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养生浅谈

*导读: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是以神仙信仰为核心,所追求

的终极目标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而在成仙之前则必须做到长寿,长寿的根本是要有……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是以神仙信仰为核心,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而在成仙之前则必须做到长寿,长寿的根本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养生就成为道教体系中一个基础的和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道教在漫长历史中的发展,其中的养生学说也成长为道教文化中一个别具特色的具有完整

体系的学说。通过对道教养生术的研究,可以明确的看出,在这样一个宏大的体系中,庞杂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以道德为养生之根本,道教认为若不能涵养道德,则不可能

得到成仙的秘密,其次,才会考虑到具体的养生之技法,这是道教养生学说的特色所在。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作为一种以长生不老为追求目标的宗教,道教修炼的总纲即:在涵养道德的基础之上,先以药物求得长生,然后再以数术求成仙。在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论仙》中称: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表明了道教修炼者对于这一问

题的认识,道教的修习中,通过养生的技术而达至的长生是修仙的基础,只要循道而行,修道是可成的。

*一、养生以德为本

在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对俗》中就明确的提出修道以德为先,如若不修道德,那么修行是不会成功的,而修德的具体表现就是立功德,当回答这个问题时,他明确的说道:按玉钤经中篇云,立功为上,除过次之。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立功德的具体表现是要去积极的帮助别人,使其得免灾祸,疾病痊愈,而不是只以自己修仙为重;同时,还要以儒家忠孝仁信为立身之本,讲求尽忠尽孝,如只是追求方术,那是不会得到长生的。并且,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可以有有违道德的过错,否则,不仅不能长生,还有被夺寿的可能:行恶事大者,司命夺纪,小过夺算,随所犯轻重,故所夺有多少也。凡人之受命得寿,自有本数,数本多者,则纪算难尽而迟死,若所禀本少,而所犯者多,则纪算速尽而早死。又云,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

而欲修仙,则根据修得的成果不同,还需要立与之相应的善功,也就是说,这是需要首先在世俗社会中成为一个君子。同时,对其要求则更严厉于普通的民众。其立善之中,不可有一丝恶念掺于其中,否则就要前功尽弃重新来过了。同时,行善不可以求回报,葛洪认为欲求回报之心一起,便会失去所行善事之本心,他说道: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虽不作恶事,而口及所行之

事,及责求布施之报,便复失此一事之善,但不尽失耳。又云,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吾更疑彭祖之辈,善功未足,故不能升天耳。善功难得易失,实为修道者一大事,不能积满善功,即使是有升仙之药,也不能够修仙成功。在修仙上,积善意味着修道者一定要先在世俗社会中尽到自己伦理上的责任,而不是可以径直遁迹深山去修道。这是道教修习者有别于其他信仰者的明显标志。这样的理念,直至宋元时期丘处机依然认为:大抵外修德行,内固精神,内外功深,则仙阶可进,洞天可游矣。同时,道教修行养生长生数术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吸收儒家文化中的忠义节孝的观点,丘处机指出:舍己从人,克己复礼,乃外日用;饶人忍辱,绝尽思虑,物物心体,乃内日用。(《真仙直指语录寄西州道友书》)

*二、养生以技为要

道教修行者在现实的社会中修行,若要达到养生长生,则一定要避免一些已知的或未知的可能的伤害,一般来说,潜心修道之人,谨守老子的至极虚,守静笃,做到隐忍、低调,那么,可以把来自来社会和他人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而由自然界带来的伤害基本上是由于四时不调,五谷不和所造成的疾病,那么,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功法来进行对治。因此,道教的修行者开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功法来进行保健自身,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技术。

1、以功法为养生基础

道教的修炼方法如吴筠《元气论》所论,修道的养气长生的机制为:内心不起,外境不入,内外安静,则神定气和,则元气自至。元气自至,则五脏通润。五脏通润,则百脉流行,百脉流行,则津液上应而不思五味,饥渴永绝,三田道成,则体满藏实,童颜长春矣。这应该是道教修行的最简要的一个说明,道教的修炼功法门类繁多,功效各异,但主要的有导引、服气、内丹、辟谷等。

导引是运用吐纳呼吸的技术及与之相配合的特定的身体动作,以由此而行气,在《庄子》中,已经有所记载。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成熟的导引术。关于辟谷的技术,在道教中很早就得到了重视,在天台白云子司马承祯的《服气精义论》中说道:是知吸引晨露,餐饮风露,养精源于五脏,导荣卫于百关,即怯疾以安形,复元和而享寿,闭视听以胎息,返衰朽以童颜。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曰: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血。因轻而止之,勿过失突,復而还之,其状若咽,正体端行,心意专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闭,神周形骸,调畅四溢,修守关元,满而足实,因之而众邪自出。

内丹术在唐宋兴起后,张伯端在《悟真篇》中说道: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表明了一种对于修道方法的自信,认为通过这样一种修习内丹的技术,可以做到自己掌控自我个体的生命,这样,养生长生的追

求也就成为一种基础的成果了。

自唐宋以来内丹术成为了道教追求长生乃至成仙的最权威

的方法,通过调动起潜藏于人体中的先天能量,使得修习者可以由此养生、长生,乃至成仙。这是一种意义非凡的修炼技术,是道教修行的核心秘密之一,非常值得进行挖掘整理,使之造福人类。

2、以术数为弭灾手段

由于修道者处在一个不可知的不停变动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受到来自神灵界、自然界、世俗社会的了不可预知的干涉,有些负面的干涉甚至会威胁的修道者的生存。所以,一个修道者若希望修道最终有成,则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修道的过程不能被外界所打断,这样,预先探知来自未知世界的干涉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面对关心修道者对这个问题的疑惑与质询,认为:我等不知今人长生之理,古人何独知之?葛洪回答道:此盖愚暗之局谈,非达者之用怀也。夫占天文之玄道,步七政之盈缩,论凌犯於既往,审崇替於将来,仰望云物之徵祥,俯定卦兆之休咎,运三棋以定行军之兴亡,推九符而得祸福之分野,乘除一算,以究鬼神之情状,错综六情,而处无端之善否。其根元可考也,形理可求也,而庸才近器,犹不能开学之奥治,至於朴素,徒锐思於糟粕,不能穷测其精微也。数术的作用是试图事前探知并消弭掉来自不可知的外界的伤害力量,使得长生可以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道教数术在养生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