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作者:赖文奇来源:原创发表时间:2007-02-04 浏览次数:2418字号:大中小

浙江省永康市明珠学校赖文奇

摘要: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智力正常的学生在相同学习环境下其学习效果却往往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人类活动的始动方面和对人类活动的定向和引导方面。本论文论述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理论分析,从培树立理想、激发动机、培养兴趣、表扬艺术等方面总结了教师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一些尝试。

Abstract: People generally think the intelligence factor contains six aspects: attention, observation, imagination, memory, thinking, creativity. The students with normal intelligence in the sam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results often vary. Investigating its reason,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difference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 and its power function, which are shown in two ways: the instinction and the guidance of human beings` activities.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udy of students and summarizes teachers` attempts in developing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rom setting up ideals, stimulating motivation, cultivating interest, the art of praise and so on.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理想动机兴趣表扬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差别不大,学习效果却千差万别,甚至有些“聪明者”的学习成绩反而不及“愚笨者”。其实,这种现象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兴趣、动机、意志和性格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个性品质的优劣明显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重视并做好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水平同步协调发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1985年10月至1986年7月,上海师大对85级2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使智力中等的学生进入到优秀行列。其中有一个男生,智力中等(IQ=98),非智力因素良好, 他审慎、冷静、理智、自立自强、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意识到自己思维不灵活,于是就十分用功,他的学习成绩是全班第一、第二名。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沈德立在《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和实践》中认为,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心理范畴试图从新的角度进行划分的尝试。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另一种是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注意、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具有动力和调节等机能。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心理活动中,这两类活动是同时存在的。沈教授等人把前者的构成因素称之为智力因素,把后者的构成因素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并且认为非智力因素有两个层次:一是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即除智力或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二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与智力活动关系密切并共同影响智力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沈德立等人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是既要通过培养学生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要把培养学生广义的非智力因素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如果只重视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势必又回到单纯重视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老路上。因此,在心理学界既要重视狭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更要重视广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中,既要强调培养学生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又要重视学生广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我国着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科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2)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智力和学习活动、社会交往活动、品德教育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说,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以下四种基本功能:动力功能、维持调节功能、补偿功能和定型功能。

沈德立认为,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构成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内驱力,它是由有机体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唤起并指向一定目标的某种内在倾向。这种倾向一般是可以意识到的。另一类为情动力,它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体验而激起的某种内在倾向,这种倾向既可被意识到(如对工作的热情),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如某些习惯)。

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人类活动的始动方面和对人类活动的定向和引导方面。

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首先体现在对人类活动的始动方面,即非智力因素具有始动功能。不论是内驱力还是情动力,它们不仅是驱动人们不断行动的内在力量,而且具有始动作用。原始的诱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当这种需求与一定目标结合时,就产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行动的动机,激励人们积极行动。原始的诱因既可以来自主体外部,也可以来自主体内部。不论是外部诱因还是内部诱因,都需要进一步内化,才有可能成为始动力量,驱动人们进行各种活动。

儿童青少年学生有比成年人更强烈的“社交的需要”,即马斯洛所称的爱与归属的需要。希望得到爱并希望有机会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谊、相互忠诚信任、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依附一定的组织与团体,被团体接纳,成为团体的一个成员,有归属感。

儿童青少年学生有比成年人强烈的“尊重的需要”。这是比社交需要高一层次的自尊、自重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方面,如独立、自由、自信、成就等;及社会尊重方面,如名誉、地位、社会认定、被他人尊敬等。这是有关个人荣辱的需求,能产生激励的力量。这些需要被满足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观念;反之则会出现自卑心理。

儿童青少年学生有比成年人更加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称之为创造自由的需要。学生渴望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并渴望得到自身价值的承认。他们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有贡献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儿童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官儿迷”现象,就是他们渴望自我实现的具体表现。

(3)智力正常的学生在相同学习环境下其学习效果却往往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坚定而自信的学生,总是把学习看成一件乐事,绝不会因学习上遇到困难而泄气。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比缺乏自信和勤奋精神的学生要好得多。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其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特点是:学习动机和兴趣强烈,独立积极、不甘落后,情绪稳定,自信心强,敢露锋芒,意志坚韧,富有幻想,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完成任务的习惯,创造能力也比较突出;而学习落后者则大多学习自觉性不高,意志薄弱,缺乏持续性,易分心和受干扰,懒于思考,依赖性强。英国心理学家特曼曾对1000名超常儿童追踪研究了30年,得到的结论是:能力和成绩之间绝不完全相关,其中20%成绩最高者与20%成绩最低者相比较,明显的差别是两组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很不相同。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祝倍里对大学生成绩优秀者和落后者的原因调查也证明,学习成绩的差异很多并非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个性上的因素所导致。如一项关于兴趣的研究表明,学龄初期儿童从事带有智力竞赛性质而能引起很大兴趣的作业时,正确率达98%,而在从事没有这种情境的作业时,正确率仅有29%。另一项研究也指出,导致学生好成绩的各种因素中,兴趣占75%,使学生学习失败的各种因素中,缺乏兴趣占35%。这就有力地佐证了皮亚杰提出的一个论断:一切有成就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古人说:有志者事竟成,一语道破了非智力因素“志”在学习活动“事”中的作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是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佼佼者,多数智力水平高于常人,但并非全部是因智力水平而夺冠的,其中也不乏原来智力水平无异于常人者。但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因此,智力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只要得到正确的引导,非智力因素呈良好态势并能获得最佳发挥,其学习成绩决不会落后,而且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以上分析说明,在学习环境、教育条件及智力水平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如下等式:学习效果=智力+非智力因素。这个公式的内涵既否定了把智力水平等同于学习成绩的片面认识,强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由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发展了智力活动过程,促进了智力发展速率,使学习效应充分增大,当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最佳结合并获得充分发展时,学习将获得最大的成功。

因此,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忽视非智力因素而谈智力发展、谈学习效率,是不切实际的空话。因此教育教学上一定要把重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摆到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位置,认识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才能把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很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然而,如果没有很好地调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经常会落得个“老师头头是道,学生不理不采”的尴尬局面,极大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本文就非智力因素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引起各位同仁的重视。

二、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对策

1.注重对学生适时地、自然地进行理想的教育,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习动机有三种功能,即: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激活功能是指学生对某一行为的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