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浅谈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摘要: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首先应认清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并依照此特点,落实方法、措施,让学生习得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鉴于此,语文能力的培养要以“应需”为目标。使学生具有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研究语文学科的规律性,讨论如何使学生习得语文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教学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并且对语体文的敏锐把握,自如的运用能力,和敏感的语感生成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学生自身的多记,多背,多读,多听等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养成他们热爱语文,终生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素质,方法,途径

素质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载体应该是学科教学。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则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却是以应试教育为载体,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从培养能力入手,进而使学生形成一种习得的语文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要达到这个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究竟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其实,教学大纲说得明明白白,学生应“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听说读写”四个字。然而考试的导向决定了语言书面运用,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得宠,这里无须赘述。想强调的是听说和读写中能力的培养问题。

1“听”

外语课有听力训练,其出发点无非是非母语学习,不会听说学不好。诚然,作为母语,只要是正常人,只要说者讲的不是难懂的方言,听的人自然能听懂,自会理解,但是,能否做到听得机智,听出话中之话、言下之意,听后即产生各种反应,则是另外一回事。实际上,口头言语交流和社会交际需要的是高水平的机智的“听力”,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欣赏文学作品的朗诵之能引发愉悦感,则更赖听力与心智的默契。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耳朵灵敏了,便能听出对错优劣来。所以,我经常把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在课堂上读出来,让学生判断哪篇写得好,哪篇写得不好,不好的文章从思想内容直至遣词造句存在什么问题。这样的练习多了,学生往往会在文章尚未读完的时间对佳作以会意的微笑,对劣作发出宽容的大笑。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的一个误用词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出来的。这个句子是:“杨志故事却是把失意、得意、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梦……”播放课文录音时,一学生指出该句听起来别扭,仔细一琢磨,对呀,这个“把”字显然应该是“用”,否则,那个“了”字也无以落实啊。我在备课时倒没有发觉,学生竟在听的时候发现问题,真是“感觉好极了”!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课除了课本、录音机,不妨引进图片、幻灯、录像、电影,在形象感觉中强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同样是重要手段。

我发现有时我们会片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轻视或相当程度地忽略听的能力的培养。我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有时学生的心思还停留在上一环节中,我们老师已经开始进入一个环节了,因而学生根本没有听进去;老师没有注意到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还没在学习上就开始上课了;小学生特别是低中段的学生还处在一个爱表现的阶段,往往只顾自己表达并

不听别人在说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修改的;不知道如何在所听到的内容中抓住主要内容来记。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非常重要,此时必须做到精神集中,保持安静。逐步培养学生听的技巧,提高自己听的能力。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想一明真相的机会。讲解内容必须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必须做到吐字清晰、表述准确、简洁明了、抑扬顿挫。保证听的效果,除了在课内进行有计划地训练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说”

当今社会,“讷于言”恐怕不再被视为一种美德吧。由于“说”的水平体现了多种能力和修养,所以,说话能力的培养大约可以算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在机制十分复杂。就语文教学而言,最直接的说话训练,应该是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规范。在课堂教学中,常可发现,学生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发言,姑且不论其答得是否正确,其口语组织就很差,不是前言不搭后语,句不成句,就是颠三倒四,杂乱无章,不能令人满意。

这里当然有思维问题,但不尽然。同一个题目,大部分学生也许书面能完成得很好。“说”就不行,反映出口头表达能力的不足。怎么办?还是多实践。吕淑湘先生认为,学习语文要做到“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而语言能力,“只有通过正确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培养说话能力更是如此,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当然不是胡扯乱说,所以还要让学生“模仿”——听别人怎么说的。其他的,诸如课前演讲,小型辩论会,模拟记者招待会或法庭审判等,都行之有效,只是参与的人有限。总而言之,要重视学生的“说”。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当务之急是让学生主动来说。下面我来谈谈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来说的方法:

1、鼓励原则,让怯说的学生也敢说。我会用我的眼睛、言词鼓励学生主动发言,树立信心,勇敢地把话说出来。

2、循序原则,让敢说的学生真能说。使学生的回答从一句简单的话到有修饰的话、表意精确的话。

3、出彩原则,让能说的学生更善说。在有些学生说清语意后,我会适当提出口语修辞练习,让学生说出有文采的语句。

4、交流原则,我会身体力行地聆听学生说。

5、激趣原则,挖掘教材与学生爱好的结合点,让学生的“说”有激情、有意义。

6、设境原则,拓展说话训练的空间。比如演课本剧,播放插图让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等等。3“读”

阅读习惯也是重要素质,做语文教师的可以回顾一下,我们自身的一点语文修养,有多少得之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事求是地讲,大概不会多,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课外阅读。读书多了,就渐渐领悟到语言文字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了乐趣,语文素质也就形成了。所以,即使走上工作岗位,语文教师依然是最爱读书的人群之一。对学生,我们自然不能奢望他们也象自己读那么多的书,但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在他们走出校门后仍不忘时时读书——不一定是语文方面的,这就可以了。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应让学生学会感悟。在阅读时不能忽视学生独立自主地实践,不能忽视语言感悟的实践。在读中领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难以理解的词句,我在处理教材是,会引导学生从中提升对词句内涵的领悟。比如《小音乐家杨科》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学生难以理解杨科心中的最爱和最大的恐惧,以及这两者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复杂的心情。领悟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质疑:杨科为什么害怕,为什么怕了还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向前移动,一股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