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于小学语文笔试命题的思考

陶家伟

语文考试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语文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改进学习、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对语文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使语文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特别对于教研员(或命题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试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教学是个指挥棒,试题走向哪里,老师们的教学就奔向哪里。我们应该通过试题的走向来检验新理念的运用及效果,用试题走向来促进教学,促进课程标准的实施。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当前小学语文命题的趋势与走向,更好的发挥评价与考试的导向功能。

当前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基础,灵活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语文“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和夯实是不可或缺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这里的“积累”,可以理解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理解和运用”可以理解为对语文基本技能的习得和培养。“夯实基础”作为小学语文考查的重要指标,要避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死记硬背,生吞活剥,要对能否灵活掌握、灵活应用进行考查。一般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考查学生语言材料的灵活掌握情况,包括拼音、字(如写字、形近字、多音字等)、词(如正反义词、近义词、成语等)、句(尤其是名言、谚语、歇后语等)、优美的段落、篇章(尤其是古诗词)等;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方法的积累情况,包括识字写字的方法,阅读、口语交际以及习作的方法等。试看下列试题:

1.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在()里写出合适的字。

那时的学习条件是艰苦的,但同学们还是能够在老师热情洋yì()的话语里,在放满风zēng()的天空中,在支起野营帐péng()的榆树林间,在开满杜

juān()花的小溪边……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如今,我们在优美和xié()的学

习环境里,感受老师的辛勤教huǐ()和良好xūn()陶。更不能gū()负师长们的yīn()切期望,一定要在知识的海洋里战胜汹涌波涛,克服重重zhang ()碍,像雨后春sǔn()一样,不断成熟,zhuó()壮成长。

这道题中的拼音音节,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可以写出多个同音字,无法判断学生对字词是否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而放到这段话中考查,学生必须在多个同音字中进行甄别、分析,选择使用正确的字词,达到养成正确写字用词的习惯。

2.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

①威武雄()②()武扬威③义愤填()④()羞成怒

⑤如火如()⑥人()马翻⑦气()汹汹⑧严词拒()

敌军官(),提出了进城“搜查”的无理要求。我()的中国士兵()。日军(),首先向中国军队开火。我守桥官兵(),奋起还击,打得日寇(),抱头鼠窜。但日本侵略军亡我之心不死,不断(),挑起事端,攻击中国军队。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地展开了。

积累怎样考?还要以积累的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积累的目的一是丰富语言的内储,从而丰富语言的表象,比如词语的积累;二是培养语感,厚实语言与文化底蕴,比如古诗词的积累。因而积累命题跟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比如这道题依托课文《卢沟桥事变》的内容,设计语言运用的环境,考查学生对词语的准确理解程度与运用能力。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记忆一定量的成语,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

3.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有这样一则笑话:在乡间的一堵围墙边,一些人经常在那“内急”,弄得臭气熏天。于是有人在围墙上写了一行字:男女老少等不得在此大小便。可是那些不讲卫生的人依然如此,还振振有词地说可以在这里大小便。你知道写字的人和不讲卫生的人是怎样读那行字的吗?(加上标点符号)

写字的人这样读:男女老少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不讲卫生的人这样读:男女老少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从这则笑话中,你悟出了什么?

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符号、句子表达及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等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运用。

上述三道题的考查,说明了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灵活、有效地掌握

基础知识,要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不要机械地死记硬背。

二、内化文本积累,凸显文本学习价值。

“课本课本,教学之本。”课本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为语文的教和学提供了典型的例子,对学生学习内化语言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语文考查试卷命题中,完全照搬课本固然不可取,但完全脱离文本,忽视文本存在的价值和作用也是不可取的。因此,课文的关键词句、精彩语段、古典诗词,仍然要求学生学习、理解、运用乃至择要记忆。在命题中,要充分考虑内化文本本体的要素,将其有机融入试题当中,考查“积累、感悟、运用”的效果,以凸显文本的“例子”作用,凸显文本学习的价值。以下试举几例进行说明:(一)强调文本学习、积累的有效。

1. 小学语文课本收录了100多首古诗词。从内容看,有描绘儿童生活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有状物抒情的:如“碧玉妆成一树高,”;有表达亲朋友谊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有揭露当时封建统治者醉生梦死的,如“,直把杭州作汴州”;有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如“,”就说明了“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这个朴实而深刻的道理;有表现诗人强烈爱国之情的,如杜甫的“,”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欣喜若狂的心情。

2. 我们的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图文精美。在课文中,我们看到了拉萨的天空,呼吸了草原的空气,欣赏了三亚的落日,感受了黄土高原那的安塞腰鼓;认识了的哈尔威船长和被称为的科学家钱学森。从《山谷的谜底》懂得了,在逆境和压力面前,的哲理,从“,黄雀在后”这一动物界有趣的现象中,明白了做事

这样的道理。

在平时对文本的学习中,学生学习词语,背诵课文,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关于这方面的考查,以前多是采用“默写课文内容”“填写合适的词语”等单一化的简单迁移式的考查方式。上述两题,特别地关注文本学习、积累的有效,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相关知识的积累,更考查了学生对课文是否真正的理解。而且考查的灵活性很强,覆盖面也比较大。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内化语文能力。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课文《》。鸿: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

画;“鸿”字的第九笔是;用“鸿”组两个词、。

2. 回忆课文《秦兵马俑》,写出下列词的意思,再说说你是用什么什么方法弄懂的:

在“享誉”的意思是,“惟妙惟肖”的意思是。这两个词我是通过方法弄明白的。

3.(课内阅读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比如:1.抓住文章的题目来体会;

2.抓住主要事件或主要内容来体会;

3.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来体会。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第种方法,通过,体会到了。

上述三道题,依托文本,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语文能力。三道题分别从查字典、理解词语、阅读感悟等方面给予学习方法的提示。

三、加强整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加强整合,要努力通过整合,在有限的试题中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加强听、说、读、写等能力之间的整合,力求全面、综合地测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如:

1.听力测试:

当我老了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的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请不要责备我。还记得小时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

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青有力的手搀扶我,就像你小时侯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报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1)你认为文中的“我”,是指父亲还是母亲?或者泛指父母亲等长辈?为什么?

(2)听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2. 口语交际:

你还记得你们班在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的情形吗?请你写几句你和同学的对话,在对话中要体现你发布了什么新闻、你是如何收集的、谁发布的新闻最好。

3.请画出不规范的字,再把正确的写到括号里,然后填空:

上述题目“一题多能”,综合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一题考查了倾听、理解内容、思考分析、情感态度等;第二题既考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效果,还对口语交际、信息的收集整理等进行了考查;第三题则是综合考查了修改错别字、口语交际、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等能力。

(二)加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的整合,努力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深层次的素质。如:

1. 口语交际:

班主任陈老师因病住院了。如果小明和几位同学一块去探望她,想想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5句对话。

2.(阅读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短文后得到的启示。

3.(阅读题)联系本文或《鲁宾逊漂流记》,谈谈如何才能克服生命旅程中的危机四伏?

4.回忆这学期你参加过的语文实践活动,选其中的一次按要求填表:

四、联系生活,凸显语文的应用价值。

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要通过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情况,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注意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或进行语言积累的情况。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培养和提高。这就决定了语文评价也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语文命题要生活化。语文考试要有语文味,也要充满生活味。如:

1.请写一条你收集到的对联。

2.“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是赞美桂林自然风光的俗语。有一句俗语赞美柳州的棺材与苏州的风景、杭州的丝绸、广州的美食一样全国有名,你听说过吗?试着写下来。

这两道题提示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出题能够紧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同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试题中多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实际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观念的形成。如:

1.当前一些广告滥用谐音,请恢复下列成语的本来面目:

天尝地酒(白酒)默默无蚊(灭蚊)

食全食美(饮食)咳不容缓(药物)

2.小明沉迷于上网,成绩一落千丈,他爸爸想请你帮助劝劝小明,你打算怎样说?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3.请给学校的花圃设计一句温馨的话语,引导大家爱护花草树木。(或:为三江的旅游

资源写几句解说词,为融安的金桔或者柳城的牛腊巴、蜜桔节写几句广告词等)

4.下面是一幅图书广告宣传画。观察画面回答:

(1)这则广告介绍的书名是:《》。

(2)出版社编写这套书的用意是:

(3)“100%精品”说明这套书;“75%价格”说明这

套书。两个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

五、关注差异,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命题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差异,尽量照顾各层次学生的差异,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考试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全面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拓宽试题思维的空间,尽量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发挥独特见解的机会,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努力体现试题的层次性,尽量设计多层次的试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如:

1.请写一句你最喜欢吟诵的名言警句。

2.针对乱倒垃圾的现象,请你也来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要注意通过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人们的善心和良知)

3.除了《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我还读了《西游记》中《》《》这些故事。故事中有一个神通广大的美猴王,他就是。提起他,我的头脑中会蹦出这些词语:、、、。

4. 下面是两道作文题,请选择一道你觉得合适的完成。(两道作文题的难度不同,具体要求不同)

六、软化习作要求,保护习作热情。

“习作”是语文试卷的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考察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的能力,还可以考查观察事物、整理辨析、思维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作文试题命题太多、束缚太多、老路太多等问题,缺少创新意识,学生不能自主作文,不能自由发挥,而且题目大多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知识实际,所以佳作日渐稀少,最令人难过的是学生的习作热情的日渐消减。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以课标要求为依据,结合当前的习作教学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从以下一些要求来编拟习作命题:

1.依纲扣本,贯彻年段教学要求。

“纲”指课标要求,“本”指教材中的习作训练。既要不增加难度,又要合理、综合地贯彻对习作的考查要求。确保既能体现考试与日常教学的合理有效的衔接,又能满足学生接受挑战、开拓思维、激发兴趣的要求,达到有效考查综合能力的要求。

2. 降低审题难度

近两年的小考作文题,即实体已比较明显的考题,一般也写出提示语,来帮助考生打开思路。如:

我是迷

要求:你最爱好什么?是画画,下棋,练书法,剪报,还是跳皮筋,踢足球……

你为什么对他那么着迷?是增长知识提高技艺,还是受到了启示,感受到了乐趣?请选一件写来。

认真看题思考的学生可以都看出,这个要求几乎就是习作的提纲:先写自己的爱好,再写爱好的原因,这样的作文题审题就不难了。

3.题材贴近学生生活

考试作文不能是毫无指向的自由写作,否则难以统一评分标准,同时还要防止学生套用现成文。因此既要有一定限制,又要有启发性,使学生有事可叙,有人可记,有景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所以,习作命题要非常贴近学生生活。

这里的“贴近生活”,指的是拟题的内容是学生在家庭生活、课外生活、

学习生活、集体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拟题的形式是学生日常习作的表达方式。如:

“又笑了“

笑,是人常有的表情之一。笑,是单纯的表情,但每一个微笑都有一个故事。本次作文不是让你单纯的进行人物笑的表情的描绘,而是让你写出这个人(或一群人)产生笑容的原因、经过。因为这样的笑包含更多的意义——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勇于钻研、珍视友情、孝敬长辈、热爱国家、关注社会等等…

4.话题作文,引领自主习作。

可能是受到近几年来中、高考作文的启示,“话题作文“也成为了小学习作训练和习作考试的趋势。从目前呈现的效果来看,话题作文具有紧扣时代脉搏、富有新鲜感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贯彻了《标准》精神,不限死学生,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独立设想、自己熟悉的感觉,易于学生自主习作和个性化的表达。如果学生平时训练有素,完成起来也应该会得心应手的。

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提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因此,想对话题作文有快速而准确的把握,就要抓住话题作文的特点,对话题作文的材料、提示语、题干(含话题)、注意事项等各个部分作认真的审读。而审题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

合作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必然要求,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你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和体验吗?如:合作学习讨论,合作解决难题,合作制作手抄报,合作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合作完成科学小实验,合作参加竞赛、演出……请选择一件你与别人合作的事来写,要写出你感受到的成功、快乐或喜悦,题目自定。

5.想象习作,拓展习作思维。

想象类作文命题是近几年新出现的类型。这类题型既可以考察学生的的习作能力,还可以考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展示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空间。

但是,近两年考试中也发现了不少的习作“想象”出现“胡思乱想”“胡编乱造”的负面现象。因此,对“想象作文”的内涵和内容,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想象作文包括续写故事、扩写、改写、看图作文、幻想作文等。如:(1)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不少的“文包诗”的课文,如《黄鹤楼送别》《但愿人长久》等,这些课文诗文并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你选择一首合适的古诗词,发挥你丰富的想象,也写一篇“文包诗”的故事。

(2)看漫画《妈妈,他们不识字吗》。要求领会画意,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画题中的“妈妈,他们不识字吗”,显然是小女孩问的,针对的是无视标牌、践踏草坪、抄近路、图方便等现象。对此,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这就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密切相关了,还涉及社会公德、自我约束等诸多内容。如此命题,以前虽然不乏其例,但结合当前的思想教育,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还是十分可取的,学生也有内容可写,他们的看法、想法,尽管有深有浅,但都不致偏向脱轨。)

(3)“假如我是”

要求:在横线上填上你想象的内容。写成一篇发挥想象的文章。想象要大胆,情节要合理,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表达上要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数在400字左右。

七、淡化应试拘谨,渗透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学生对考试总是或多或少抱着被动、紧张的消极心态,与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的要求相矛盾。新课改理念下的的命题,应努力改变这一局面,要在合理控制试题的难度的同时,努力体现试题的“人文性”,尽量拉近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考试的乐趣,致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比如,可以尽量使考试内容趣味化,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考查方式,努力增强题目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考试的兴趣;尽量使试题要求人性化,改变题目要求的提法,如采用第一人称:“我是阅读小能手”、“我是病句好医生”等,以增强试题的亲和力,拉近试卷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题目中还可适当地出现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或温馨提示,如“看谁医术好”、“积累你最棒”、“努力做个小作家”等,以激发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尝试试卷形象化,在试卷中设计一些插图,力求让试卷图文并茂,努力将抽象的试题感性化,使学生觉得试卷生动、有趣,如在试题中增添一此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小图案、卡通人物等。

总之,当前小学语文考试的命题要努力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要力求通过考

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柳州市2008年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建议

一、明确复习目的:

考试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改进学习、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这一意义上理解,我们将要组织、进行的“毕业复习”,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毕业考试”,而是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以往语文学习中遗忘了的内容得以恢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得以巩固,零散的知识藉此机会得以系统化、网络化,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语文学习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从而形成语文综合能力,培育语文素养。

因此,毕业复习不是机械地重复过去的练习,而是要教方法、抓规律,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以新的视角对语文学习进行再认识,开展新的实践活动。

二、把握复习内容: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实际,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毕业复习主要是针对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进行。按照惯有的考试及划分常规,毕业复习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阅读”“习作”三大板块。其中――

“基础知识”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词语、句子、背诵积累、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与生活”);

“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复习只是一个加强、提升的过程,复习时重点放在主要读写方法的迁移运用和重点训练项目的整理巩固上。

“习作”:遵循“多改精写,改中悟写,写中修改,以改促写,适当拓展”的原则,重点是让学生复习记叙文、想象作文、应用文的写作。

三、落实复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声母表;根据大写字母写出小写字母或根据小写字母写出大写字母;给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读拼音写汉字(词语或句子)等。

2.识字写字:

通过归类把难记、易混、易错的汉字集中分辨、识记等方法,使学生巩固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2500个常用汉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比较熟练地掌握使用字典的方法,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形近字、多音字组词;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或义项;强调写字要求,特别是在田字格中的书写及整体卷面的书写要求。

3.词语:

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会识别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带有感情色彩的词;会用一些常用的关联词;会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或写话;能够从课文、“诵读与积累”训练、课外收集三个方面,对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对联等进行积累、理解与运用。

4.句子:

联系课文或具体的语言环境,对句子进行理解对错的判断;修改病句(包括缺少成分、用词不当、语序不当、配搭不当、前后矛盾等);按要求改写句子、扩写句子;根据要求造句;给排列错乱的句子排序。

另外,应对陈述、疑问、感叹、反问、肯定、否定、设问、打比方、夸张、拟人等修辞知识进行相应的复习。虽然现行教材对修辞手法的学习不作具体要求,但它们会影响学生的分析、理解、运用和表达。我们应把握好两点:一是学生能够理解体会到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二是能够简单仿写这样的句子。

5.背诵积累:

课文课后练习要求背诵、默写的段落,“诵读与积累”中的内容,课本中应背诵、默写的古诗。

6.口语交际:

掌握“口语交际”日常教学中的基本知识、技能,记得训练过的项目内容。

7. 综合性学习:

对单元训练中的“语文与生活”的内容知识、过程方法等有基本的理解和积累。

(二)“阅读”方面:

复习的重点放在主要读写方法的迁移运用和重点训练项目的整理巩固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1.词语的理解: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与同类词语比较,找出同义词,换词理解;先分解词语,逐个解释字义,再综合理解。

2.句子的理解:认真阅读,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给句子换个说法,理解句意;联系自己的实际和积累,理解句子的意思。

3.文章的中心句:能够找出文章中的中心句,帮助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题目入手,进行拓展;把各段段意连起来,进行整理;记事文章用“要素串接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几个要素来概括;抓住重点段落,提炼主要内容。

5.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顺序:记事类文章的事情发展、倒叙、插叙、补叙等;其他类文章的时间变化顺序、地点变化顺序、先总后分顺序等。

6.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进行思考,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思考分析含义深刻的段落、句子、词语,进一步深入领会;分析文章的题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7.分析文章的过渡和照应:能够找出过渡句、过渡段、前后照应之处,并理解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8.揣摩文章的描写和抒情:能够基本理解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场面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段及其作用。

9.对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能力:记叙文――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说明文――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习作”方面:

从内容上看,重点是让学生复习记叙文、想象作文、应用文的写作。对记叙文的复习,要特别重视训练学生表达真实感受的能力;想象作文,要注意想象的内容丰富、形象;应用文的训练,可以以书信、读后感、调查报告、说明书、建议书等训练为主,注重实用价值,注意书写格式。

从技能上来看,要注意对审题、选材、表达、修改习作等方面的指导。

四、掌握复习策略:

1.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计划中必须体现复习内容、复习要点、时间进度、复习形式或手段、复习效果的预设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复习工作能够有序、合理、有效地进行。

2.注重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我们要区分好“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关系,认识到毕业复习不是机械地重复过去的练习,而是要教方法、抓规律,目的是对旧知进行系统的梳理、巩固和再提高。

3. 设计精当有效的复习练习。复习训练的设置,要采用“基础知识扎实练、重点知识重点练、关键知识突出练、易错之处有意练、难点知识反复练”的策略。复习中既要考虑到复习的系统性,又要切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既要加强针对知识板块的单一式训练,又不能忽略“模拟考试”似的综合性训练。特别强调,每一次训练都必须重视训练结果的反馈、评价。复习练习的设置,应充分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千万切忌过分依赖图书市场上所谓的“复习题集”,千万切忌采用漫无目的、只求训练数量的机械的“题海战术”。

4.抓好“补缺补差”工作。毕业复习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重“补缺补差”工作。“差生”之所以差,就是因为以往的学习出现了“缺漏”,毕业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把这些缺漏的知识补起来,引导他们真正牢固掌握。

5.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调节。一是切忌“疲劳战术”,注意控制复习时间,每天复习的量不宜过大,应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来把握;二是采取灵活、有趣、多样的复习组织形式,如“小竞赛”“语文游艺园”“攀高峰夺红旗”“病句错字小医生”等等;三是根据复习实际情况随时灵活调整复习计划和内容。

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57153697.html, 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作者:朱莉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7期 德育课作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都没有实现这个预期目标。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已逐渐受到德育教师的欢迎。明确其使用意义,根据案例选择的原则,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实现案例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积极导向作用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还依照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远远的脱离了实际,达不到对学生预期的教育作用。而案例教学法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僵化空洞的状况。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德育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口述、文字、音像等教学手段,经过精心的策划,在教学中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事件的情境中,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使学生从中学习课程的基本原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课堂上的举例子,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对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教育,案例都在整个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一种定型化了的教学方法,有其特定的操作程序;而举例子只是在授课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存在,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德育教学课堂上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作为主体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输入,学生作为客体,处在被动的状态,积极性不高,没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课前需要负责资料的搜集和查找,而且上课时也需要在理解资料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见解,并予以总结。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这个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教师与学生频繁互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实际能力 德育教育的课本,理论性比较强,与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联系较少。把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实际上也是把社会典型例子引进了课堂,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抽象的德育教育知识更加具体。这些生动、真实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与生活真切贴近,对社会有更加深层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为了迎接新工业革命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挑战,同时为了适应由于公共问责制的兴起、人们更加关注教育投入的回报与实际产出的现实需要,成果导向教育(OBE)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作为教育强国的美国,人们对其在科技方面的贡献及表现并不满意,例如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联抢先发射成功等,人们开始反思教育的实用性以及教育成果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OBE在1981年由Spady率先提出后,以惊人的速度获得了广泛重视和应用。经过此后10年左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仍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2013年6月,我国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成果导向教育及其实施架构 1、什么是成果导向教育 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OBE强调如下4个问题: (1)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 (2)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

(3)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 (4)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这里所说的成果是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结果,是学生通过某一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它具有如下6个特点:(1)成果并非先前学习结果的累计或平均,而是学生完成所有学习过程后获得的最终结果。 (2)成果不只是学生相信、感觉、记得、知道和了解,更不是学习的暂时表现,而是学生化到其心灵深处的过程历程。(3)成果不仅是学生所知、所了解的容,还包括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 (4)成果越接近“学生真实学习经验”,越可能持久存在,尤其是经过学生长期、广泛实践的成果,其存续性更高。(5)成果应兼顾生活的重要容和技能,并注重其实用性,否则会变成易忘记的信息和片面的知识。 (6)“最终成果”并不是不顾学习过程中的结果,学校应根据最后取得的顶峰成果,按照反向设计原则设计课程,并分阶段对阶段成果进行评价。 从如下5方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OBE的涵: (1)OBE强调人人都能成功。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但不一定同时或采用相同方法。而且,成功是成功之母,即成功学习会促进更成功的学习。

浅谈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寻找教学过程中的幸福感 —浅谈“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摘要:教师的精神压力与教师重视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的教学过程是造成教师缺乏幸福感的重要原因,教师的就是压力会导致教师迷失自我,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个人价值,还会导致学生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不全面甚至失衡。教育需要情感,教学过程中情感投入是获得幸福的根本方式。教师的情感分为:对教学工作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师主导情绪状态。为了能更好的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幸福感精神压力情感因素教学过程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那么,幸福感的获得对于从事这项职业的人来说是巨大的吸引,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师的幸福感正在流失,导致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获得幸福的渠道也是多样的,下面从教师个体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来分析教师幸福的获得. 一、导致教师缺乏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及其引发的后果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教师的各种考核、要求, 成了教师的一种沉重负担,他们所面临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却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造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从而钝化教师自主研究意识的创造精神,引发职业倦怠,阻碍教育的发展。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把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文化成果传递给下一代,联系着人类的过去和现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精心培育下一代,引导、启迪学生去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从今天通向明天,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的枢纽。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教育目的的实现要通过教师;学生知识的传教,能力的培养,体力的发展,要依靠教师;学生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优良品质的形成,观念、信念、世界观的确立,更离不开老师。可见,学生成长过程处处体现教师的劳动。因此,人们贯以用“教师像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培育着祖国的下一代,从幼苗到绿树成荫,开花结果”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以上所述的本是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可这些重要性却在无形中如一座大山压在教师的心上。这也是造成教师精神压力的重要原因。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教师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任务是艰巨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更

当前教学评价的特点

当前教学评价的特点屯升学区潘银

当前教学评价的特点 屯升学区潘银 教学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小学课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督的作用。因而,教学评价改革在一定意义上便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需求的变化呈现出动态性特点,教学评价便需要不断地变革。 我国目前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以测试为主,其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评价内容与指标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例如,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手操作能力、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合理的学习方法等,教学评价涉足较少,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些方面的相关评价。 (2)评价重在学生群体的共性和一般趋势,忽视了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尤其会忽略那些文化课学习平平,但绘画或音乐等方面有天赋或特殊才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3)评价主体上,仍以自上而下的评价为主,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被忽视,学生处于被动的消极地位,是时,也缺乏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年级与年级间学生的相互评价等多源评价。 (4)评价结果上,过分强调终结性结论,而忽视了学生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不能起到结果应有的促进与激励作用。并且也忽视了科学化的结果反馈,只注重表面的成绩之差,如90分与89分的1分之差,往往成为教师、家长批评的依据。 (5)评价方式上,过于注重“量化”而忽视了“质性评价”。多采用传统的纸笔方式,缺少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导致评价过程封闭、静态化,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 “对比见真知”,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国外的一些教学评价上的得力措施。 德国在评价方式上的改革主要有:评价应有利于促进积极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点击数:4167 更新时间:2008-03-24】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教师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能左右其它因素的因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的“好学”的气质、充盈的知识、成熟的经验和对学生的真挚的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激发学生求知的热忱。 “好奇”似乎是人的一种“本能”,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索上来。换句话说,就是帮助学生把一般的好奇心发展为对知识的渴望——求知欲。这是智育的最根本的措施。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生活,给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师,往往是那些能唤醒我们理智的、兴趣的、激发起对知识探索热忱的教师。 对于思想上怠惰的学生,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打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乐于思索。对于虽有兴趣但不属于课业的学生,教师要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对课业的学习上,这需要教师有相当水平的教学艺术。 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忱呢?教师本人应有求知的热忱,具体表现在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孜孜不倦地钻研所教的学科。同时,教师要善用教材,在教课时只把教科书作为引向问题和提供解答问题的材料,而不能让它左右教学的进行。否则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僵

化。此外还要随时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种求知欲,学生就可以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学习上的被动,意味着思维的停滞、理解的缺乏和好奇心的消失,把学习由乐事变为苦役,这与智育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有一定的方法。从教学的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学习任何学科,“入门”也好,“升堂入室”也好,教师不要打开门让学生进来,而是把这些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学生有了钥匙,自己就能把门打开——积极思维,解决问题。或者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把着手教”,要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去摸索前进,不是“莫把金针度与人”,而是要把金针交给学生。从智育的角度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或学会怎样学习,比只教给他们某些知识更重要。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措施为: ①教学生使用学习的工具,如利用网络信息,查字典,使用其它“类书”等等。 ②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用解剖麻雀的办法,通过典型的教材,让学生掌握学习这一单元教材的全部过程。 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用“发现法”学习。

教学设计: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教学设计 实验学校:陈诗楠【知识目标】 识记:价值观的含义、性质及作用 理解:价值观有正确错误之分,导向作用也包括促进和阻碍作用。 运用: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于我们人生和实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理解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基础上,自觉树立并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人生价值。 (2)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学生在学习时,应当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从而推倒出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提升用已知解决未知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从而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点:价值观对社会和个人的导向作用。 教学难点: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理念】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理解价值观对于人生的导向作用。以及对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教学过程】

一、配乐朗诵导入: 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而叔本华却说人生就是一场悲剧。马克思又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我也常常在想,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是价值,什么又是价值观呢? (PPT展示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设计意图:引出价值观的含义及本课课题 二、探索新知: 环节1:播放时事新闻“叙利亚难民危机”以及德国对这一问题的行为过渡:从年初至今叙利亚难民问题持续升温,这不仅仅是叙利亚国内的灾难,它引发了全体阿拉伯国家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而面对这一灾难,我们看到了德国的人道主义关怀,看到了德国的大国形象,而也有所谓的大国确实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态度。 (播放视频:美国对于叙利亚难民的态度) 学生根据捕获的视频讯息,自主学习,将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价值观正确 与否 行为选 择 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德 国 美 国 设问1:为什么不同的国家对同一问题的评价不同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模板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浅谈、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 提纲: 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思想观念至关重要。能不能转变陈旧观念,接受最新理念,决定着能鳆否胜任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本文拟就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作些浅谈。 一、必须坚持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这一思想有它的客观必要。 二、必须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内因,老师和一切教育环境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起决定作用。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然会体现出来,学生进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肯定与老师的巧妙引导分开。 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应该是径直的过程。教师的引导应该让学生明确干什么,并以极大的热情、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学习主体产生巨大作用。 ?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都对新世纪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体系,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设备的水平等等。在众多因素当中,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在各种观念中又以学生观、老师观和师生观为主,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影响着教育质量,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前途。 应该说,我国的教育观念一直在发生变化。我国教育传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导,儒家经典更把天、地、君、亲、师并列,强调了师道尊严。近几十年来,专家提倡师生民主平等的合作研讨学习,变原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形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变化是巨大的,但教育观念本身是动态的,会不停地发生变化。本文试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作些探讨。 一、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巴城中心幼儿园顾华琴 经过几年的改革,新课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对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由于对新课改教学本质问题还缺乏理性的认识思考,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了一些困惑,老师现在不知道如何教幼儿了,不知怎样上课好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敢说出正确的答案,说了就是灌输教法,似乎只有从孩子的嘴里说出答案才是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的。于是乎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在课前拼命丰富知识教,在课中却轻松的发问,饶着弯子引导孩子说出想要的答案,一些课变成教师问幼儿答的智力竞赛活动似的,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每个问题后都要追加一个为什么,好像不问为什么就不能拓展孩子的思路,就不是求异思维,不符合新课改的教法,以至于有的问题把孩子问得目瞪口呆。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重视课堂的表现形式忽视教师教学的作用,有些教师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就是新课改的表现形式,似乎无之就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课堂热闹非凡:分组讨论、操作探索、自主表演……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使我们眼花缭乱。教师忙于追求一个个异彩纷呈的“自主形式”,忙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热烈、活跃”的自主气氛,却放弃了自己指导、引领与点拨的作用,这些看似让课堂有了盎然生机,而实质上是一种“牧羊式”的教学。在此,本人认为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 场景: “哇,这个我认识是国庆阅兵式。”王池发出惊喜声音,他的声音立刻引来了另外两个小男孩,区角里马上热闹起来: 这个说:“这是长驱10火箭导弹我认识”,那个说“这是水兵方队多神气呀”,“看这是无人机,就是没有人驾驶的飞机,是我们中国造的”……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把阅兵十大亮点的图片都说了一遍,而且你争我抢地说,表达的积极性很高,也非常主动,脸上带有一份自豪。 分析与反思: 以上场景中的几名女孩和男孩,都是比较内向不太愿意表露自己思想的人,学习也不是很有兴趣的孩子,引导他们表达时往往也是声音细细轻轻的,脸上总带有一丝紧张和不乐意,从不主动发言。为什么在这两个场景中,他们的表现却判入两人,细细地一想,我感悟到了情景式的轻松学习环境给了幼儿表达的勇气,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大胆表达。因为这个环境是轻松的、没有压力,这个环境为他们创造了表达的空间,有东西可讲。环境与孩子的表达是共存的,孩子依赖环境而发展表达,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表达、学习的发展与成长,环境与孩子的学习、表达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应创设适合幼儿学习、表达发展的情景性环境;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形象性、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的学习、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一、架设循序渐进的阶梯 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结构为主线,以教学过程为媒体,对所教内容进行再加工、再组织,编导出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幼儿的认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导向 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徐国东 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监控、导向、激励、促发展的功能,试卷的命题改革也成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中,我们从试题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改革。 一、试题内容源于新课标,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评价既要关注“三维目标”,又要落实“五大块面”;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又要延伸课外积累,渗透到生活、社会之中,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1、落实“三维目标”,体现语文评价的新导向。 《课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体现评价对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看似较“虚”的隐性目标要现实化,渗透于显性目标的考察之中。如:“这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最不喜欢哪个人?并说明原因。”“读了短文,提出你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问题?”“短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能引起你的注意,如果在平时,你会摘抄些什么?”“加点的字你将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这样的试题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这一认知过程。 2、渗透综合性学习,构建语文评价的新格局。 《课标》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设置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要改变在以往考试中“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被忽视的局面,增设这两方面的客观试题。如:下面是小红到水果店买香蕉时和售货员阿姨的一段对话,请你补充完整。 阿姨:小朋友,你好!小红:。 阿姨:你想买点儿什么?小红:。 阿姨:。小红:。 阿姨:。小红:。 阿姨:小朋友再见!小红:。像这样的“口语交际”类试题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可渗透到其它试题之中,又可单独测试。如:我们学了许多有关环保的文章,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份“保护母亲河”的活动规划。这样的试题考察了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 3、衔接课内与课外,凸现语文评价的新特色。 《课标》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试题内容要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表达、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如:“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根据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电视剧主题歌歌词。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有“桃园三结义”的、、,有智慧的化身,“青梅煮酒论英雄”中的“英雄”指的是和。请写出家乡与这部名著有关的古迹。这部小说与、、并称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这样的试题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出来,将视野延伸到课外,达到语文教学课内外衔接、

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德育课作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都没有实现这个预期目标。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已逐渐受到德育教师的欢迎。明确其使用意义,根据案例选择的原则,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实现案例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积极导向作用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还依照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远远的脱离了实际,达不到对学生预期的教育作用。而案例教学法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僵化空洞的状况。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德育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口述、文字、音像等教学手段,经过精心的策划,在教学中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事件的情境中,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使学生从中学习课程的基本原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课堂上的举例子,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对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教育,案例都在整个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一种定型化了的教学方法,有其特定的操作程序;而举例子只是在授课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存在,没有固定

的操作程序,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德育教学课堂上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作为主体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输入,学生作为客体,处在被动的状态,积极性不高,没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课前需要负责资料的搜集和查找,而且上课时也需要在理解资料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见解,并予以总结。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这个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教师与学生频繁互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实际能力 德育教育的课本,理论性比较强,与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联系较少。把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实际上也是把社会典型例子引进了课堂,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抽象的德育教育知识更加具体。这些生动、真实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与生活真切贴近,对社会有更加深层而具体的了解,学生再遇到此类问题时,就懂得如何运用课堂所学的知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的实施与思考(终稿)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实施与思考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得到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任重道远,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及工程教育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成果导向,悉尼协议,教育改革,高等职业教育。 正时“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正在实施成果导向教育,参照“悉尼协议”开展专业建设,努力进行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高等职业教育和工程教育的改革,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学生期望与能力、学生素质养成与人文关怀和就业岗位目标上,不断总结和分析,改进教育教学目标、设计和方式方法,最终以学生合格完成在校学习和就业为初级成果,以学生掌握相关能力为中级成果,以学生能服务社会为中后级目标,顺利完成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参与国际就业与职业发展为最终成果。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不是否定传统教育的新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去服务学生,不放弃每个学生,个性化评定学生,让学生享受教育的成果,让学生有能

力去适应未来,是负责的、具有吸引力的、具有欲望的和热情的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毕业之后取得的成果,关注度不仅在校内,也在校外,真正做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跟踪和反馈并持续改进与诊断,这是传统教育教学所做不到,更加关注教育投入与实际产出的现实需要,也是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深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实施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符合国际国内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正是不断的去学习和去总结才会发现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可行的。黑龙江职业学院从2014年开始认识和学习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到2015年决定实施在不同专业开始试行,到2017年不断总结成果 导向教育理念的实施经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国际化的,多元化和本土化去实施,要更新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明确目标和核心能力,专业深入校企合作,合理确定知识能力目标,教师要总结传统教育方法和经验、精心设计教学和合理把握每个学生,要鼓励和提高每个学生,全院联动;能力培养强调跨领域学程,开展不同模组的教学,不再限制学生的跨专业学习,实施过程中持续总结改进。 1.课程设计与教学清楚聚焦,最终学习成果(顶峰成果)既 是OBE的终点,也是起点。充分考虑社会、院校、学生,教师、家长和单位的要求和期望,专业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教师整合知识,

浅谈教师如何把握“教是为了不教”

浅谈教师如何把握“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育观中的角色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驯龙镇建设九义学校谢俊王晓敏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冰心老人曾经说叶老是一座高山,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就是这座山的富矿。在他写下的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论和书简中,“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一直贯穿其中,成为叶老语文教育观的核心。所谓“不需要教”,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能理解并独立运用某种知识,形成相关的习惯、能力。通过何种渠道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呢?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可见,新的课程由过去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上。教师的角色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要达到“不需要教”的目标,实际上对“教”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叶老认为,关键是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好”和在“教好”中教师的角色问题。那么,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观中,教师是怎样把握好这一角色呢? 一、变“主讲”为“主导” 正确理解、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指出,旧的语文教育思想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存在。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讲”,是“主角”,而学生则是“听众”,是“配角”。课堂教学以传授式、注入式为主,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谁装的东西(知识)多,谁就被认为是优秀的。这就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风气,不利于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需以学生为主体,确立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叶老认为:“教是帮助学,而不是代替学;讲是指导练,而不是代替练;教师发挥主动作用是为了强化学生独立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不是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恰巧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叶老指出,“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所谓起主导作用,并不等于我说了算。教师认准了并且遵循了教育规律。凡有关对学生熏陶、启发、训练各方面时时处处用心着力,这才是起主导作用。”“如是教师真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亦免处于被动地位矣。”“他们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我决不滔滔汩汩的一口气讲给他们听,他们尝试过了,我才讲,可是我并不逐句逐句的讲书,我只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和综合”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只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叶老自己上课的时候也一扫旧式语文教育那种注入式的教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他还在不少文章中谈到,要“揣摩”,要“设问”,“文中讲的若是道理,问问是怎样的道理?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个道理?文中讲的若是人物,问问是怎样的人物?用怎样的笔墨表现这个人物?”这样做,就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获取知识的真正主人,成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主人。 二、变相机诱导的辅助者 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精心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质疑的过程,这是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叶老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要相关键之处,察合宜之时。“机”是指学生思维的走势。教学之“机”,有赖于教师悉心观察学生思维的走势,为诱导铺设了成功之路。叶老说:“学生思之而不得,则为明讯之。”“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学生不能总是坐着听,要促使他们多“动天君”,“自动求知”。 按心理学讲,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生疑”对学生来说,既是刺激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奋发学习的动力。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进入了“愤”“悱”的境地。学生能针对教材提出疑问,便是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开始。所以,叶老说:学习语文需要靠学生自己“动天君”、“用心

教学质量评价解析(doc 7页)

教学质量评价解析(doc 7页)

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和教育功能。评价如果搞不好,不仅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拦路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依据新的理念实行多维教学评价,将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学生乃至学校的全面发展。 转变传统评价观念,创建多维评价体系 传统评价观念认为,评价就是一种检测,通过评价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重在对知识结果的评价。这种评价观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关注结果,忽视过程;评价内容单一,过于重视学业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忽视定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过于依赖教师评价,忽视其他参与者。 新课程理念认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可见,新理念下的评价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评价观。不仅要评价学业成绩,更要推动人的潜能开发;评价

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还要有学生以及其他参与者的相互评价。 在新的评价理念下,我们需要转变评价观念,积极构建科学系统的多维评价新体系,对教学进行科学、系统、准确、综合的过程性评价。 评价内容多维。在对教师评价时,要摒弃只评价教师教学成绩的陈旧做法,而依据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等进行多维的过程性评价。同样,在对学生评价时也不能单纯以一张试卷来确定学生的优劣,而要综合评价学生平日的各种表现,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意发展、身心健康、特长发展”等多个方面,再结合“质量检测成绩”从“德、智、体”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评。 评价主体多维。学校在评价师生时,评价主体既要有教育管理者,也要有教师、学生,同时还要有家长等各方主体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改变单纯他评的评价方式,科学地加入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让评价真正变得科学、全面、客观。 评价方法多维。传统的评价方法多以纸笔测验为主,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编制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的公正性,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如评价的内容与真实的生活内容脱节,不适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不能科学、准确、有效地进行综合评价。

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l~7小题,其中l~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追溯.(shuò)冗.长(rǒnɡ)栖.息(qī)锲.而不舍(qiè) B.虐.待(nüè)谩.骂(màn)奢侈.(chǐ)猝.不及防(cù) C.伫.立(zhù)憎.恶(zènɡ)横亘.(ɡènɡ)悲天悯.人(mǐn) D.沮.丧(jǔ)聆.听(línɡ)拘泥.(nì)韬光养晦.(hùi) 答案B。A项“追溯.”的“溯”应读“sù”;C项“憎.恶”的“憎”应读“zēng”,“横亘.”的“亘”应读“ɡèn”;D项“韬光养晦.”的“晦”应拼写为“hu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 ..的一项是( ) A.绰号贻误销声匿迹死心踏地 B.秀颀逾越怨天尤人肆无忌惮 C.融洽恬静拈轻怕重苦心孤诣 D.萦回干涸按部就班惟命是从 答案A。“死心踏地”中“踏”应写为“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 A.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 ....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李玉刚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令现场观众拍手称快 ....。 C.李娜获法网女单冠军载誉归来,各路记者纷至沓来 ....,争相采访。 D.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 ....,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答案C。A项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形容天气变化;B项中“拍手称快” 的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D项中“妄自菲薄”的意思是随便看轻自己,与“孤傲”、“自负”相矛盾。 4.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自己,从而才能自己,自己,直到最后自己,自己。 A.认识成长锤炼升华完成B.锤炼认识成长升华完成 C.认识锤炼成长完成升华D.锤炼成长认识完成升华 答案C。根据语意的递进关系可判断。 5.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 A.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好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B.那些制造抢盐风波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C.临近毕业,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地提高。 D.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曲靖市总人口为5855055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增长了7.12%,文盲率由16.2%下降为7.31%。 答案D。A项语序颠倒,应调换为“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B项滥用副词,应删去

评价的导向功能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评价的导向功能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5-05-11T10:57:58.3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5期供稿作者:杨翠英[导读] 测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工具,在新的评价理念下,测试性评价工具应该是形式多样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 杨翠英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第一初级中学262729 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实施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是教学手段(包括选择教材和教法),第三是评价机制。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科学的评价方式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两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1.终结性评价。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终结性评价 (如期末自主测试)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测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工具,在新的评价理念下,测试性评价工具应该是形式多样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并且能够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为此,在设计测试性评价工具时,一方面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试题具有精彩的创意;另一方面,要对测试的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与其他评价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形成性评价。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在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习中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及在学习进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综合素质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等,这些都是学好外语的重要因素。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二、采用多样化评价形式,建立学习档案 1.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日常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有许多中学生,并不是因为笨而学不好英语,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老师没有及时给予科学的评价,使他们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及时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给予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即时性和发展性,作为过程评价的内容体现在课堂内外的各个方面,评价结果的积累效应体现在日后学习的态度、表现中。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日常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记录,包括作业记录、课堂表现记录、测验成绩等。定期评价属于总结性评价,一般在每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将结果记入档案中,目的在于不断反馈、调控和改进教学效果。定期评价只有与日常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才能更全面和更公正。 2.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针对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展开自评或互评,指出别人的优缺点,反省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小组成员人人进步。 引导学生自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评价的客观程度。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 3.知识与能力评价相结合。为了培养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能力,我在学生的学习档案中设立一个“表演节目活动记录”,因为英语节目表演正是对学生应用英语能力的检测方式。除了平时的课堂表演,每学期我还组织一至两次全员参与的表演节目的活动,如英文歌赛唱、诗歌朗诵、短剧表演、英语角等活动。如此一来,学生便积极主动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全面了。 三、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的导向功能 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这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功能,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为学生发展服务,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3.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提高了自信心,及时调整学习策略;4.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5.通过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增强了参与意识。学生在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时,他们是把自己看作学习主体,他们的感受是:我有能力做这件事。我在评价学生完成这项任务时,评价的核心放在学生的态度、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过程,语言的知识和技能是融在全过程之中的。例如,我布置初二年级学生每人编辑或参与编辑一份英语手抄报,作为日常学习记录。他们在编辑英语手抄报的过程中,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主题,明确分工,从收集资料、撰写文稿到打印、排版,最后完成报刊。学生在完成这些不同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协作、评价,以至于忘记了他们是在学习英语。同时,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由此我们看到,学生在完成各自的任务时发挥了他们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个性发展和合作学习,也体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 可以说,好的评价形式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天地,使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在学习过程之中,评价的导向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正因为如此,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老师的教学质量。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与探索-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与探索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由斯派蒂(Spady)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该理念最初在工程教育领域提出,但很快被欧美国家所接受,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是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关注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 一、成果导向教育的内涵 学习成果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所取得的学习结果,包括学生所取得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成长和收获,是学生通过若干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综合能力。成果的重点不在于学生的课业学分,而是在于学习历程结束后学生所拥有的能力,重点在于确定学生的毕业能力。毕业能力包括创造性性思维能力、组织领导和策划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强调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教育。成果导向教育关注的问题是: (1)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 (2)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 (3)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 (4)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这里所说的成果是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结果,是学生通过某一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 二、成果导向教育的特点 (1)成果导向教育是从社会需求出发,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先确定所得能力。学习成果是教育终点也是起点。 (2)成果导向教育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学生知道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