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我国沿海地区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3)2398(2001)04)0057)05

略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X

)))我国沿海地区案例分析

王书华,毛汉英,赵明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地系统机理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01)

提要:长期以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类问题也日趋激化,谋求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成为该地区的必然选择。而土地综合承载力又恰恰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了切入点。本文在对土地承载力重新审视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重构土地承载力的理论框架,并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例,对区域土地承载力的评判指标体系进行了全新设计,为进一步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THE INDEX S YSTEM DES IGN

TO THE LAND C OMPREHENSIVE C ARRYING CAPACITY

)))A C ase Study:Coastal Region of C hina

WANG Shu-hua,MAO Han-ying,ZHAO M ing-hua

(L abor 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M odeling,

I nstitute of Geogr ap hical Science&Resource,Beij ing100101,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in the coastal region is becom ing more serious.M any problems relating to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re serious,too.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only choice for the certain area.To some degree,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just becomes the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on the base of the rethinking land carrying capacity, reconstructs the theory formation in new ey es,thereby w e have designed the index system to va-l ue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Key w ords:land comprehensive carry ing capacity;value system;thinking

1土地承载力研究述评

111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回顾

自1812年T1R1Malthus就人口与粮食问题的假说提出以后,承载力的相关研究就相继在经济学、人口学等领域展开。尤其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性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人地矛盾的日趋尖锐促进了承载力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如80年代初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主持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等,对全球和区域经济、社会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承载力研究的进展陈百明先生等人曾做过系统总结[1,2]。1986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持的5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

第16卷第4期2001年8月

人文地理

HUMAN GEOGRAPHY

Vol116,N o14

Aug12001

X收稿日期:2000)06)27;修订日期:2000)11)1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九五0重点项目(K Z952-S1-211)部分成果作者简介:王书华(1972)),男,河北景县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

研究6,开创了国内有关承载力研究的先河。90年代,承载力的研究逐步扩展到包括土地、水、能源等矿产资源在内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研究,理论与方法方面也日臻完善。

当前,从资源制约的角度进行承载力研究是该项研究的共同出发点,而土地资源作为人类基本需求)食物的根本来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土地资源就成为承载力研究的重点,所谓土地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0[3],在此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其扩展到整个资源领域,并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等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0[2]。

112土地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以往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它对全球和区域发展曾发挥了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意义,但在新形势下,这项研究又表现出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11211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实质上是围绕耕地)食物)人口而展开的,它以耕地为基础、以食物为中介、以人口容量的最终测算为目标。这对特定历史阶段、特定区域中的粮食自给、粮食安全、挖掘耕地潜力以及产业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以往土地承载力最终都要归结到/养活多少人0这样一个概念上来,并将/土地人口承载力0的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土地生产潜力估算阶段和土地承载能力研究阶段0[2]。这样,在一定意义上难以真正揭示区域人地关系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

11212土地承载力的研究离不开区域分析,以往研究中往往将区域土地承载力系统作为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强调其空间限制性而忽视其开放性。对于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内,考虑粮食安全是必要的。但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如果仍遵循以土地的产出)粮食为切入点,以承载的人口数量为落脚点的区域分析思路,就未免太脱离实际了。因为,该项研究中一个最不现实的假设,是忽视了区际贸易的影响,通过货币媒介,所有资源(含非物质性知识、服务等)从理论上说均可换回粮食。再加之人口大规模的区际流动,尤其对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实践证明,许多地区的现实人口数量已远远超出了本地粮食所能供养的理论/承载人口0规模。

2新形势下土地承载力研究面临的任务

全球性PRED问题的日益尖锐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完善、以及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实施。经济全球化使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的区际贸易日益强化,在此背景下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研究急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211土地承载力的/综合0研究

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对于载体而言。土地不应仅局限于耕地,而应是包含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在内的广义的土地;另一方面是承载什么的问题,即承载物。由于土地问题是由人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土地利用的目标是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相应的环境相协调,使人类生存发展的土地资源得到保护和改善,所以承载对象应是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如承载的城市规模、经济产值、交通规模、土地的纳污能力等,而不仅仅是承载人口规模和人口消费压力,这就形成了/土地综合承载力0。即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阈值。所以说,土地综合承载力之区别于土地人口承载力之处,就在于:一是/土地0不仅仅是指/耕地0;二是/承载物0不仅仅是/人口0,而是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土地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环境协调作用的中介和协调程度的表征。

212土地承载力的/支撑系统0研究

土地承载力研究面对的是/一个包括人口、资源、环境在内的纷繁复杂的大系统0[2],为此,我们应充分重视研究对象的系统属性,从综合的、动态的、反馈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土地承载力不同于反映单因素变化过程和程度的指标和变量,它受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技术等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制约,反映的是上述因素构成的各类/支撑系统0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整体水平和协调程度。因此,将影响土地资源质和量进而决定土地承载力大小的各类/支撑系统0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透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可根据各因素

58人文地理16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