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油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章县油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论证报告
- 1 -
目录
第一章项目摘要 .......................................................................... - 4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7 -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8)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与预测 ..................................................... - 10 -第四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 - 13 -
4.1选址原则 (13)
4.2建设地点确定 (13)
4.3建设地点条件分析 (13)
第五章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 - 15 -
5.1新建油茶园 (15)
5.2低产油茶园改造 (20)
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 - 24 -
6.1建设规模 (24)
6.2建设内容 (24)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 26 -
7.1投资估算依据 (26)
7.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27)
7.3资金来源与筹措 (29)
第八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 29 -第九章环境保护 ........................................................................ - 30 -
9.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0)
9.2对策和措施 (31)
9.3环保部门意见 (31)
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 - 32 -
10.1组织管理 (32)
10.2管理机制 (33)
10.3经营模式 (33)
10.4劳动定员 (34)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价 ................................................. - 34 -
11.1经济效益分析 (34)
11.2社会效益分析 (37)
11.3风险评估 (37)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 38 -附表: ........................................................................................... - 40 -
宜章油茶标准化生产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明细表 (40)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42)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计算表 (43)
直接原材料及燃料费用 (45)
管理成本费用估算表 (46)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7)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8)
财务现金流量表(增量全部投资) (50)
第一章项目摘要
1.1项目名称: 宜章县油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1.2建设单位:湖南宜章县林业局
1.3建设地点:宜章县迎春、黄沙、长村、东风等两镇两乡
1.4建设期限:2年
1.5项目性质:新建
1.6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6.1建设规模
新建油茶园24000亩,改造低产油茶园6000亩;
水利设施:新建抽水泵站8座,输水管道4000m,150立方米砼高位水池8个,8-10立方米配药池1000个;
电力设施:输电线路8.6km;
道路设施:新修基地园区主路15.3km,改造老道路12.3km;
农业生产建设部分:土地开垦24000亩,新种油茶240万株,建生产、生活用房14400m2;
设备购:水泵8台、D75UPVC管4000m。

1.6.2产品方案
盛产期年生产优质茶油1500吨。

1.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7.1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9668.33万元,其中:土建工程946.3
万元,设备购臵及安装工程12.6万元,新建油茶园7809.6万元,低产油茶园改造496.8万元,建设工程其它费用4万元,项目建设期利息167.4万元,不可预见费231.63万元。

1.7.2资金筹措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化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要求,属农业产业化扶持建设性项目,项目建设总投资9668.33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政策扶持资金1630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种苗补贴和贷款贴息,占总投资的17%;银行贷款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0%;企业及农户自筹7038.33万元,占总投资的73%。

1.8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
3、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
4、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业“菜篮子”工作的通知》;
5、宜章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6、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主编《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7、国家1993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估办法与参数(第二版),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1993.7发布》
8、湖南省农业咨询公司《农业项目评估方法与可行性
报告编制实用手册》。

1.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项目建设总投资9668.33万元;
2、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
3、年总成本费用3196.1万元;
4、年利润总额5803.9万元;
5、投资(税后)利润率60%;
6、投入产出率93.1%;
7、财务净现值(税后,i=10%)7406.55万元;
8、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3年)8.81年
9、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21.7%。

1.10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市场前景广阔;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适宜,基础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项目有县林业局和县科技局负责技术指导,科技支撑力强;项目建设技术成熟,设计合理,组织性程度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与生态效益。

因此,可以肯定:在宜章县实施油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并能带动周边经济林产业开发,促进地域经济发展。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有利于加快项目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

坚持“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使农民整体进入市场,能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科技含量低、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农业深层次矛盾的问题,提供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现实途径,项目建设将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1.2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具体表现
我国目前油茶种植方式和技术比较落后,仍呈小农经济形态。

没有统一规划,没有连片开发;种植管理粗放,没有引进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多数油茶属于农民自发生产,品种杂,树矮小,缺乏科学的护理,广种薄收。

加上基层油茶种植和护理技术服务不到位,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油茶新产品的开发研究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经济效益不高。

目前油茶平均亩产油量7.5公斤,每亩收人仅有50—
100元。

实施油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具体表现。

2.1.3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宜章县耕地面积少,山地面积大,荒山荒地多,以种植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成为了非主流产业。

针对这一特点,宜章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油料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产业来抓,列入了宜章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宜章实施油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形势发展的必然,它的建成开辟了农民就业新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并将带动区域内加工、储运、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建设更为富裕的小康社会。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具备良好的生态条件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年有效积温高,为5728.8℃,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平均为1392.8mm;无霜期长,多年平均为268-305天。

2.2.2交通十分方便
宜章县内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宜凤高等级公路、京广铁路复线、武广高速铁路贯穿南北,省道S324线横穿东西。

基地位于107国道、省道S324线附近,交通十分便
利。

2.2.3具有一定的建设基础
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调整好农业产业结构,搞好丘岗山地开发,发展高产农业,为广大农民发展经济、解决剩余劳力就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该区域明清就以种植油茶为俗,上世纪70年代种植油茶乡镇有十多个,到1988年全县仍有21万亩油茶林,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2.2.4具有宽松的政策环境
宜章县委、县政府对鼓励农民发展油料产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工作高度重视,从土地流转、财政补贴等方面制定了许多优惠条件和政策,为基地建设创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空间。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与预测
油茶树属山茶科野生木本油料植物,四季常青,适宜在远离城市的山地、丘陵地区生长,整个生长过程无污染。

油茶从开花到结籽采收,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生长期超过400天,为所有油料作物中受大自然孕育时间较长的果实。

油茶树结出的果实油茶籽,可用来提炼茶籽油即山茶油,是一种绿色、生态和高营养的保健食用油,为食用油中的珍品,堪称“东方橄榄油”。

山茶油之所以被誉为“东方橄榄油”,主要是因为它的脂肪酸组成、油脂持性及营养成分与橄榄油相似,都含有一种生理活性成分角鲨烯,有较好的富氧能力,可抗缺氧和抗疲劳,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增进胃肠道的功能。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确认,山茶油中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茶油的品质优于橄榄油。

美国国家医药中心实验证实,茶油中的茶多酚和山茶甙对降低胆固醇和抗癌有明显的功效,抗氧化、耐贮存。

2002年后,美国卫生研究院(NIH)营养平衡委员会主席A〃P〃西姆普勒斯把茶油排在橄榄油的前面,茶油
因此成为了目前世界上较富营养与健康价值的食用油。

当前国外用从中国进口的山茶油勾兑或代替橄榄油的情况,已屡见不鲜。

据有关科学资料考证,优质山茶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又称美容酸)高达85%—97%,人体吸收率为97.2%,均比橄榄油高,为各种食用油之冠;同时,优质山茶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植物甾醇,长期食用山茶油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山茶油还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的功效,民间常常把山茶油作为外用药涂抹烧伤、防治皮肤破裂、滋润皮肤。

山茶油经过精深加工,可制成化妆品用油、医用注射用油和按摩护肤用油。

茶籽粕可提取天然活性剂茶皂素,是一种天然的洗涤剂;还可通过粉碎加工,用做生物杀虫剂和金属机械加工的抛光粉。

另外,脱皂茶粕的蛋白质含量也较高,营养价值高于玉米、小麦等,是很好的饲料生产原料。

茶籽壳也能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醇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

目前,优质山茶油作为一种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和美容护肤用品,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茶皂素也被广泛用于日化工业、啤酒工业、建材工业和绿色农药行业。

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及经济、社会价值的国家级特色资源,油茶产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可望成为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改善
国民健康、优化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以及形成中国农林业的产业竞争力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据统计,2007年,油茶籽的销售价格已突破6000元/吨,毛油价格高达4万元/吨,茶油副产品茶枯的价格也达到1800元/吨以上。

据测算,每亩油茶的产值约为4.2亩油菜,农户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后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油茶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从宜章县所处的区位条件来看,该县位于湖南南部,与广东接壤,面向广东和湖南两个大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营销潜力。

通过对油茶的市场分析,结合宜章县区位独特,气候温暖适宜,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的优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发展油茶生产得“天时、地利与人和”,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可以大力发展。

产品主要立足省内市场,面向珠江三角洲市场。

第四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4.1选址原则
具有一定的灌溉条件和有利的交通、通讯条件,土壤疏松肥沃,开发区域集中,海拔在500以下米的山地,社会治安条件良好,无水源污染及严重的空气污染。

4.2 建设地点确定
项目基地以迎春镇为中心,辐射黄沙镇、长村乡、东风乡。

4.3建设地点条件分析
4.3.1地形地貌
属丘陵地区,海拔在320-480米之间,平均坡度在20度以下,立地指数类型在16以上,大部分为荒山。

4.3.2气候特征
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雨充沛。

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27℃;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活动积温为5728.8℃,无霜期长达292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
1603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108.61千卡/平方厘米。

年平均雨量1394.8mm;相对湿度77-83%。

4.3.3土壤结构
土质结构疏松,土壤肥力较高。

土壤以花岗岩和紫色页岩风化而成的黄壤或黄棕壤为主。

PH值在5.5-6.5之间。

土层较厚,以砂砾土居多,多数在60厘米以上,表土层有机质含量2.42-5.29%,含氮0.099-0.197%,含磷0.063-0.123%,含钾2.01-3.14%,通透性好。

4.3.4社会经济条件
宜章县共有18个乡9个镇,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国有林场,5个国有农林场(所),348个行政村,3573个村民小组。

据2008年末统计,全县总人口为59.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21万人,占总人口的64.74.0%,农村劳动力24.0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3.0%,全县人口密度为275人/平方公里。

200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8416万元,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6486万元。

其中:农业产值94544万元,林业产值6304万元,牧业产值99254万元,渔业产值402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55万元。

2008年农民人平纯收入2416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15元。

基地全部位于省道S324线或107国道旁,北达长沙,南至广州、深圳、珠海乘火车、汽车4小时均可到达,交通十分便利。

第五章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5.1新建油茶园
5.1.1道路系统设计
园区道路系统是联系全园土地,为了沟通全园的交通运输及管理而设臵的,因而其布局要合理。

道路系统由干道(主路)、支路、和小路组成,小路与支路相连,支路与主路连通,主路与园外公路相通,从而形成全园道路网。

5.1.1.1主路(干道)
是全园的主要交通要道,根据需要设臵在园地的中部或山腰,纵横交错,通往各个山头,并与园外的主要交通线相连。

主路结构:路面宽3.5米,路基宽4.5米,路面铺沙、砾石等,硬化厚度20厘米,两旁开挖排水沟。

5.1.1.2支路
支路是园内运输的主要道路,路面宽2—3米,以能通行手扶拖拉机等农具机车为宜,砂石路面。

5.1.1.3小路
小路是小区之间的管理人行道。

一般宽1—2米,小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