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水质调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种水色处理建议:
1)先换水20~30公分,引进新鲜水。 2)杀灭水体中一部分浮游动物。虫太多则全池 杀,少量则延边杀,时间为晴天上午。 3)第二天使用氨基酸解霸按5亩*/瓶化水泼洒, 上午九点将氨基肽肥+绿之源混合后化水全池泼洒, 水色稳定后,再用复合芽孢乳稳定水色。
青苔水
水质清瘦,透明度很大,达到80厘米以上甚至可 见底。水体中基本无藻类,水体底部长满青苔, 使水体变清变瘦,水中缺乏营养盐类,有益藻类 绝生,养殖幼体进入青苔很难成活。
水质
是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 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 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
水质调控
在水产养殖中水质调控是人为的通过物理、化学、生 物等方法改变养殖环境(水质),使其达到更易于养殖动 物生长的目的。
水质的检测
仪器检测:水体的理化指标 掌握基本的理化指标检测及常用检测仪器的使用。 肉眼观察:水色 水色是反应水质质量最明显的特征,在水产养殖行 业中,大多是以水色的状态来判断水质的质量。所以, 掌握水色的状态时一名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
2)饵料性变化 以投喂饲料(植物蛋白多)为主,绿藻繁殖快,水色 为绿色; 以投喂杂鱼(动物蛋白多)为主,浮游动物繁殖快, 水色浊或白。 3)光照性变化 和温度变化类似,硅藻喜弱光,绿蓝藻喜强光。 4)藻类交替性变化 水色由浓→淡、淡→浓的过程中,有其它藻类适应生 长,形成“转水”。
水色的作用
藻类的作用: 1.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促进物质循环; 2.吸收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稳 定平衡水体中生物组成; 4.通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食物链给养殖动物的苗 种提供天然饵料; 5.为虾蟹提供隐蔽的活动场所,使其避免太阳光直 射造成的危害。
1)温度性变化 主要养殖时间是3-10月份,温度变化由 低→高→低。 初期(10—15℃):硅藻繁殖期 黄褐色 春夏交替 :水温升高 绿藻繁殖 黄绿色 夏季(25℃以上):适合绿蓝藻繁殖 水色有黄绿、 淡绿、鲜绿、蓝绿、墨绿的变化 夏秋交替 :温度走低 池塘有机质多 水质多 出现老化 甲藻、金藻等易繁殖
此种水色处理建议:
1)换水:引进新鲜含藻水,一是缓解毒素浓度、二 是引进新鲜藻种; 2)解毒:使用氨基酸解霸全池泼洒; 3)施肥:使用氨基肽肥+膏动力+复合芽孢乳,配 合使用 ; 4)培菌:水色稳定后,使用益生源。
黄泥水
这种水色主要是缺少浮游生物,尤其是藻类。遇到天 气变化就容易浑浊不清,水色极其难调。池水中浮游生物 较少而泥沙等悬浮物含量较高,溶解氧低,透明度低,水 体理化指标不稳定,波动大。
白浊水
此种颜色水体中浮游动物(如枝角类、轮虫、桡足类 等)数量较多,水中藻类大部分被吞食。它们是苗种塘的 优质饵料,在养殖的中后期,水体已不需要这些浮游动物, 但这些浮游动物达到较高密度时,它们会与养殖对象争氧, 易引起缺氧浮头,同时会影响正常摄食和生长,此种水色 PH值偏低,亚硝酸盐较高,细菌和寄生虫极易大量繁殖。
以上两种水色处理建议:
1)有条件的尽量排底层水,适当换些新鲜水,减少 投喂量,开启增氧机,有浮头现象的抛洒增氧颗 粒。 2)第二天抛洒底舒安(每袋2~3亩*米),池底恶 臭的连抛两次。 3)使用氨基酸解霸(每瓶2~3亩*米),以解除藻 毒素和缓解应激。 4)次日上午,外撒底乐居(每包5亩*米),将绿之 源+益水活力菌混合化水全池泼洒,2~3天内可 调成理想水色。
危险水色
蓝绿色
这种水色的水较浓浊,透明度一般在2 0~3 0厘米之 间,在池塘的下风处,水表层往往漂浮起一些绿色悬浮细 末。浮游植物优势已偏向以蓝、绿藻为主,但组成仍较平 衡,蓝藻数量还不算太多,具有较强的活力。该水色是水 质老化的标志,这种水质若控制不好,就直接转化为"老 化水"。 当水温达到30℃以上阶段后,藻类会陆续死亡, 产生毒素,败坏水质。
暗绿色
这种颜色的水,透明度较低,浑浊度较大。水面有时 有一层黄绿色浮膜,水中含有大量的蓝藻(微囊藻及囊球 藻等)及裸藻(双鞭藻、棘刺藻等),池底老化,水体缺 乏营养,过量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导致水体高氮和高碱度, 微囊藻和纤维藻大量繁殖。
以上两种水色建议方案
蓝绿藻在水体中形成“水华”后,处理起来比较不易, 必须采取综合处理的方案:一排、二杀、三缓解、四培养。 一 排:首先选取晴朗无风天气,抽排一部分表层水, 排出一部分蓝绿藻; 二杀:抽排水后,及时使用药物(高含量氯制剂等)对 蓝绿藻进行杀灭,但要特别注意夜间的增氧,严防中毒和 泛塘; 三缓解:两天后用氨基酸解霸,每瓶3~4亩/米,化 水泼洒,既解除毒性残留,又可以缓解应激。 四培养:解毒2小时后,将底舒安或长效活底丹泼洒, 第二天上午用氨基肽肥+绿之源混合泼洒,水质在3~5天 可调成理想水色。
水色分类
1)优良水色 硅 藻 型:茶色、茶褐色 硅绿混合:黄绿色 绿 藻 型:淡绿、翠绿、浓绿色 2)危险水色 ①绿浊水:蓝绿、暗绿 ②红浊水:酱红、黑褐 ③黄浊水:黄色、黄泥色 ④白浊水:乳白色 5 青苔水:丝藻水、泥皮水、青苔水 ⑥清瘦水:澄清色
优良水色
茶色或茶褐色
此种水为养殖的最佳水色,水中的藻类主要是以硅藻 门为主,如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等,绿、裸 藻次之,水质呈良性循环状态,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 质含量较低,浮游动物只有少量的枝角类、无节幼体、轮 虫和纤毛虫,水质清爽、池角不产生浮膜,是养殖生产理 想的水色,这些藻类都是水产动物幼体的优质饵料,能够 很好地被水产动物所消化利用。
此种水色处理建议:
1)如果太多,可先手工捞取,之后用护草青苔净化 水泼洒,较严重时可用护草青苔净+健水源混合使 用; 2)2~3天后视水深情况适当加水并泼洒氨基酸解 霸,下午使用强效活底丹或恶底克星; 3)第二天上午使用氨基肽肥+绿之源+复合芽孢乳 化水泼洒即可。
Baidu Nhomakorabea
澄清水
水质清瘦,透明度很大,甚至可见底。水体中 基本无藻类,水体受重金属离子污染或缺乏营养 元素、水体中抑制藻类生长的因素较多则会出现 这种水。
优良水色的培植养护措施
• 一)培植措施: 1、加足底肥,保证池塘营养补充充足:按1 米水深5亩水面用量氨基肽肥(1包)+膏动力(1 包)。 2、追加肥力,让水体营养更全面:基肥施 后2~3天后,再用绿之源按每瓶8~10亩追肥, 避免水色落清。 3、稳定水色,调节菌相藻相平衡:按1米水 深2~3亩水面用量使用益水活力菌(1包)或益 生源(1瓶),防止水质不稳和中后期氨氮、亚硝 酸盐的升高。
黄绿色
这种水色的水质肥度适中,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 裸藻、衣藻次之。透明度在25~35厘米之间,水中有机、 无机悬浮物较少,营养丰富,是养殖池塘常见并期望的水 色。
淡绿、翠绿
• 水中的藻类以绿藻为主, 如小球藻、栅藻,衣藻等, 透明度在20~30公分左右, 肥度适中,是养殖的较好 水色。此水色比较稳定, 不会突然变清或变为其它 水色,绿藻能吸收水中大 量的氮肥,净化水质,水 产动物在此环境中生长快, 体质健康。
水色及水色组成
水色
“水色”是从视觉角度凭经验判断水质质量的一种依据。通过“看、 观、摸、尝、闻、测、查”等方式从而判断水质情况。
水色的组成
溶解物质:直径小于或等于10-6mm的微小颗粒.主要是溶于水中
的以低分子存在的溶解盐类的各种离子和气体.主要 决定水体的盐度硬度等物理指标 悬浮颗粒: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 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 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悬浮物是造成水浑浊的主要原因。 水体中的有机悬浮物沉积后易厌氧发酵,使水质恶化。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 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细菌。 池塘底质:底质是矿物、岩石、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 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 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 周围环境: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 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 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 周围事物。 自然环境:如天气、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开放式养殖)
水色变化
水色是我们经常用以判断水质好坏的宏观指标之一。 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池底颜色、 环境等反射因素综合形成的,其中由于各类浮游生物内含 有不同的色素,当浮游生物繁殖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就 会使池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实际生产过程中以浮游植物(藻类)的选择培养进行 水色调节。而藻类的生长是受温度、光照、营养源等因素 影响。因此,水色会出现以下几种变化规律。
池塘水 色调控
——南京资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水色调控
• • • • • 水质和水色 水色组成 水色变化 水色作用和调节方法 具体水色分析
水质与水色的关系

在开放式露天养殖中自然环境是不可控因素。不显色组成,因无 直接判断标准,也划归为不可直接调节部分。水色只是水质组成的一 部分,也是最直观的可认为调节的部分。因此,通常意义上的调水就 是指水色调节。
酱红色
浮游植物以裸甲藻及绿藻为优势种群。在光照强烈时 呈红色,是因为某些种类的裸藻喜光聚集水表,而这些裸 藻的细胞核颜色呈红色或桔黄色所致,这种水的颜色常有 “朝红夕绿”的变化。形成原因是水体有机物过多,氮磷 比例失调或微量元素缺乏等。
黑褐色
透明度低,水质老化严重,这种水色是因为管理失常, 如投饵不当、残饵增多、底质极度恶化,导致溶解性差及 悬浮有机物增加,主要含鞭毛藻、裸藻、褐藻等。由于有 些鞭毛藻会分泌麻痹神经毒素,使水产动物中毒死亡,且 由于底质恶化,发病率极高。
二)养护措施: 养殖前期:按上述过程肥水后,水色一般可维持 10~15天,之后按8亩水面1米水深使用绿之源 (1瓶)+益水活力菌(3袋)全塘均匀泼洒。建 议每10~15天追用一次益水活力菌。 养殖中后期:方法1:上午8~9时,按1米水深氨基 酸解霸(1瓶)+复合芽孢乳(2包)用5亩。间隔 3小时后,按1米水深底乐居1包用5亩,每7~10 天一次。 方法2:第一天使用底舒安或长效活底丹,第 二天上午使用复合芽孢乳每瓶2~3亩,每7~10 天一次。
浓绿色

此水常见于养殖中后期,透明度在10公分左右,水中藻类以绿藻 门藻类为主,水质肥而稳定,水中悬浮颗粒少,可持续较长时间,天 气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增氧机所打起的水花为白色,泡沫很快就消失。 此种水色的藻类日趋老化,但光合作用较强,产氧功能好,水产动物 活力强,也属于良好水色。但是在养殖高温季节,这种水色水质要注 意加注新水调节,以防由于残饵及排泄物增加,致使水质进一步变浓, 造成水体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浓度加大,水中溶解氧减少, 水质变坏,从而使养殖效果降低,甚至会引发疾病,造成养殖损失。
此种水色处理建议:
1)换水20~30厘米,引进新鲜含藻水; 2)全池泼洒氨基酸解霸+健水源; 3)全池干撒底乐居,将氨基肽肥+膏动力混合化水 泼洒。3~5天后水色会转变为正常水色; 4)水色正常后使用益水活力菌稳定水质。
黄色水
主要含双鞭毛金藻或三毛金藻等,池中积存 太久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池中PH值下降时易 产生此水色,盐碱地新开塘也容易出现这种水色。 这种水所含藻类含有毒素,易引起水产动物中毒。
处理方法:
1)出现此种水应大量换水,所以分两到三天分次换, 以免因水质忽变而引起养殖动物应激,每天5~ 10公分含藻新水,视情况而定换水量。 2)使用氨基酸解霸(2~3亩*米/瓶)化水泼洒,降 解毒素,缓解应激。 3)次日按8-10亩水面1米水深将氨基肽肥(1包)+膏 动力(1瓶)+益水活力菌(3包)化水后全池泼 洒,可快速调节水色。
水色调节的方法
1)培藻 根据不同藻类的特征,向水体投入不同的营养盐(肥水)。 2)换水 当水色太浓或恶化时,大量换水,以延缓或防止水质恶化。 水色过浓,水体中碳源不足,易倒藻。 3)接种 水体中藻类缺乏时,通过加水、换水、投放藻种产品等手 段补充。 4)净水 当水色浓、浑、透明度底时,可通过化学消毒剂、净水剂、 微生物活菌来净化水质。 调水的各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培养水体中的有益藻类,使水 体稳定,有益于养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