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拓展与深度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度拓展”与“深度语文”
——也谈中年级随课文练笔的几点做法
江苏省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任小香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作文教学如何进行,学生写作水平如何提高是多少年来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而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的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学生书面表达训练的机会就比较少。一学期下来也就七八篇作文,训练时间间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不够,导致学生写作水平上不去,而三四年级又是学生从句到篇的重要形成阶段,写好起步作文对高年级的作文写作能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
【关键词:】中年级习作教学随文练笔
【正文:】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及思维能力的重要尺码,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这固然有言之无物的原因,但也受言之无序的困扰。因为每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练笔次数少,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相脱节,弄成讲课是讲课,作文是作文两张皮的情况。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应在阅读教学的同时,针对所学的课文进行小练笔。
我提出了“随文练笔”,由来有二:一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同志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中,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杂、乱、华、死”,读写严重脱节的弊病,先后进行了八轮“读写结合”教学改革试验,使农村学生从厌读怕写变为喜读爱写,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成功地探索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途径。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改革与实验涉及到教材、教法和学法,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如何使阅读与写作同步进行,结合得更为紧密呢?这一直是我教学中思考的问题。二是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提出过一种识字方法——分散识字法。所谓分散识字就是分散教、集中练、边识字、边阅读,生字随课文分散出现,结合课文来教,故又称“随课文识字”。我想:识字可以“随文识字”,写作训练是否可以随文进行呢?由此,“随文练笔”一词应运而生,闪亮登场。
“随文练笔”即通常所说的“课堂练笔”、“小练笔”,不少同仁对此已进行过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研究。所谓“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如何妥善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
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可谓此中高手,他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穿插写的训练。从篇幅看,或三言两语,或长长大篇;从内容看,或课文借用,或课外引进;从方法看,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每一次练笔,都是他教学艺术的映照。于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随文练笔的教学原则
1、迁移性原则。通常所说的“迁移”,一般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积极促进的影响。进行“随文练笔”时,教师应充分注意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技能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架起两者间的桥梁,促进学生的迁移能力的发展。知识、方法、兴趣、态度等都可以通过迁移规律来实现。
2、整体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着明确的读写训练重点,进行“随文练笔”时,一般应紧扣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练笔题,突出其整体性,为提高本单元的习作水平作好铺垫、打下基础同。方法是把本单元的作文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分解式片断训练,然后又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综合性的训练,这种由部分到整体的写作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适度性原则。首先要考虑训练的疏密度,一节课40分钟,有讲有练,都应有时间限制。如果贪多求全,必定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疲于应付;如果阅读教学的“密度”不够,便来进行练笔训练,也只是空中楼阁,摆摆花架子。其次要注意训练内容的难易度。偏难、偏易的训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会造成“费时低效”。再次,指导学生练笔必须有机地贯穿在讲读过程中,就文取村,而不是加起炉灶,自立门户。要做到“适度”,这就需要教师钻研课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精心设计适宜随机进行的小练笔。
4、反馈性原则。练笔不可能像平时答问那样容易,很有可能一时无从下笔,或下笔也是思路不清,病句较多。我们除了不能操之过急外,还要加强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学生运用语言时出现的错误应引导纠正,发挥榜样作用,使“随文练
笔”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把握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
1、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实践表明,进行“随文练笔”,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在阅读教学中,对练笔点需要理解,想象的内容,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以后的练笔打下基础;在写作训练中,教师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随文练笔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重点引导学生口述,将练笔的内容有条理地、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最后将口述内容写成书面作文,并根据情况进行评价反馈。概括地说,学生随文练笔过程,由“理解—口述—练写—反馈”四步构成。
2、确定了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习作要求。中年级以写段和写篇为主,从简单的几句话到几段话,或多或少,随课文而定。
3、在实验中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这里的“小作文”指“随文练笔”,教师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使两种训练互相渗透,融为一体。随文式的写话训练作为“大作文”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注意在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大、小兼顾、详略搭配,尽量使“辅助性”的随文练笔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
以上就是自己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的几点感受和做法,中年级是作文最重要的转折期,因此,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至关重要。还需要各位同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版
2、《中国现当代名家作文论》张定远
3、《新课改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第20页
4、《连云港教育》2008年第4--5期第71—73页
5、《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6、《作文论》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