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质量关系检验__省略_C_Tayor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_陈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年12月
第 26 卷 第12期 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质量关系检验
陈 昭1
徐世长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06 2.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09BJL006);国家社科基金(08BJY116);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07JHQ004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
陈昭(1972-),黑龙江庆安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为动态非稳定面板、计量经济史学。摘 要:文章采用(Antweiler, Copeland and Taylor,2001)创建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运用面板协整技术,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来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构建三种不同的环境污染指标,研究得出贸易带来的规模效应,对工业废水的影响为正,对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影响为负;贸易依存度只对工业废水有负影响;与一般理论及现有文献相区别,文章得出消费结构和环境污染正相关,即高学历人口的增加反而加剧了环境恶化,收入对环境污染并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环境污染;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12-0016-05 收稿日期:2010-07-29
一、理论假说与研究综述
长期以来,自由贸易被认为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福利,促进经济发展,但经济学家在考虑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时,很少考虑环境因素。对贸易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最早始于(Grossman and Kruger,1991),通过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对环境的影响时,将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这成为其后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范式。有关贸易和环境质量关系的争论,国际上也形成了几种假说:(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其经济含义为当收入达到某一临界值之前,经济增长会导致环境恶化,达到临界值之后,环境质量将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改善。关于EKC曲线的大量研究由于所选取的对象、样本区间、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对EKC曲线的假说存在很大争论;(2)污染天堂假说。该理论是以要素禀赋论为基础的,一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丰富要素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的环境资源,因此出口大量的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即污染产品,而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很高,环境资源稀缺,使得大量的污染型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关于国内外学者对贸易和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贸易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周睿,2009;张连众,2003)(2)贸易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朱红根 等,2008)(3)贸易对环境质量没有影响;(4)贸易对环境质量具有的影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陈红蕾 等,2007)。Grossman and Kruger (1991)在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区对环境的影响中,得到了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得出贸易强度对环境质量没有多大影响;Copeland-Taylor(1994)发现自由贸易使北方国家污染降低,南方国家污染增加,世界总污染水平上升,自由贸易使得欠发达地区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降低环境标准,使得发达国家将环境污染高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Antweiler,1998)利用44个国家1971~1996年的数据,以二氧化硫为环境指标,研究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发现贸易的结构效应使得资本要素富裕的国家的产出污染加重,从全球来看,结构效应正负不确定,但技术效应超过规模效应使得环境质量改善。本文采用(Antweiler, Copeland and Taylor,2001)创建——基于An-C-Tayor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DOI:10.13687/ki.gjjmts.2010.12.005
Vol.26 No.12
DEC. 2010
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来研究贸易如何影响环境,将
污染纳入标准的贸易模型中,系统把握贸易对环境
的影响,以检验贸易增长与环境变化的动态过程。
二、理论建模与特征参数分析
假设一个有N个行为人的大国开放经济,用两
种生产要素K和L,生产两种产品X和Y。假设规模
报酬不变,X和Y的生产技术能够用单位成本函数
C X(w, r)和C Y(w, r)来表示。让Y为计价标准,X的相对
价格为P。由于国家的地理位置、离供应商的远近
和存在的贸易壁垒的不同,国内价格和国外价格存
在差异,如果用β衡量贸易摩擦,P w为X的世界相
对价格,则
P= βP w (1)
如果一个国家进口X,β>1;出口X,β<1。
(一)生产者
厂商生产X产生的污染排放量为Z。厂商由于主
观和客观原因必须要减少污染,而且使用和X生产
活动一样的要素密度,假设用X产出的一部分投入
到减排,如果厂商有单位D的总产出,D a单位投入
到减排,净产出D n=D-D a。令θ=D a/D,表示减排强
度,则D n=D(1-θ) 。如果污染和产出成比例,减排
规模报酬不变,污染排放
Z=e(θ)D (2)
生产者的均衡条件可以写成
P N=C x(w,r) 1=C y(w,r) k=C x r D+C r y y L=C w x D+ C w y y (3)
(二)消费者
假设消费者对于污染的偏好不同,社会中有两
类消费群体,对环境特别关注的我们称之为绿色消
费者N g,另外一类群体为棕色消费者N b。在给定的
污染水平, i类群体每个消费者效应最大化的间接效
用函数为
(4)
其中,,≥,G/N为人均收
入,ρ(P)为价格指数,u为单调递增函数。绿色
消费者要比棕色消费者承担更大的效用损失。
(三)政府
我们假设政府选择一个税收水平T使得两类消费
者的加权效用最大,即
(5)
因不同国家政府行为的不同而不同,私人
部门税后的最大利润用标准的生产函数表示为
R(P N,K,L),总收入为私人部门的利润加上所征收的
污染排放税TZ,即
(6)
(7)
(8)
(四)污染的供给和需求
私人部门对污染的需求为式Z=e(θ) D,定义
为D占总产出的比重,代表结构效应。S为国内生产
总值,代表规模效应。e(θ)为污染品的污染排放强
度,代表技术效应。将等式取对数然后微分得到:
(9)
^表示变化百分比。污染的供给由政府制定污染
的价格来决定,分解如下:
(10)
三、实证模型、数据和方法分析
(一)实证模型
从上面的理论模型可以得到一个污染与经济要
素之间的实证方程
指污染排放量的变动,为GDP的变动率,
为资本劳动比的变动,为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动,
代表技术效应,为贸易开放度的变动,为污染
品的世界价格的变动,为国家类型的变动,表示
国家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为各经济要素在环境
污染中所占的比重。由于污染产品的世界价格无法
衡量,假定其在一年内是固定的,即=0,可以得
到我国经济要素与环境污染的实证方程如下:为了
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将其取对数:
(二)数据来源和说明
本文采用1985~2007年(主要考虑到2008年
以来的次贷危机会对数据特征的一致性造成影响,
故2008年以后的数据需要采用“CHOW-间断点”
检验其稳定性,将另文做后续重点研究)全国28个
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因为海南、重庆和西藏的统计
数据不全而没有包括进来。选取了工业废水排放量
(FS,单位为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FQ,单位
为亿标立方米)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FW,单位
为万吨)作为环境污染指标;资本劳动比(KL,单
位为元/人),国内生产总值(GDP)用GDP平减指
数(1985=100)进行了调整,贸易依存度(YCD,
单位为%);I为各省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实际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