追求的是模拟、 复制自然和反映自然。 第二个序列是生产(production),生产是工 业时代的主导模式,这一阶段拟像遵循 “市场价值规律”,在这一阶段仿真受价 值和市场规律支配,目的是市场盈利。
波德维尔、汤普森: 《电影艺术:形式与 风格》
形式:任何一部电影都有整体性的组织。 形式就是一种模式。 电影技法的抉择创造出有目的的模式,这 就是电影的风格。
二、科幻电影的影响
去年是《星球大战》 诞生30周年
6集《星球大战》30年共收获43.23亿美元。 但这只是庞大的星战产业链上一小段。 两年前,《福布斯》杂志曾经估算,《星 球大战》版权相关收益超过200亿美元。
本雅明等人却看到了技术的民主潜力。本 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 为电影和摄影技术具有将艺术从博物馆转 移到大众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而欢呼雀跃。 我们从DVD的看碟经验中又一次深深体会 到了本雅明的这种欢呼。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
《最后的武士》
《人工智能》 导演:斯皮尔伯格
《2001漫游天空》 导演:库布里克 编剧:阿瑟· C· 克拉克
库布里克: 主要作品:《2001: 漫游天空》、《发条 橙》、《闪灵》、 《全金属外壳》、 《洛丽塔》、《大开 眼界》等。
电影中的音乐: 理查德· 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约翰· 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塔尔科夫斯基的自述 作品
每一部科幻电影都强迫观众去接受那种对 未来世界的刻画入微的审视,而他拍摄的 《索拉里斯》让观众无须面对那些怪异的 科技景象。
塔尔科夫斯基声称自己并不偏好科幻题材, 这部电影反映出一个深具意义的问题,那 就是悟罪、奋斗与成就的问题、个人生命 的挣扎中道德转换的问题,这些都与科幻 题材无关,对科幻小说的喜爱并不足以让 观众喜欢这部电影。
三、 “科幻电影”和“非科幻电影”并不 存在泾渭分明的划分
迈克尔· 克莱顿 高科技惊险小说 代表作:《侏罗纪公 园》、《机身》、 《猎物》等。
J· K· 罗琳 : 《哈里· 波特》 系列
弗诺· 文奇 时任加利福尼亚大学 数学教授 代表作:《深渊上的 火》、《天渊》
2000 年雨果奖
罗伯特· 索耶 加拿大科幻作家 代表作:《计算中的 上帝》、《星丛》等。
2001年雨果奖
是不是科幻电影?
《全名公敌》 (《国家的敌人》)
标准的科幻电影
这类电影往往圉于自主意识的机器人、高 度发达的网络、超光速的宇宙飞船这类技 术,甚至流于模式化,有时候反而显得不 那么“科幻”了
第三个序列是仿真,这一阶段拟像创造了 “超真实”,传统的表现反映真实的规律 被打破,模型构造了真实。拟像是没有原 本的东西的摹本。在此意义上,原本也是 一种拟像,幻觉与现实混淆,现实不存在 了,没有现实坐标的确证,人类不知何所 来、何所去。
拟像不再是对某个领域、某种指涉对象或 某种实体的模拟。它无需原物或者实体, 而是通过模型来生产真实,这种真实被波 德里亚称为“超真实”。 而当代社会,则是由大众媒介营造的一个 仿真社会,“拟象和仿真的东西因为大规 模地类型化而取代了真实和原初的东西, 世界因而变得拟象化了”。
七、科幻电影的主题
未来的科学和技术
《第五元素》:交通工具、武器
科幻+灾难
《天地大冲撞》、《世界末日》 《独立日》、《异形》
科技的危险
《后天》——环境问题 《第六日》——克隆问题 《魔鬼终结者》——核危险
《后天》海报
《后天》剧照
《后天》剧照
工具论和实体论
《全民公敌》——科技的危险是被误用 真的是被误用吗? 《黑客帝国》——实体论
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加最新的电脑 特技 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结尾总是开放的,为下一集留个伏笔 机器人、网络、生化病毒,科技在这类影 片里都成了赚钱的噱头
科幻电影中的意识形态
《独立日》:美国领导世界 《第五元素》中宇宙联邦总统(黑人)、 《天地大冲撞》中的黑人总统 《第五元素》中的女性主义 《择日而死》中的北朝鲜 《第五元素》中的中国人 现实矛盾的转移和尝试性的解决
斯坦尼斯拉夫· 莱姆
在“硬科幻”方面,对外星生命和另类生 命的存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索和描绘; 在“软科幻“方面,反思了人类汲汲于寻 找外星文明和开拓外层空间,却无法在自 身实现沟通的困境。
导演:索德伯格
对塔尔科夫斯基来说,外层空间和外星生 命这两个科幻电影的核心要素只是提供了 一个反思人性和道德困境的契机。 《潜行者》中,除了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一 个无人禁区外,其他均无关乎科学技术。 因此,很难说这部电影是部“科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