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天气预报的若干进展和近期任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性天气预报的若干进展和近期任务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生产资料愈发集中,对天气的抵抗力逐渐下降,灾害性天气预报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当前灾害性天气预报在预报范围、准确率和信息时效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采取相应手段进行改善。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位于忻州市西部,五寨县属亚寒带大陆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无酷暑,常年风沙大,雨雪少。年平均气温4.9℃。本文以五寨县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发展进程和运行现状为例,阐述灾害性天气预报的主要工作进展和短期内的研究方向,探究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预报;方法;进展

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a

1 灾害性天气预报方法简介

1.1 灾害性天气的种类与标准

1.1.1 热带气旋

按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沿用国内现行规定分为4种:

热带低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8级(风速<17.2m/s)。

热带风暴: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8~9级(风速17.2~24.4m/s)。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10~11级(风速24.5~32.6m/s)。

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或以上(风速32.7m/s或以上)。

1.1.2 大风

指非热带气旋侵袭所造成的平均风力达6级(风速10.8~

13.8m/s)或以上的强风。

1.1.3 暴雨

指24h内降水总量达到50mm或以上的降水。全国统一规定标准是按照雨量多少区分为暴雨(50.0~99.9mm)、大暴雨(100.0~249.0mm)、特大暴雨(≥250.0mm)3级。

1.2 灾害性天气警报发布名称与标准

根据灾害性天气的种类、强度和影响该地区的迟早和预报把握程度大致分为公开发布和内部发布2种,发布名称分为。

1.2.1 消息

灾害性天气远离或尚未影响到该地区或预计危害性一般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发布“消息”,报导灾害性天气情况,警报解除也可以用“消息”形式进行报导或发布。

1.2.2 警报

预计未来1~2d内灾害性天气将袭击或影响本地区或附近海面,且影响较大时,应发布“警报”。

1.2.3 紧急警报

预计未来24h内灾害性天气将袭击本地区或附近海面,且危害性大时,应发布“紧急警报”。

2 灾害性天气预报取得的工作进展

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工作在技术提升、管理方式改进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2.1 强化了预报激励机制

通过设置完善的激励机制,定期进行评比,对工作优秀、创新优秀和管理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并给与奖励,以此来促进灾害性天气预报领域内部的创新氛围和员工竞争意识。

2.2 强化了基础业务意识

地方气象局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将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工作质量列入日常考核指标之一,促进了气象局将灾害性天气预报作为基础性的业务内容,对其研究和运行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促进了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发展。

2.3 建立了预报科研机制

在完成灾害性天气预报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各级部门积极鼓励员工进行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探索,制定科研任务和指标,对科研任务完成优异的单位和个人给与奖励;同时,加强各地方气象局之间的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交流,实现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整体进步和发展;最后,选择对当前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有促进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提升服务质量。

2.4 调整了预报结构

简化原有的天气预报流程和组织结构,观测人员在气象数据采集之后,直接进行灾害性天气预报,上级部门对预报质量进行监控,这样既可以增强信息的时效性,提高信息发布速度,又可以提升观测人员的责任心,有助于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的提高。

3 灾害性天气预报的近期任务

3.1 完善业务发展的技术路线

现代数学分析方法在灾害性天气预报领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报的数值分析效果,但是近些年预报业务过于依赖数值分析,而忽略了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本身的发展,导致了预报业务发展速度放缓,质量难以继续提升现象的发生。因此,需要完善气象预报业务发展的技术路线,从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数据采集(如改进数据采集仪器)、数据分析(改善分析方式)和播报形式(如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等方面对预报业务进行技术水平提升,进而提升预报质量。

3.2 发展精细化预报业务

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区域划分精度,在仪器分辨率允许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定点预报,可以使得预报业务更为准确;增加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分析因素,增加如气压、湿度、紫外线强度等气象要素的预报,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服务范围。

3.3 提升预报技术水平

随着更多雷达和卫星资料在灾害性天气预报领域的业务应用,以及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模式的发展,使得多种资料融合技术与中尺度模式结合成为了灾害性气象预报的主要发展方向——即动力诊断预报技术。依据此技术可以进行灾害性天气的短时和邻近预报。充分利用高新科技手段进行数据采集进而提升预报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模式。

3.4 开展集合预报

集合预报作为解决单一性预报不确定性问题的途径,正在越来越多地被预报业务部门所重视。但是受技术水平所限,集合预报还不能大规模的在国内灾害性天气预报领域进行应用,但是国外已经开始将其运用于灾害天气预报和高质量的中期时效预报。因此,应用集合预报发展灾害性天气的概率预报将是今后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发展方向,集合预报也将为预报员的天气系统分析预报和面向用户需要的针对性预报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4 结语

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灾害性天气预报领域在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信息传递速度、观测仪器研发和预报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已经形成了浓烈的研发氛围,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国内外交流不断增加。可以预见,我国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领域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在国家灾害防治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诗言,赵思雄,周晓平,等.天气学和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03(4):451-467.

[2] 伍荣生,等.现代天气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9.

作者简介:管丽晶(1969-),女,汉族,山西省五寨县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预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