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wenku.baidu.com期
231
随眼动变化技术, 有的是自定速度的移动窗口技术。 2.2 句子阅读
句子是独立表达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而 句子理解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对组成句子 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获得句子语义的 过程。我国有人对句子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眼动研 究, 但是这个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者主要集中考 察了汉语歧义句的加工情况, 以及动词信息和汉语 句子的可继续性对句子加工的影响等问题。
心 理 与 行 为 研 究 2007, 5( 3) : 229~234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
闫国利 白学军
(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摘 要 文章从汉语的字词、句子、语篇和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等方面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眼动研 究, 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与展望。 关键词 汉语, 阅读, 眼动研究。 分类号 B842.1
阅读的知觉广度 ( perceptual span) 是 指 阅 读 者在阅读过程中每次注视能获取有用信息的范围, 它 是 阅 读 研 究 中 的 最 基 本 问 题 之 一 。McConkie 和 Rayner 在 1975 年 首 次 采 用 “呈 现 随 眼 动 变 化 技 术 ” ( eye - movement - contingent display changes technique) 研 究 阅 读 的 知 觉 广 度 [17]。 这 一 技 术 在 研究不同语言的阅读知觉广度时被普遍采用。
在词汇通达的早期阶段进行。这两个研究均支持语 音对汉语阅读有重要作用但发生较晚 [13]。
此外, 研究者们还对其他一些与中文阅读有关 的因素进行了眼动研究。例如语音编码、视角、最 佳注视位置、读者的知识经验等。这些研究对于探 索汉语字词的认知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 [14 ̄16] 2.1.2 阅读知觉广度
武宁宁等人考察了汉语歧义句阅读的眼动特 征。阅读材料为含有单字词类歧义词的句子, 歧义 词前语境不提供任何明确的偏向性信息, 后语境提 供解歧信息。结果发现: 当后语境支持次要语法 时, 歧义词及后面第一个解歧区的总阅读时间加 长, 歧义词后的第二个解歧区的回扫次数增多, 而 当后语境支持主要法时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 表明 相对频率能够即时影响词类歧义解决过程, 结果支 持 基 于 制 约 的 模 型 [26]。 陈 向 阳 考 察 小 学 五 年 级 、 初中二年级和大学本科学生阅读理解句子的即时加 工过程。研究的结果发现: 眼动模式所反映出的加 工差异, 表明了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也是学 生对句子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27]。闫 国利等人对工作记忆与歧义句的加工的眼动特征进 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 1) 在无前语境的暂时句法 歧义句中, 不同的续接方式在句子的最初加工过程 中的作用不显著, 而在最终的理解过程中作用显著。 ( 2) 工作记忆高有利于句子的理解, 但对歧义短语 的两种意思的提取和保持的作用不显著 [28]。 2.3 语篇阅读
张亚旭等人采用了移动窗口和眼动记录两种范 式考察了话语参照语境条件下汉语歧义短语的加 工。结果发现: 在早于解歧区 1 的区段上就开始出 现话语语境效应。这些发现表明话语参照语境可以 通过概念期望机制起作用, 而并非仅仅通过参照前 提机制起作用。研究证明了话语参照语境在句子加 工早期 的 作 用 [23]。 石 东 方 等 人 使 用 眼 动 分 析 技 术 考察了动词信息在汉语句子加工早期的作用结果表 明, 包括语义信息在内的各种词汇信息被通达后立 即参与 了 汉 语 句 子 加 工 [24]。 石 东 方 等 人 还 考 察 了 汉语句子可继续性对句子理解加工的即时影响。结 果显示, 语义等多种词汇信息被通达后立即共同参 与了汉语句子加工 [25]。
2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眼动分析法是研究阅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国 内外的心理学家在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领域进行了 一系列的探索。下面将从汉语字词、句子、语篇和 不同文体阅读等几个方面对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予 以介绍。 2.1 中文字词阅读的眼动研究 2.1.1 词频、笔画、熟悉度和预测性
词频、笔画数、熟悉度和预测性是影响阅读中 眼动模式的一些重要变量。对于中文阅读, 也有许 多研究证实了词频、熟悉度和预测性效应的存在, 同时也发现笔画对中文阅读没有影响。
收稿日期: 2007- 5- 24 * 本研究得到天津市科技发展规划 05YFGDGX10200 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 ZZG194 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 01JAZJDXLX003 和 02JAZJDXLX003 重大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 闫国利, 男,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Email: psyygl@yahoo.com。
语音在汉字加工中的作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关于这一领域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语音 信息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不像英语那么重要, 即语 音 在 中 文 阅 读 中 仅 发 挥 次 要 作 用 。 Inhoff 等 人 在 《中文句子阅读中亚词汇和词汇信息的使用: 来自 眼动研究的证据》一文中即认为语音信息可能仅在 拼音文字而非中文的阅读中有助于词义通达 [10]。
Just 等人考察了阅读中文时的眼动特点。阅读 材料是科技说明文, 被试为中国留学生。实验结果 发现: ( 1) 对一个词的注视时间与这个词的频率的
对数的相关为 0.71; ( 2) 对这个词中的字的注视时 间与这些字的频率的总和的对数的相关为 0.50[3]。
孙复川等人对汉字识别时的眼动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汉字识别的定量分析, 发现识别汉字的注视 次数和识别时间与汉字的频率有关, 而与汉字的笔 画没有关系 [4]。陈凌育等人考察了汉字识别的眼动 特性。研究对字频和笔画数均做了控制。结果表 明: 汉字识别时间与笔画无关, 而是存在识别时间 随字频减小而增大的字频效应; 识别眼动的注视次 数 也 随 字 频 减 少 而 增 多 , 注 视 时 程 基 本 不 变 [5]。 Yang 和 McConkie 等人考察了阅读不同频率词的眼 动特征。实验发现: 即使是那些优秀的汉语阅读者 在眼跳距离上也存在个体差异; 词频对汉语阅读的 回视概率和眼睛停留在该词上的凝视时间都有影 响, 即低频词比高频词更容易受到即时的回视, 低 频词比高频词的凝视时间长; 字的结构的复杂性也 会影响回视概率和凝视时间 [6]。闫国利等人在一项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中, 考察了汉字的首字字频、 尾字字频和词频对汉字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 读 者阅读包含目标词的句子时存在词频效应。此外, 字频也影响对目标词的注视时间。首字字频比尾字 字频对目标词注视时间的影响大。这种影响的程度 随目标词的词频变化而变化, 当目标词是高频词时, 首字字频对其注视时间的影响不大, 但当目标词为 低频词时, 首字字频对其注视时间影响较大[7]。孙复 川等人的研究发现在识别单个汉字时, 眼动模式与 被试对该汉字的熟悉度有关[8]。Rayner 等 人 考 察 了 词的预测性对汉语阅读者眼动的影响。目标词在句
从上述对汉字知觉广度的研究可以发现, 目前 对成人的研究的结果不甚一致。但是, 知觉广度范 围大约从被注视汉字左侧一个汉字到右侧 4 个汉字 之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 1) 不同研究使用的阅读材料的难度不尽相同。阅读材 料的难度会影响阅读知觉广度。 ( 2) 不同实验使用 的被试不同。有的实验使用的被试是在国外的中国 留学生, 有的使用的被试使是在国内的大学生。 ( 3) 使用的研究技术不同。有的研究使用的是呈现
Tsai 和 McConkie 使用 呈 现 随 眼 动 改 变 技 术 考 察了中文阅读的知觉广度, 结果发现, 汉字的阅读 知觉广度是从被注视的汉字左侧一个汉字到右侧二 个汉字 [18]。Tsai 等人对阅读知觉广度进行了研究, 发现阅读知觉广度是从被注视汉字左侧一个汉字到 右侧 四 个 汉 字 之 间 [19]。 陈 煊 之 等 人 使 用 自 定 速 度 的移动窗口技术 ( self- paced moving window tech- nique) 考 察 了 汉 字 的 阅 读 知 觉 广 度 , 结 果 发 现 , 成人的阅读知觉广度为被注视的汉字及右侧两个汉 字 [20]。Inhoff 和 Liu 在 1998 年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 技术对汉语阅读的知觉广度进行了实验研究[21]。 被 试为中国留学生。该研究揭示了汉语阅读知觉广度 的不对称性 ( 阅读知觉广度对不对称性是指, 在知 觉广度的范围内, 注视点左右两侧的字数不等。) , 范围大约从被注视汉字左侧一个汉字到右侧三个汉 字之间。闫国利等人使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小 学 五 年 级 的 学 生 进 行 了 眼 动 研 究 [22], 结 果 发 现 : ( 1)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 ( 2)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 一个汉字到注视点右侧两个或三个汉字的空间。
229
230
心理与行为研究
第5卷
子语境中的可预测性分别为: 高﹑中﹑低。阅读者 对中、高预测性的目标词的注视时间短于对低预测 性的目标词。相对于中、高预测性的目标词, 阅读 者也更有可能注视低预测性的目标词。这个结果证 实了汉语阅读者同英语阅读者一样, 在阅读过程中 使用目标词的预测性信息 [9]。 2.1.2 语音在汉字加工中作用
1 引言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 汉字是世界 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开展汉语阅读的研究具有重 要意义。眼动仪是研究阅读过程的一种重要工具, 对于揭示汉语阅读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最早 对汉语阅读进行眼动研究 的 是 沈 有 乾 。1925 年 和 1927 年, 他与 Miles 在斯坦福大学对阅读中文时的 眼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 [1,2] 开拓了 中 文 阅 读 的 眼 动实验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将对汉语阅读的眼 动研究进行回顾, 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 看法。
第二种观点认为语音在中文阅读中发挥特殊的 重要作用, 它能够很快取代正字法进行字意的通 达, 但就语音效应发生的阶段仍存在争议。首先, Pollatsek等人以眼动为指标, 考察语音编码对汉字 识别的影响。研究发现: 在副中央窝视觉看到的与 目标字同音的汉字有助于后来对目标字的识别。而 且, 对高频的规则形声字的命名要快于对高频不规 则形声字。因此, 词汇和亚词汇语音编码均参与了 汉 字 识 别 的 早 期 加 工 [11]。 相 反 , Wong 以 及 Feng 等人的研究则认为语音效应发生在较晚的阶段。 Wong 等人应用眼动技术考察了中文语篇阅读中对 正字法和语音信息的使用。结果表明正字法操作能 够产生对目标字位置的首次注视时间可靠而较早的 破坏作用。相反, 语音效应仅出现在对目标词位置 相对较晚的加工阶段的测量中, 而非在早期加工的 测量中。这些结果支持了正字法而非语音在中文阅 读中起较早且主导作用的观点 [12]。Feng 等人 考 察 中英文读者在阅读中如何利用与语音和正字法 ( 拼 法) 特征, 作 者 应 用 Daneman 和 Reingold ( 1993) 的错误破坏范式, 以眼动为指标, 考察阅读中英文 材料时的拼法错误效应。中国和美国的熟练读者用 他们的母语阅读短文, 这些短文含有偶然的拼法错 误 ( spelling errors) 。 结 果 表 明 , 在 有 些 条 件 下 , 非常早期的语音激活能够在英文中得到确认, 而没 有证据显示中文中也存在类似的语音激活现象。对 于两种语言, 同音异义错误在后期加工的测量中都 有优势, 说明语音有助于读者从错误的破坏效应中 恢复。这些结果说明熟练读者能够利用特定正字法 的独特特征, 但这些正字法 ( 拼法) 效应最有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