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寺庙园林对比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寺庙园林对比浅析

摘要:日本园林在吸纳了中国园林思想后,随历史推移发展出各自特有的形式,以两国宗教园林形式表现为甚。本文从寺庙形式、宗教对园林影响的差异、以及寺庙园林对于环境生态的积极影响几个方面浅析中日寺庙园林。

关键词:寺庙园林,宗教哲学,环境生态

1 引言

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的园林环境,也可泛指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它分布广泛,数量远远超过现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其他纪念性园林的总和。简寻日本园林文化的历史遗迹,可以发现日本园林文化从原始自然崇拜时期起便开始吸取中国园林精华,后内化发展为自成一统的独特风格。

2 中日寺庙园林的基本特色对比

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都是热爱自然的名族,园林都以“山水园林”为特点,日本的“筑山林泉式庭园”、“枯山水庭园”、“茶庭”等园林样式,都与中国园林渊源匪浅,但呈现出来的艺术风貌并不完全相同。

2.1 中国的寺庙是园林化,而日本园林却呈现出寺庙化(宗教化)的特色

佛教传入中国后,受释迦摩尼舍园为精舍,佛教经文中也宣传舍宅为寺。于是,以园为寺、舍宅为寺也蔚然成风,寺庙园林兴建之处,由于衙署园林和达官贵人的宅院的舍作寺院,加深了寺庙与园林的特殊关系,奠定了“寺园一体”这个中国寺庙的基本特色。它即显示出趋向于居住文人儒僧的私家园林,例如列入世界遗产的苏州“沧浪亭”(图1),曾为大云庵,住持是个诗僧,自称沧浪翁。也不乏皇家贵族式园林发展的寺园,住持或直接代表皇家或官方代理,政治地位特殊,这样的寺观,建筑带有贵族豪华的色彩,有的装饰的金碧辉煌,有帝王的公园并无二致。如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图2)

开始,由于宗教文化本身同时具有哲学和神学两方面的内涵。不管是得道成仙的“真人”还是修炼成佛获得正果的佛门弟子,几乎都是在名山秀林中成就的,所以,即使是城市的寺园也都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亭台。宋朝以后,中国寺观开始园林化,原先单纯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寺观,住渐渐有了游览观光的性质,宗教实用性被审美观赏性所取代。

佛教在传入日本后,开始了在日本历史舞台上浓墨的一笔。《日本名庭100选》从日本园林中选出了百所著名园林进行了介绍,其中有63所附属于佛教寺庙。诸如,金阁寺。银阁寺、西芳寺、龙安寺、大德寺、大仙院等日本代表性园

林也多为寺庙园林。寺庙园林高度发达。

日本寺庙园林的形成,对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的影响很大,日本皇家园林中也出现了枯山水的茶室。可以说日本园林都具有寺庙园林的涩味和苦涩味,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园林具有寺庙化的倾向,与中国寺庙的园林化正好相反。

2.2 寺庙园林的营建者

中国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还是寺庙。大多由文人、画家、工匠合力完成。主旨或表达诗画意境,或徜徉于游玩乐趣,寄情于景,或表达出世入世的人生立场,政治抱负。寺庙园林在融合这些基本点后更着力表达了山水景物本体,及人在悠游山水之时,能够获得明澈虚静、悠闲自在的情怀,并从中感悟人生乐趣与道理。

日本园林的设计者,多为天皇、贵族、大名、和僧侣,尤以僧侣为多,作为国教的佛教在日本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使僧侣成为当时社会上具有高等教育素养的阶层。僧侣是当时日本造园技艺的主要传承者。造园艺术由各宗派的僧侣口传心授。所以在日本园林中,多以“佛禅”作为精神主体,注重主观精神上由观景引发的参禅、顿悟的过程。

2.3 宗教哲学的影响

宗教在东方园林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儒、道、释对中日古典园林影响深远。园林中,处处隐寓着儒、道、释的诗意,或心灵世界,或人生作为,或山水审美和艺术风格,无不折射出创作者的精神世界。

佛教早在东汉时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并融会了一些儒家和老庄的思想。禅宗传入日本后渐渐得到推崇,并产生了独特的园林类别——枯山水。(图3、图4)佛教禅宗主张远避俗世,修身于自然,以求有所悟,通过“顿悟”、“静虑”、“冥想”得出“空”之境界。受其影响日本园林逐渐摆脱“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枯、寂、佗”的境界。园林处理以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达玄妙深邃的哲学法理,着重人内心的精神体现。

道教开始形成于东汉,其渊源为古代的巫术、合道家、神仙、阴阳五行之说。中国道教以“阴阳变化、天人合一、形神并进”为指导思想。讲求“养生之道、长寿不死、羽化登仙”。这种思想造就了东方园林体系“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园林创作宗旨。后中国的道家思想传入了日本。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日本园林也讲究“天人合一”。但在“天人关系”上,中日园林在创作上的表现手法、思想追求上存在诸多不同。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认为“人定胜天”,建筑通常是园林的视觉中心,“亭、台、楼、阁、厅、堂、榭、舫”等诸多建筑形式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并以建筑轴线和延伸控制园林布局,使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达到“天人谐和”的境界。

而日本园林属于“成事在天”型。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自然灾害频发,古代日本人认为自然就是可信赖的“神”。在日本的园林创作中,多用自然材料体现原生自然的枯荣和力量。“山、水、石、木”是园林的主角,建筑不占主要地位。经常采用抽象的处理手法来表现园林艺术。

在园林精神建构中,中国偏于“儒”,显现出“入世治世”的特点和“仁爱大义”的观念。日本偏重于“佛”,带有“出世解脱”的色彩。中国园林自然生动,表现“乐天爱人”的景象,日本园林则在孤寂平静的山林禅院中体现着“入定参禅”和对人生的思考。

3 寺庙园林与环境生态

寺庙由于其特殊性,对于环境生态保护具有积极地意义。据统计,我国3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以宗教景观为重要内容的占47.9%。我国绝大多数名刹古寺坐落于名山胜景之中,自然环境优美雅致,寺庙建筑群与大自然交相辉映,寺以山名,山以寺灵,独特的人文与奇特的自然景观融于一体;起源于日本本土的神社园林文化,其主旨即是把山岳、树、池水作为神灵本身敬畏着。这种文化在广大民众心中也形成了独特的环境观、生态观。因此,佛寺名山往往成为游客朝山进香、旅游观光、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除此之外,基于寺庙园林的生态化特征影响,多数景区还通过展板、引语、告示等敦促人们保护环境,触发旅游者环境意识。绝大多数的寺庙都设置放生池,提醒游客不要滥杀生灵,维护生态平衡。

4 结语

中国现代园林拥有巨大丰富的传统园林资源可供借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而从日本的园林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关于如何传承与发展的借鉴和比较。使我们可以新思维、新角度审视传统,并将其精神、形式转换入新时期世界的现代园林语境。

参考文献:

[1]仲昱雯.禅学意境下的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设计对比[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0年05期

[2]毛巧丽.中日园林的历史关系[J].园林历史与理论,2000(5)

[3]三桥一夫.日本庭院——造型与源流[M].王铁乔,张文静译,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刘庭风.日本古典园林比较[M].天津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4年4月)

[5]朱娅.宗教与园林[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0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