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建设情况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村建设情况报告

泸西县是国家57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是云南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多年来,泸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和上海市徐汇区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无私帮扶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列入国家扶贫攻坚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机遇,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领导,明确权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强势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加快了泸西扶贫开发进程。形成了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部门努力工作,各单位无私帮扶,全社会共同参与,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奋发图强,苦干实干的良好氛围。

截止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488元,比2016年的1885元增加1603元,农民人均有粮368公斤,比2016年的288公斤增加80公斤。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使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基础产业得到发展,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贫困面大幅度下降,贫困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达到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群众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按照

国家2016年860元的贫困线标准,全县86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2016年的万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万人,5年解决了万人的温饱问题,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贫困村特点

我县辖五镇三乡,有81个村委会,5社区,486个自然村,830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截止2016年,我县深度贫困村还有134个自然村,涉及40个村委会。按照国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为贫困人口的新标准,目前我县仍有万贫困人口。贫困村的最大特点就是贫困,结合我县实际,贫困村的主要特点为:

(一)自然条件恶劣、返贫现象突出

泸西地处云南十大高岩溶地区之一,岩溶发育,干旱缺水,石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枯竭,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贫困山区耕地都是山坡地,广种薄收。过去靠山吃山,现在是山穷水尽。泸西区域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冰雹、大风、洪涝、干旱、低温、冷冻、各种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频繁的自然灾害是导致泸西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贫困群众抗御自然灾害和开展生产自救的能力弱,因灾致贫和返贫现象较为严重。

(二)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线标准,

目前我县仍有万贫困人口,他们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脱贫难度大、贫困程度深的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地区、高寒冷凉地区及交通、信息封闭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地方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很差,绝大多数贫困群众仍处在缺钱、缺粮、缺衣、缺水、缺医、缺教育、缺科技、缺信息的状态下。

(三)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社会公益设施残缺

一是由于我县是高岩溶地区,全县尚有饮水不安全人口万人,有万人,万头大牲畜饮水十分困难;二是行路难问题还未得到解决,还有未通路的自然村17个,基本通路的自然村道路状况较差,路面崎岖,坡陡弯急狭窄,睛通雨阻。全县830个村组中仍有391个村组未进行村间卫生路建设。三是农村医疗设施、科技文化活动设施覆盖率较低,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缺医少药现象突出,因教致贫、因病致贫现象严重。

(四)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

我县工业发展滞后,工商业极不发达,财政收入极度困难。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极弱;农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村组织化程度低,农户都是家庭经营,规模小而乱,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无力与市场竞争;农业仍是传统农业、雨养农业,农民仍是靠天吃饭,产业单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效益低下,产业发展带动致富能力较弱,收入增长缓

3 / 17

慢,收入水平偏低,生活质量提高不快。

(五)科技文化教育滞后

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是造成贫困地区思想禁锢,观念陈旧,小农意识强,缺乏集体认同感,科技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影响着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造成贫困──愚昧──贫困的怪圈。

(六)环境卫生差,常见病多发

在贫困村,普遍存在乱堆乱倒乱建现象,草堆、柴堆、粪堆、土堆、垃圾堆随处可见,房屋建盖随意,人畜共居、人畜杂居现象严重,粪水、污水横流,蝇蚊乱飞,各种常见疾病多发是造成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

二、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

扶贫开发建设紧紧围绕“解决温饱、巩固温饱、加快致富、全面发展’’的目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农民的愿望出发,发挥群众的主体意识,开展参与式扶贫,整合其它部门的资金,统一安排使用,集中力量,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真正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采取的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不断强化组

织领导,加强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和部门定点挂钩到乡帮扶到村责任制,把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纳入县域重点项目强势推进,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新机制;二是层层落实责任制,定任务,定责任,把任务落实到领导、部门、个人。实行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制度,明确职责,建立责任状。三是县级财政做好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以保证项目实施做好、做实、做出成效;四是县级领导联系项目村,帮助群众理清思路,指导群众落实扶贫措施,五是干部驻村指导,项目村都有一名干部负责该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六是及时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村,参与项目建设规划、进行技术指导,组织相关技术培训和推广,为项目村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形成上下思想统一,使项目建设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资金到位。

(二)整合资金,集中投入

整村推进的要害在于整体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扶贫工作的力度最终体现在措施上,体现在具体项目上。在项目建设中,有效的整合财政、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畜牧、卫生、教育、国土、烟区工程等资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人力、物

5 /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