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第18套试卷

《公共基础知识》第18套试卷
《公共基础知识》第18套试卷

《公共基础知识》第18套试卷

1、单项选择题

1.为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我国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了战略划。下列关于循环经济的表述,错误的是()。

A.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B.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C.它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的根本变革

D.我国的“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遵循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答案】A。解:《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故本题答案选A。

2.关于我国的外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是印度

B.外事交往时,在最隆重的场合,我国男同志一般着深色西装

C.目前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有170多个

D.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是陈毅

2.【答案】C。解: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在最隆重的场合,我国男同志一般着深色中山装;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是周恩来。

3.近些年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和战略机遇期。下列对于我国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表述错误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B.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C.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D.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3.【答案】A。解:选项A的正确表述应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4.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B.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服务体系

C.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D.增加农民收入

4.【答案】D。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区分国家性质的根据是()。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B.民主的程度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5.【答案】A。解:国家性质就是国体,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构成违宪行为的是()。

A.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见外国使节

B.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减征个人所得税

C.国务院某部发布《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通知》

D.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本自治区的自治条例

6.【答案】D。解:根据《宪法》第116条的规定可知,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因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D项说法错误。

7.下列哪项职权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D.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7.【答案】B。解:题中ACD都是《宪法》第67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B项规定在《宪法》第62条中,是全国人大的职权。

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A.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社会主义的合法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8.【答案】D。解:我国《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本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阶级社会中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共同点的是()。

A.都是社会规范 B.都具有阶级性C.约束范围都相同 D.都是治国途径

9.【答案】C。解:法律约束的范围与道德约束范围不同。

10.明天就是选举日了,以下公民中不具有选举权的是()。

A.张某刚过完17岁生日B.黄某被判劳动教养3年执行中

C.王某被查出患有精神病D.陈某被拘留15天执行中

10.【答案】A。解:我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故答案为A。

11.《行政处罚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将()。

A.免予处罚B.不予处罚C.从轻处罚D.减轻处罚

11【答案】B。解: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因为未满14周岁的自然人,在生理、智力上尚未发育成熟,还不具备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能力,也不具备自觉地控制自己行为和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所以,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

12.《行政许可法》规定,对于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以上申请人申请均符合法定要求的,行政机关应当()。

A.根据发出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许可决定C.均不给予行政许可

B.根据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许可决定D.抽签决定许可决定

12.【答案】B。解:根据《行政许可法》第57条规定,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故本题答案为B。

13.高某无证经营被区工商局罚款300元,高某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市工商局决定罚款600元,后经确认,区工商局所作的罚款行政处罚违反法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某可以请求区工商局赔偿600元

B.高某可以请求市工商局赔偿600元

C.高某既可以请求区工商局赔偿600元,又可以请求市工商局赔偿600元

D.高某可以请求区工商局赔偿300元,市工商局赔偿300元

13.【答案】D。解:《国家赔偿法》第8条规定:“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由此直接推出D为正确答案。

1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A.某国家机关为建住宅楼与某建筑公司签订建筑工程承包合同

B.某县技术监督局对所辖境内某化工厂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行为予以处罚

C.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根据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某专利权无效

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颁发营业执照

14.【答案】A。解: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具有三个要素:(1)主体要素,行政行为应当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2)职权要素,行政行为应当是运用行政职权所为的行为;(3)法律要素,行政行为应当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即对他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A项中某国家机关为建住宅楼与某建筑公司签订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行为并非运用行政职权所为,故不属于行政行为。

15.下列属于不可以提起复议申请的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A.国务院某部门的《关于提高食盐出厂(场)价格的通知》

B.某市政府的《××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细则》

C.某镇政府的《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专项整治活动的意见》

D.某省人大的《××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

15.【答案】B。解:《行政复议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不可以提出复议申请。一般规章的常用文种有规定、办法、准则、细则、制度、规程、守则、规则等。D项是人大立法,不属于行政行为,不符合题意。B项为地方政府规章,属于不可以提起复议申请的抽象行政行为。

16.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红心鸭蛋”、“多宝鱼”、“福寿螺”等黑心食品,我国政府采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严加监管,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对此,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市场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

B.政府在履行经济监管职能

C.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D.市场调节的缺陷是不可克服的

16.【答案】D。解:市场调节的缺陷可以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来克服。

17.我国投入巨额资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这说明()。

A.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C.农业的发展主要靠国家财政支持D.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17.【答案】B。解: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财政就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市场,A项错误。题中未体现出农业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国家财政的支持,C项错误。D项也无法从题干中得出。

18.税收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

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

18.【答案】B。解:经济学上税收具有调节分配的功能,而提高税率则可以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故B正确。

19.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A.资金实物流量

B.国民收入

C.社会再生产

D.国内生产总值

19.【答案】C。解: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20.关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个人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的能力

B.人的勤奋程度

C.人的机遇

D.人的户籍制度

20.【答案】C。解:C项无法主观驾驭,个人无法左右,其他三项都可以改变。

21.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当前我国面临的情况来看,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必须依靠()。

A.企业增加产品数量B.国家增加对企业的投资

C.扩大生产规模D.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21.【答案】D。解:当前我国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再依靠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只能依靠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选项ABC都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22.我国农村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关键和基础是()。A.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C.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D.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2.【答案】C。解: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

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其关键和基础。

23.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关键是依靠()。

A.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B.引入国外先进技术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D.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的转化

23.【答案】C。解: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而实现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核心。所以,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24.有研究指出,私人保险支出越多的国家往往越富有,在这些国家,购买保险是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手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贫穷国家开展保险事业的效果不大

B.经济实力是保险业的坚实后盾,现代保险日益发达

C.保险费用在总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增长导致了基础投资不足

D.保险只是富人或富国的事

24.【答案】B。解:本题要求解释原因,A、D并不是解释原因的,所以可以排除。选项C

不能作为解释购买保险成为有些国家的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手段的原因。题干中提到“私人

保险支出越多的国家往往越富有,在这些国家,购买保险是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手段”,也就

是说,在富有的国家里,购买保险是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手段,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

因,一是经济实力的强大,二是保险业的发展。故本题答案为B。

25.下列属于城乡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措施是()。

A.农民工子女在城里上学也一样享受基础教育阶段的免费教育

B.地方政府对外来人口购买商品房准予办理本地户口

C.国有企业对农民工实行同工同酬

D.城市下岗职工到农村创业获得银行优惠款

25.【答案】A。解: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广大农民的自身发展和公平发展,其实质在于承认和保障农民的自身发展权益。新阶段农民的自身发展权益集中体现在广大农民的发展能力与发展机会上,这与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直接相关。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所述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

2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其进步性主要在于()。

A.吸收西方民主思想B.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C.动摇封建正统思想D.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色彩

26.【答案】D。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色彩。

27.法国制宪会议颁布的《人权宣言》,其核心是()。

A.重视人和人性B.强调人权和法治C.否定教权、神权D.宣扬平等自由

27.【答案】B。解:法国制宪会议颁布的《人权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所以其核心是人权和法治。

28.以下是对抗战时期大生产运动的评述,其中不准确的是()。

A.克服经济困难B.提高了干部综合素质C.改善了军民关系D.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28.【答案】D。解:抗战时期中共采取的是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封建剥削仍然存在。

29.地主阶级在近代洋务运动中的表现,说明它()。

A.顽固坚持反对向西方学习的立场B.坚持阻碍中国近代化的立场

C.已经成为西方列强的忠实走狗D.以中体西用应对世界的挑战

29.【答案】D。解: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试图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抵御外侮,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0.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B.创办京师大学堂C.精简机构D.废除科举制度

30.【答案】D。解:戊戌变法并没有要求废除科举制度,而是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

31.新房在装修后,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弥漫整个屋子,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有人提出在装修完的新房里点蜡烛以吸收这些有毒的气体,但事实上这一做法对消除该难闻气味毫无作用。装修后新房里难闻的有毒气体主要是由装修材料中的()成分挥发出来的。

A.甲醚B.甲醇C.甲醛D.乙醇

31.【答案】C。解: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甲醛的用途广泛,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建筑材料、橡胶、皮革、造纸、染料、农药、照相胶片、塑料炸药以及消毒、熏蒸和防腐过程中均有使用。

32.下列有关饮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铁锅炒菜有利于防止缺铁性贫血B.食用加碘盐能预防甲状腺肿大

C.晚上睡前喝牛奶能促进睡眠D.多吃富含纤维食物易于补充大量维生素

32.【答案】D。解:膳食纤维本身缺乏营养,不能补充维生素。

33.色彩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有光就有色。我们生活在缤纷的色彩世界,需要不断地了解

色彩、恰当地应用色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医院墙壁、桌椅选用蓝色或白色,使人心情平静

②快餐店选用鲜艳的橙色易引起顾客食欲

③中国人结婚用红色象征喜庆;交通标志用红色警示危险

④黑色只能用来表示衰败与死亡

⑤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平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33.【答案】D。解:黑色是一种具有多种不同文化意义的颜色。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代表贬义,表示凄惨和忧愁的日子,像“黑色的星期五”,在绘画、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常用来渲染死亡、恐怖的气氛;黑色是哀悼的颜色,人们常穿黑色衣服参加葬礼。但有时黑色也代表褒义,如在时装界,黑色代表稳定、庄重的样式;口语中,“新黑色”代表最新时尚潮流。

34.我国黑龙江北部一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下,漠河的最低气温曾达到过-52.3℃,因此只能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A.水银比酒精传热快

B.水银比酒精传热慢

C.水银比酒精的凝固点低

D.水银比酒精的凝固点高

34.【答案】D。解:水银,即汞,熔点-38.8℃,沸点356.7℃;酒精,即乙醇,熔点-114.3°C,沸点78.4°C,也就是说酒精在-114.3°C才会凝固,所以冬季低温中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就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比酒精高。

35.“画蛇添足”常用来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没有益处,反而不合适。以下关于蛇的脚的解释正确的是()。

A.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些鳞片都曾经是蛇的脚,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鳞片

B.蛇曾经有脚,但在进化过程中因为妨碍爬行,就自然衰退了

C.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些鳞片既是蛇的盔甲起保护作用,也是它的脚,能配合肌肉推动身体向前爬行

D.蛇不需要脚,所以进化过程中没有出现脚

35.【答案】C。解: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可以保护身体,还可以充当它们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每一片在S形身体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

36.个体户崔某为使自己的劣质酱油能在某超市上柜,为超市部门主管汤某安排了一次全家境外游,并为汤某的儿子入学缴纳了3万元的赞助费。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这一行为属于()。

A.混淆行为B.虚假宣传行为C.独占排挤行为D.商业贿赂行为

36.【答案】D。解: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行为。崔某赞助3万元学费属于给与财物行为,安排全家旅游属于给予其他好处行为,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劣质酱油上柜,争取非法交易机会,属于典型的商业贿赂行为。答案D正确。

37.江某在某超市购买了一台电动榨汁机,1个月后出现故障,要求超市处理。但超市“购物须知”规定:“在本超市购物有质量问题请及时解决,自购物之日起超过15日的概不退换。”超市以此为由,拒绝受理,要求江某与生产厂家联系处理。对本纠纷的处理,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超市的规定是“霸王条款”,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无效

B.超市的规定是要约,消费者的购买是承诺,双方形成合同关系,所以规定有效

C.超市的规定是格式条款,但免除了自己的责任,所以无效

D.超市的规定与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相抵触,所以无效

37.【答案】B。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本题中,超市的“购物须知”属于免除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承担责任的店堂告示,应属无效。ACD正确。B错误,应选。38.下列各产品中能够适用我国《产品质量法》的是()。

A.甲自产自用的木椅B.乙销售的木椅C.丙自建自用的木屋D.丁销售的木屋

38.【答案】B。解:《产品质量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A、C项是自用不是用来销售,不适用该法。D项木屋属于建设工程,只不过与一般概念上砖瓦结构的建筑物在使用材料上不同,但是在法律性质上是相同的。所以根据上述规定也不适用该法。只有B正确。

39.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

A.33%

B.25%

C.24%

D.20%

39.【答案】B。解:《企业所得税法》第4条第1款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40.我国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是()。

A.调解

B.仲裁

C.协商

D.诉讼

40.【答案】B。解析:《劳动法》第7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

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故调解和协商不是必经程序。A、C排除。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B正确,应选。诉讼不可能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1.唯心主义都认为()。

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精神决定物质

C.世界是不可知的

D.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1.【答案】A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的实质。唯心主义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承认精神是第一性的,精神决定物质。因此A、B两项是应选项。不可知论不是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因为大多数唯心主义也都是可知论。D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属于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体现为()。

A.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中国哲学

B.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2.【答案】BC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不等于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哲学。

3.现代西方哲学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它们的态度是()。

A.反对科学主义,赞同人本主义

B.注意批判吸取它们中某些合理、有启发性的东西

C.反对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

D.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发展和科学精神

3.【答案】BCD。解析:现代西方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因此对待现代西方哲学不能采取支持一种思潮、反对另一种思潮的方法,而应该批判地吸收其合理的因素。

4.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4.【答案】ACD。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涵义比较简单,只需理解识记即可,这里不再赘述,选项A、C、D均为其内容,B项明显错误。

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C.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

5.【答案】ABC。解析: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而方法论是指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世界观中包含方法论,方法论中渗透着世界观。所以,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

6.下列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说法正确的是()。

A.某国有独资公司章程规定,其董事会人数为10人

B.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应当有职工代表

C.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未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其他公司中兼职

D.国有独资公司的公司章程可以授权董事会制定,但应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6.【答案】ABCD。

7.甲是一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以一座房产出资,后因病死亡,其子乙10岁。下列关于乙的权利及其行使的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A.乙因继承当然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

B.乙可以要求分割甲在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

C.经其他合伙人同意,乙可以成为合伙人

D.如果按照退伙处理,对甲的财产份额的退还可以采用退还货币,也可以退还实物

7.【答案】BCD。解析:《合伙企业法》第50条规定,合伙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的,对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享有合法继承权的继承人,依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同意,从继承开始之日起,即取得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资格。

第52条规定,退伙人在合伙企业中财产份额的退还办法,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由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退还货币,也可以退还实物。

8.中国某企业与新加坡某公司拟在中国组建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双方草签了合同。合同约定的以下事项中,哪些是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

A.合作企业的注册资本是100万元,其中外方占22%,中方占78%

B.外方出资中包括一套价值10万元的设备,于合作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后3个月内运抵企业所在地

C.中方出资中的30万美元为现金,由中方向银行借贷,合作企业以设备提供担保

D.合作企业头5年的利润分配,中外双方各按50%比例进行分配

8.【答案】BD。解析:《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18条规定,在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中,外国合作者的投资一般不低于合作企业注册资本的25%。在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中,对合作各方向合作企业投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的具体要求,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规定。

第19条规定,合作各方应当以其自有的财产或者财产权利作为投资或者合作条件,对该投资或者合作条件不得设置抵押权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第20条规定,合作各方应当根据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合作各方向合作企业投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的期限。

9.以下关于人身保险,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人可以成为投保人

B.法人可以成为被保险人

C.未出生的胎儿可以成为被保险人

D.无行为能力人不能成为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但监护人可以为无行为能力人投保

9.【答案】BCD。解析:《保险法》第12条规定,人身保险合同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

第33条规定,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人也不得承保。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但是死亡给付保险金额总和不得超过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1.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D)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 E.家庭、社会、国家 2.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C) 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 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 E.以上均是 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4.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D) A.发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5.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A)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6.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E)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D)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8.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

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D)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C)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10.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C)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1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D) A.疾病 B.病人 C.健康人 D.人群 E.亚临床型病人 12.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B) 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 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 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1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14.对某地40万人进行某病普查,共查出病例80人,因此得出:(B) A.某地某病发病率为20/10万 B.某地某病患病率为20/10万 C.某地某病罹患率为20/10万 D.某地某病续发率为20/10万 E.以上都不是

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流行病学 1.发病指标:①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 率,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制措施效果;②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一般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观察时间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多用于描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③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④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率,通常用百 分率表示;⑤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称为续发病例,即二代病例。继发率=易感接触者中的续发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数*100%。计算续发率要掌握的资料有:原发病的发病时间、接触者中易感者人数、观察期内的二代病例数。 2.患病率与发病率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 而发病率分子为异性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3.死亡指标:①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 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年平均人口数。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过调整的死亡率,所以通常被称为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卫生水平的综合反映。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specific death rate),常用于探讨疾病的病因和评价防制措施。②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通常用于病程较短的急性病。③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总数的比例。④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PYLL是测量人群疾病负担常用的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用途:(1)可以反映各种死因对人群寿命的危害程度;(2)有助于确定该地区(县)的重点疾病并为制定合适该地区(县)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可用于评价疾病防制措施效果;(4)对不同疾病连续多年计算潜在减寿年数,可以了解疾病发展趋势。⑤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用途:(1)有助于宏观上认识疾病和控制疾病;(2)有助于确定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以及相应疾病的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为正确制定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3)用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4.疾病流行强度:指某病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期间的联 系程度。描述常用术语有:①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②流行(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③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④大流行: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越过省界、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及答案 常识部分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公共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察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一) 1、自从核战略武器出现以后,各国都加紧研制,到目前为止已有好几个国家拥有了核武器。但是几乎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签订了一系列禁核条约,这主要是因为:(C) A、无核国家舆论的压力 B、这些国家爱好和平 C、核武器具有毁灭性,一损俱损 D、经济实力不能支持核军备的扩张 2、用玻璃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A) A、石灰水变得浑浊 B、没有反应 C、石灰水沸腾 D、石灰水呈现淡紫色 3、由于外力的变化,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在其加速度变为零之前:(D) A、物体速度逐渐变慢,接近停止 B、物体保持匀速运动 C、物体速度匀速加快 D、物体速度越来越快,但变化速度减慢 4、迄今为止,科学家所发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一百多亿光

年,他们是如何观测到这么远的天体的呢?(C) A、使用高倍望远镜 B、向太空发射激光信号,然后通过计算其反射回来的时间来估算 C、使用特殊的光学望远镜,通过分析到达地球光线的衰变估算出来的 D、宇航员说的 5、在行政管理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叫做回避原则,父子、夫妻等凡是具有直系或较近的旁系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地区或机关工作,涉及亲属的事件处理要由他人代为执行,实行这一原则的原因不可能包括:(D) A、为了保证公平、公正 B、为了防止家庭腐败 C、为了行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D、为了行政人员专心于工作 6、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指出:人类财富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而人口则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地球会因发生人口爆炸而灭亡。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发生什么人口爆炸,这主要是因为:(D) A、灾难、瘟疫、战争减缓了人口的增长 B、马尔萨斯的理论是错误的 C、时间还不够长 D、人口增长具有内在约束机制,而且科技的进步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7、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而我国的国

流行病学复习要点

(绪论) 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 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同期暴露人口× K 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 K 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 K 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 K 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14、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脑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加重。 15、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加重。 16、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人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感染该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鼠疫、莱姆病等。 (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病因线索。主要用途是:提出病因假说。 2、进行爆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核实诊断。 3、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该病的常见潜伏期内,据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1、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①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 ②依法执政不仅强调党要领导立法,还必须强调党要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实施依法治国。 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还需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附:运用政治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形式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党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②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③领导人民实行基层民主,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 ④领导人民严格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与正义。 2、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 (1)观点认为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把它的作用仅归结为这一点是片面的 (2)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国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3)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围绕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团结联合各党派各族群众,为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反映社情民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3、辨题:“开门立法”,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立法权,确保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共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公民道德建设基础 Ch1.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1-1公民道德的含义 2001.9.20,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9.20,公民道德建设日 2006.3.8,胡,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道德——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主要是人们判别善与恶、是与非的一种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中选择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 公民道德——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到的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明团勤敬,20字,十个道德规范)——我国公民应当遵守,全社会大力倡导。第一次系统的、集中地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被提出来。 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道德层面的要求。[对法律的自觉认同,积极自觉地学法、懂法和守法] 明礼:狭义上指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广义上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 诚信:诚信道德规范既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公民这十个基本道德规范,在调整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 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准则。 团结,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貌似省事考过?] §1-2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存在的问题 ①一些人唯利是图的思想恶性膨胀,以追逐个人的私利为唯一目的。 ②由于一些人受到腐朽思想的腐蚀,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渗透到政治生活中来,导致在一些党政干部中发生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严重存在。 ③愚昧路后、封建迷信、歪理邪说危害严重,“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④在一些领域中,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 §1-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要通过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化作用,加强道德教育,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加强道德教育,实施“以德治国”,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某种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的遵守这些行为规范。道德诉诸人们的“良心”,也就是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 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求党政干部以身作则实践履行公民道德,树立到的示范的作用。 ②社会阶层发生新变化,要使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社义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 ③加强青少年和儿童的公民道德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④违法犯罪分子和受到刑事处分的人,在对他们进行必要地惩罚以外,更应该对他们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进行思想上的公民教育和改造,要使他们从灵魂的深处认识到犯罪的“可耻”,培育他们的“羞耻之心”,使他们有正确的“荣辱观念”。 Ch2.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2-1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纲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全面贯彻江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

2019年流行病学考试题(附答案)

2019年流行病学考试题(附答案)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 E.以上都不是 2.流行病学研究中大量采用的是C A.实验室方法 B.临床诊治方法 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 E.统计学方法 3.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E A.每10万人的粗死亡率 B.该病的死亡专率 C.某疾病的死亡结果 D.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 E.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4.死亡率是指A A.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B.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C.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患病人口数之比D.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发病人口数之比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期末人口数之比5.某地区在1周内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病的A A.患病率 B.罹患率

C.发病率 D.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6.某病的发病率是指A A.某病在某年内发生的新病例数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 B.任何疾病的发病构成 C.某种原因导致某病的发病率 D.某种感染引起的病例数 E.每10万人口中所有疾病的发生率 7.罹患率是指 D A.一年内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B.观察期间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C.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D.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8.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 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例为男性,该地1970年结核病的病死率为 C A.6% B.2% C.20% D.17% 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 9.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变化形式 A A.流行 B.爆发(短期波动) C.周期性 D.季节性 E.长期变异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概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 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 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infection )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 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 )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 )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 on daryi nfection )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 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

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尚书》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书。《虞书》、《夏书》非虞夏时所作,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作。 3、《春秋》 《春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它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写的成分。但它的语言表达,具有谨严精炼的特点,反映了文字技巧的进步。 4、《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5、《战国策》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着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着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6、孔丘与《论语》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世称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7、墨翟与《墨子》 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墨子》为墨翟及其弟子、后学所着,是墨家学派的着作总汇,汉代有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 8.孟轲与《孟子》 孟轲(约前372~约前289),邹(今山东邹县)人,生活于战国前期。《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

流行病学试题(1)及答案

全科医生培训流行病学试题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对 3、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4、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5、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 断其流行强度: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6、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A、虫媒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7、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以上均不对 8、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子应为: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 A、0.560/00 B、1.660/00 C、0.330/00 D、1.110/00 E、33.33% 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 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13、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常规空气消毒 14、我国卫生部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种生物制品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C?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B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A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C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变态反应 D.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 继发感染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A A. 血涂片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骨髓涂片 E.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B A. 3小时和6小时 B. 6小时和12小时 C. 12小时和24小时 D. 24小时和48小时 E. 48小时和72小时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A A. 强制管理传染病 B. 严格管理传染病 C. 监测管理传染病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汇总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汇总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 名词解释 1. 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al epidemiology)应用现代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 从患病群体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和临床决策的规律,通过严格的设计、定量的测量及客观的评价,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暴露因素:指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有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称为暴露因素或研究变量。暴露因素可以是生物的、物理的、化学和机体的,是与疾病或某些医学现象发生有关的因素。 3. 真实性:也称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即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在试验的评价中,真实性是指待评价试验的测量结果与“金标准”测量结果的吻合程度。 4. 交互作用: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明显不等于该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单独作用时的和和/或积,称这些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有时也称效应修饰。 5. RCT: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6. Bias:即偏倚,是指在研究推理过程的任何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

7. 保护因素:影响人群发病率降低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保护因素。 8. 盲法: 为了避免试验的执行者与受试者甚至资料分析者一方或多方主观偏性的影响,使其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试验方法称为盲法(blinding)。 9. 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特定时间应该很短,甚至是某一时点。一般为 1, 2 天、1, 2 周或 1, 2 个月,最长不宜超过 2, 3 个月。特定范围是指某一地区或具有某一特征的人群。 10. RR (relative risk) :即相对危险度,是表示暴露与疾病等生物学事件关联强度大小最重要的指标,又称作率比或危险比,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若干倍。 11. 预后(prognosis) :是对疾病结局的概率预测,也就是指发病后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 12. Over matching:即匹配过头,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13. Double blind:即双盲,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受试者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主要避免来自两方面的观察偏倚。 14. Nest case-control study: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套式病例对照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开始时,首先选择一研究队列,收集暴露和疾病的有关资料,随访观察研究疾病的病例出现,并达到所设计的样本,将这些病例作为病例组,并在此队列用随机的方法选择非该病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这种病例对照研究称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一、我国古典文学之最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4、《离骚》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抒情诗,作者是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 5、《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6、《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7、《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8、《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 9、《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10、《梦溪笔谈》是我国第一部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11、《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1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 13、《红楼梦》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 14、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品收在《楚辞》里。 15、李清照是我国第一个女词人,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 16、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17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杜工部集》里。 18、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白氏长庆集》里。 二、作家作品并称 1、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2、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3、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风骚:《诗经》和《楚辞》。 10、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1、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2、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14、六艺:六种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15、世界名著中四大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悭吝人》中的阿巴贡。

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权利义务性。 3.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社会作用一方面,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维护阶级统治 ; 另一方面,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 4.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5.法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6.法律制裁以惩罚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 (1) 民事制裁。 (2) 行政制裁。 (3) 刑事制裁。 (4) 违宪制裁。 7.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8.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母法 )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9.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 11.人大作用: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 和平问题。 1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 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 1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1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秘密投 票原则。

流行病学期末试题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 使用班级: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姓名:流行病学参考答案 班级: 考试时间:2007 年 5 月30 日 学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2020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库及答案(一)

2020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库 及答案(一) 1.我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 ) A.《史记》 B.《春秋》 C.《论语》 D.《汉书》 2.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B.《汉书》 C.《诗歌总集》 D.《尔雅》 3.以下不是医学著作的是( ) A.《神农本草经》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4.下列哪一样茶不是半发酵的茶?( )1 A.包种茶 B.铁观音 C.冻顶茶 D.龙井茶碧螺春 5.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A.国家副主席 B.中央军委副主席 C.国务院副总理 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6.在一行政诉讼案中,被告方某行政机关委托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刘律师为使案件胜诉,诉讼期间调查收集了充分的证据材料。下列关于刘律师做法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 A.合适,因为刘律师有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B.合适,因为刘律师需要代为承担举证责任 C.不合适,因为刘律师无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D.不合适,因为刘律师的调查未经人民法院同意 7.下列哪一种菜描述的口味与实际不同?( ) A.四川菜、湖南菜重辛辣 B.江苏菜、浙江菜重鲜嫩 C.广东菜重甜味和变化 D.台湾菜重酸味 8.目前人类已知的最软的石头是( ) A.软玉 B.寿山石 C.钟乳石 D.滑石 9.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军队 B.政党 C.政权 D.思想 10.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 ) A.75年 B.76年 C.77年 D.78年+ 11.世界银行集团的机构组成不包括( ); d8 d* h;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金融公司 12.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 ) A.萌芽、酝酿阶段 B.初步形成阶段 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