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395)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2.来自地线的干扰 存在于传感器接口电路内,传感器接口各电路往往共用 一个直流电源或者虽然不共用一个电源,但不同电源之间共 一个地,因此,当各部分电路的电流均流过公共地电阻、地 线导体电阻时便会产生电压降,此电压降便成为各部分之间 相互影响的噪声干扰信号。同时,在远距离测量中,传感器 和检测仪表在两处分别接地,于是在两地之间就存在较大的 接地电位差,在仪表的输入端易形成共模干扰电压。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3)信号源地线 传感器可看做是测量装置的信号源,通常传感器设在生 产设备现场,而测量装置设在离现场一定距离的控制室内, 从测量装置的角度看,可以认为传感器的地线就是信号源地 线,它必须与测量装置进行适当的连接才能提高整个检测系 统的抗干扰能力。 4)负载地线 负载的电流一般都较前级信号电流大得多,负载地线上 的电流有可能干扰前级微弱的信号,因此负载地线必须与其 他地线分开,有时两者在电气上甚至是绝缘的,信号通过磁 耦合或光耦合来传输。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0.2.2 公共阻抗耦合 公共阻抗耦合是噪声源和信号源具有公共阻抗时的传导
耦合。公共阻抗随元件配置和实际器件的具体情况而定。例 如,电源线和接地线的电阻、电感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形成公 共阻抗;一个电源电路对几个电路供电时,如果电源不是内 阻抗为零的理想电压源,则其内阻抗就成为接受供电的几个 电路的公共阻抗。只要其中某一电路的电流发生变化,就会 使其他电路的供电电压发生变化,形成公共阻抗耦合。
显然,对于电磁耦合干扰,降低接收电路的输 入阻抗,并不会减小干扰,而应尽量采取远离干扰 源或设法降低 M 等措施。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0.3 硬件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0.3.1 接地技术 正确接地是检测系统抑制干扰所必须注意的问题。在设
计中若能把接地和屏蔽正确地结合,就能很好地消除外界干 扰的影响。接地技术的基本目的是消除各电路电流流经公共 地线时所产生的噪声电压,以及免受电磁场和地电位差的影 响,即不使其形成地环路。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图10.1.1 干扰三要素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来自电网的干扰 大多数电子电路的直流电源都是由电网交流电源经滤波、 稳压后提供的,如果电源系统没有经过净化,会对测试系统 产生干扰,同时,在传感器测试系统附近的大型交流电力设 备的启停将产生频率很高的浪涌电压叠加在电网电压上。此 外电感应也会在电网上产生幅值很高的高频浪涌电压,如果 这些干扰信号沿着交流电源线进入传感器接口电路内部,将 会干扰其正常工作,影响系统的测试精度。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图10.2.2 静电电容耦合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0.2.4 辐射耦合 电磁场辐射也会造成干扰。当高频电流流过导体时,在
该导体周围便产生电力线和磁力线,并发生高频变化,从而 形成一种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处于电磁波中的导体便会感 应出相应频率的电动势。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0.1 传感器接口电路常见的干扰 10.2 干扰信号的传播途径 10.3 硬件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0.4 软件干扰抑制技术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0.1 传感器接口电路常见的干扰
10.1.1 噪声与干扰 对于电子电路中所称的噪声,可以概括地认为它是对有
公共阻抗耦合一般发生在两个电路的电流流经一个公共 阻抗时,一个电路在该阻抗上的电压降会影响到另一个电路, 如图10.2.1所示。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常见的公共阻抗耦合有公共地和电源阻抗两种。图 10.2.1是经公共电源或控制设备工作线路的内阻和连线而产 生的耦合。这里干扰源的电流流过供电电源电路,这些电流 便在电源电路所有阻抗上产生电压降。这些阻抗的一部分Zc 接在接收器电路中,在Zc上的压降将由接收器接收。阻抗Zc 的值与感应电压频率有关,低频时它基本上等于连接线的电 阻和电源滤波器的输出电容的容抗;在高频时,它基本上等 于连接导线的感抗和电源滤波器输出电容的容抗。
10.2.5 电磁感应耦合 电磁感应耦合是由于电路之间存在互感,使一个电路的
电流变化,通过磁交变影响到另一个电路。图10.2.3是两个 电路电磁耦合的示意图和等效电路,图中导线1为干扰源, 导线2为检测系统的一段电路,两个导线之间的互感系数为 M。当导线1中有电流I.1变化时.,根据电路理论,通过电磁耦 合,在导线2产生的干扰电压Un为
10.1.2 常见的干扰 形成干扰的三要素为干扰源、耦合通道和受感器,三要
素之间的联系如图10.1.1所示。干扰源是客观存在的,要有 效地抑制干扰,首先要找到干扰发源地,防患于源处,而传 感器一般用于工业现场,干扰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为 了测量电路的可靠运行而去清除干扰源,这是不现实的,这 时只能是适应环境,消弱通道对于干扰的敏感性和提高受感 器的抗干扰能力,抗干扰技术主要是从干扰进入传感器接口 电路的通道上采取抑制措施,根据干扰传播通道,干扰主要 有: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造成共模干扰的原因很多,图10.1.4给出了几个具体的 例子。图10.1.4(a)表示热电偶测温系统,热电偶的金属保护 套管通过炉体外壳与生产管路接地,而热电偶的两条补偿导 线与显示仪表外壳没有短接,但仪表外壳接大地,地电位造 成的共模干扰。图10.1.4(b)表示动力电源通过漏电阻对热电 偶测温系统形成的共模干扰。图10.1.4(c)表示通过电源变压 器的初级、次级间的分布电容耦合形成的共模干扰。
•
•
U N jM I 1
(10.2.3)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图10.2.3 电磁耦合 (a)电磁耦合示意图;(b) 电磁耦合等效电路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分析式(10.2.3)可得如下结论:干扰电压 UN 与 干扰源角频率 成正比,与电路间的互感系数 M 成正比,与干扰源电流 I1 成正比。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图10.2.1 经供电电源或控制电路的耦合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0.2.3 电容耦合
电容耦合是由于两个电路之间存在寄生电容,产生静电
效应,使得一个电路的电荷变化影响到另一个电路。图
10.2.2是两个平行导线之间存在静电耦合的例子。导线1是干
扰源,导线2是检测系统的传输线,C1、C2分别为导线1、2 的对地寄生电容,C12是导线1和2之间的寄生电容,R为导线 2的对地电阻,根据电路理论,此时导线2所产生的对地干扰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在电子学中常使用“干扰”这个术语,干扰被定义为: 由外部噪声和无用电磁波在接收中所造成的骚扰。测量中来 自测量系统内部和外部,影响测量装置或传输环节正常工作 和测试结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称为干扰。而把消除或削弱 各种干扰影响的全部技术措施,总称为抗干扰技术。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图10.1.2 常模干扰等效电路 (a)串联电压发生器形式;(b)并联电流发生器形式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2.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是相对于公共的电位基准点(通常为接地点), 在信号接收器的两个输入端同时出现的干扰。虽然它不直接 影响结果,但是,当信号接收器的输入电路参数不对称时, 它会转化为常模干扰,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共模干扰一般用等效电压源表示,图10.1.3给出了一般 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中Un表示干扰电压源,Zcm1、Zcm2 表示干扰源阻抗,Z1、Z2表示信号传输线阻抗,Zs1、Zs2 表示信号传输线对地漏阻抗。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0.1.3 常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1.常模干扰 常模干扰是使信号接收器的一个输入端的电位相对另一
个输入端电位发生变化。即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是叠加在一 起的。
常模干扰可用图10.1.2所示两种方式表示,图中es及Rs 为有用信号源及内阻,Un表示等效干扰电压,In表示等效干 扰电流,Zn为干扰源等效阻抗,Ri为接收器的输入电阻。
用信号以外的所有电子信号的一个总称。当一个噪声电压大 到足以使电路受到干扰时,该噪声电压就称为干扰电压。而 一个电路或一个器件,当它还能保持正常工作时所加的最大 噪声电压,称为该电路或器件的抗干扰容限或抗扰度。一般 说来,噪声很难消除,但可以设法降低噪声的强度或提高电 路的抗扰度,以使噪声不致于形成干扰。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图10.1.3 共模干扰等效电路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电路对称时,干扰电压源不会对接 收器产生干扰。只有当电路不对称时,共模干扰才能转化为 常模干扰,对信号接收起干扰作用。通常Zcm1、Zcm2比Z1、 Z2大得多,因此,共模干扰转化为常模干扰的电压比率很小。 但是共模干扰源的干扰电压值比信号源电压值高得多(信号 源电压常为毫伏级,而共模干扰源电压为数十伏),一旦共 模干扰转化为常模干扰,这时的共模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就更严重,排除它比较困难。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图10.1.4 产生共模干扰的典型例子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0.2 干扰信号的传播途径
10.2.1 直接耦合 电导性耦合最普遍的方式是干扰信号经过导线直接传导
到被干扰电路中而造成对电路的干扰。在传感器电路中,干 扰噪声经过电源线耦合进入传感器电路是最常见的直接耦合 现象。对这种耦合方式,可采用滤波去耦的方法有效地抑制 或防止电磁干扰信号的传入。
电压即R
•
U
N
C C j
12
12
C j 1 R 12
CC22U•1
(10.2.1)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一般情况下,有R<<1/ω(C12 +C2),故上式可进一步
简化为
.
.
UN ≈ jRC12U1
(10.2.2)
从上式可以看出,干扰电压UN与干扰源的电压U1及角 频率成正比,这表明,高电压小电流的高频干扰源主要是 通过静电耦合形成干扰的;干扰电压UN与C12成正比,同时 也与R成正比,所以,应通过合理布线和适当防护措施减小 电路间的寄生电容。降低接收电路的输入阻抗,也可以减 小静电耦合干扰。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3.来自信号通道的干扰 通常传感器设在生产现场,而显示、记录等测量装置安装在 离现场有一定距离的控制室内,这样需要很长的信号传输线,信 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导致所传输的信号发生畸变 或失真。 长线信号传输所遇到的干扰有:周围空间电磁场对长线的电 磁感应干扰;信号线间的串扰,当强信号线或信号变化速度很快 的线与弱信号线靠得很近时,通过线间分布电容和互感产生干扰; 长线信号的地线干扰,信号线越长,则信号地线也越长,即地线 电阻较大,形成较大的电位差;来自空间电磁辐射的干扰,这种 干扰一般不太严重,只要与干扰源保持一定距离或采取适当的屏 蔽措施(如加屏蔽罩、屏蔽线)基本上可以解决。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图10.3.1 单相三线交流配电原理图
第10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模拟信号地线 模拟信号地线是模拟信号的零电位公共线,因为模拟信 号有时较弱,易受干扰,所以对模拟信号地线的面积、走向、 连接有较高的要求。 2)数字信号地线 它是数字信号的零电平公共线。由于数字信号处于脉冲 工作状态,动态脉冲电流在接地阻抗上产生的压降往往成为 微弱模拟信号的干扰源,为了避免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的干 扰,两者的地线应分别设置为宜。
第1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章 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1.接地种类 所谓接地,就是将某点与一个等电位点或等电位面用低 电阻导体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基准电位。大地是一个很好的 电位基准,图10.3.1是电气设备接大地的示意图。但这里讨 论的地不一定是大地。电子电器系统中“地”的准确含义应 该是指信号的基准电位。检测或控制系统中,通过电线连接 实现信号传输的各部分之间必须有一个公共的基准电位或者 说信号参考点,这一参考点即所谓“地”。信号地线又可分 为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