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管理课程设计(终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冲突管理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研究方法 (2)

2.理论综述 (2)

2.1师生冲突概念 (2)

2.2师生冲突特点 (2)

2.3教育冲突观 (3)

3.案例简介 (3)

4.冲突辨析 (4)

4.1评教影响因素 (4)

4.2冲突原因分析 (5)

4.3冲突形式辨析 (5)

5.有效性研究 (6)

5.1高校师生冲突管理有效性影响性因素 (6)

5.2冲突管理的破坏性与建设性 (7)

5.3冲突管理有效性研究 (8)

5.4冲突启示 (9)

6.结论 (10)

7.参考文献 (10)

高校师生群体冲突辨析及其冲突管理有效性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校迅速扩招。大规模的教师与学生群体和睦相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师生群体之间的冲突,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从具体的师生冲突案例出发,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资料分析法等相关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师生群体冲突的辨析及有效性研究,以期寻找有效途径缓解师生间冲突,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师生群体冲突辨析有效性

1.引言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引下,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筹资方式、招生就业制度等都进行了大量变革,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高校的入学率从1990年的3.4%提高到了2003年的17%,相应地,高校师生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可以说,当代高校中的师生群体间关系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学校因老师和学生而存在。师生群体之间的日常交流与往来是师生关系建立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因此,师生问题日益成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不可否认,我们在讨论师生交流之间的“冲突问题”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师生冲突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基于现实体制的约束,并没有出现过较为成熟深入的研究结论和解决途径,可见师生群体的冲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相反地,师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必然会带来十分有益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现实意义方面,随着教改的不断推动,师生群体冲突的解决,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和教学方式的有力创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师生群体冲突的有效解决,必然会为教改的有力推进提供有用的参考。在理论研究方面,做为事业单位的典型代表,高校突出问题的解决必将为我国事业单位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做出较好的榜样力量,提供

有益的研究思路。本文试图从本身出发,结合相关研究方法,综合全面地剖析师生冲突,以期对师生冲突有全面、辩证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

1.3研究方法

结合自身实际,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资料分析法的主要方法,进行相关理论研究。一方面,本文收集整理了较多的硕博文献,包括国内外冲突管理的相关著作和论文、国内外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等等。通过对己有文献的分析整理,掌握本研究所需要的有关资料和己有成果,为本研究框架的设计提供了整体思路和理论准备。另一方面,本文将以具体高校的具体事例为例,在对冲突做出基本说明之后,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理论综述

2.1师生冲突概念

关于冲突的概念,社会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对冲突有自己的定义。而一般来讲,冲突是指发生在同一空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相互对抗过程。结合上述对冲突的理解,理所当然,我们认为师生冲突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由于价值观、目标、地位、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直接的、公开的或者隐性的相互对立的教育教学互动过程。而对于高校师生群体之间的冲突界定主要表现在高校的类型和学历方面,从类型方面主要分为公办和民办,从学历方面主要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

2.2师生冲突特点

2.2.1师生群体冲突的必然性

师生群体冲突的必然性是由双方的职责和使命所决定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而学生的任务就是有效地获取知识。然而,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中,必然会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冲突不可避免。因此,这种必然性就决定了高校师生群体冲突管理的必要性。

2.2.2师生群体冲突的普遍性

师生群体间的冲突不仅存在于各所大学、也存在于各所大学的几乎各个角落。因为师生是大学的主体,因此,师生群体冲突也具有普遍性。

2.2.3师生群体冲突的隐蔽性

师生冲突可以分为隐性冲突和显性冲突。而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老师作为教育者,具有“准行政性”的能力,地位明显高于学生。这就使得师生群体之间的冲突大多以隐形方式存在。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一般不会爆发出来,这显然有其好的一方面,但也有致命的弱点。

2.2.4师生群体冲突的文化性

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具有明确的文化性,这种冲突的文化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冲突表现形式的含蓄性。当然,不排除会有个别有才无德和无才无德的个体。

2.3教育冲突观

教育的现代冲突观是接纳冲突的,认为冲突是建设性的、常态的,是应该接纳引导的。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开放,教育的理念也逐渐跟上时代潮流,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较多的重视。八九十年代以来,教育工作者们也逐渐从科学的角度看待冲突问题,通过更加辩证的审视认为冲突是可以接纳的,不应可以避免。

3.案例简介

GS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隶属于省教育厅。学院主要为社会培养从事国际贸易和相关商务活动所需的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学院现设有四系二部,有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院级特色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商务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还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学院目前在校生6000多名,现有教职工269人,专任教师184人,其中正副教授36人,讲师68人,在读博士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9人,国内访问学者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9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7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今日,一则关于该校师生冲突事件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事件主要是因为学生给老师的差评使得老师以挂科威胁该同学。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知道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是老师绩效考核的很重要一方面。在该校的测评文件中明确指出,评价过程是匿名评价,老师们并不能看到具体的学生信息。然而,在学生对老师进行了差评之后,该名老师半夜打电话给系部,登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