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等职业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 下,以“美国教育使节团的报告书”为基调, 对战前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建立 了“六· 三· 三”学制。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 日本政府针对当时恢复经济的需要,在1947 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中开 设职业技术课,培养学生在衣、食、住和职业 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了实现上述目 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普通高中设工、农、 商、水产、家政等职业选修学科;单独设立工 业、农业、商业、水产等职业高中,并以此作 为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法律法规健全 1.日本职业教育的立法最早可追溯到明治时期。 1899年,明治政府公布了《实业学校令》它 是关于整个职业教育的原则性规定,对实施职 业教育各种学校的目的、种类都有规定,这从 根本上明确了各种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也为 今后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壮大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为解决职业中学毕业生进一步深造 的问题,日本政府于1903年颁布了《专门学 校令》,规定凡是以实施职业教育为目的的实 业学校都属于实业专门学校
3.日本的职业教育立法在对职业教育的师资资 格也作了相关立法。1949年,文部省参照教 育刷新委员会的建议和其他各方面培训的意见, 拟定了《教育职员许可法》和《教育职员许可 法实施规则》,从而确立了日本“开放型”的 教师培训体制。这一体制为日本职业教育广纳 优秀人才,吸收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精深的 专门知识的人才到教师队伍中来,创造了极为 有利的条件。
LOGO
日本中等职业教育
1 2
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 明治时期是日本职业教育的发端时期。1868年的明治维新 后,日本开始向欧美等 先进的国家进行学习。为了能尽快发展经济,跃居世界经 济前列,明治时期的日本政府 提出“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三个治 国的新政策。从具体的实施来看, 教育受到日本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也随之 快速发展了起来
(四)严格的师资培训体系 1.以法律形式确立职业教育师资的任职标准日 本的《教师许可证法》是1947年颁布实施的。 到目前已经过多次修改并日臻完善。日本的 《教师许可证法》中规定:凡在大学或文部大 臣认定的函授、广播等学校中学完规定的课程 和学分,经考试合等者,由各都道府县教育委 员会授予“教师许可证”。这种以法律确定下 来的资格制度,是真正意义上保证职业教育师 资质量的标准。
日本高中的任务是双重的。它一方面实施普通 教育,为青年继续升学作准备;另一方面实施 职业教育,为青年就业作准备。战后日本的教 育改革,使高中阶段的教育变成了三种类型的 高中:(l)以普通课程为主的普通高中;(2) 以职业课程为主的职业高中;(3)既设普通 课程又设职业课程即兼设普通职业两种课程的 综合高中。职业高中是战后日本进行职业教育 的重点。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随着 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
日本的实业学校体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基 本确立,从以下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当时日本政府设立了全日制、业余制;实业补 学校、实业学校、实业专门学校;农业、工业、 商业、商船、水产五类学校;所设立的各类实 业学校与日本各产业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实 业学校的制度也从低到中到高一应俱全,进而 形成了以实业学校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中等职 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
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各级各类 教育的融合。从终身学习观念出发,中等职业 教育强烈地意识到学生毕业后在自己的职业生 活中,不断更新技术的欲望和能不断继续学习 新技术的能力极为重要。因此,教学中努力改 变一味向学生灌输众多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 方法,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专业领域 基础知识理解和基本技能掌握,培养能自己发 现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设法与专 科教育、大学教育接轨配套,为职业高中毕业 生进入高等专业学校、大学相关专业深入研究 打下关键性的基础知识。
(三)切合实际的“职业指导”
日本中等职业的职业指导是通过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以全体教职 员工的理解与合作为基础进行的。教师明确职业指导的特点有利 于开展进路指导的各项活动。日本职业指导的特点是,第一,职 业指导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与家庭、地区社会、各行政机关保持 密切合作。学校每年都会针对学生就业或升学问题与学生家长、 地区事务所、公共团体等进行友好合作,寻求它们的支持与帮助; 第二,职业指导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 的潜能。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挖掘内在能力; 第三,职业指导特别重视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学 生不仅要以学习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 自身具备社会生活中必需的自主性和价值观;最后,职业指导是 通过学校全部教育活动进行的,它贯穿于学校的各个学科。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的《学制》,是日本近代 教育开始的重要标志。《学制》的颁布主要是针 对是初等教育的普及,其中虽然对职业教育也有 规定,但只是一些简单的规定,那个时期日本的 职业技术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模这主要和那个 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有关,由于那个时期日 本的资本主义生产体制还处于初级阶段,工业、 商业等还没有达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发展职 业教育的要求也就没那么强烈。
1951年6月日本通过并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 法》,这是战后日本一个比较全面的职业教育 法,该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国家的任务、 地方职业教育审议会的组织、权限及国家对职 业教育的财政补助等均做了具体的规定,重点 是对中等职业教年代初,日本经济 进入了以实现工业现代化为中心的高速发展期, 因而更加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日本政府制定 并公布了《职业训练法》(1958年法律第133 号)。1960年吉田政府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 划》后,规定普及中等教育,确立实科教育和 工业高中,扩大职业技术教育。进入经济稳定 增长时期,日本政府又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新 的职业教育法规,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调整的需要。
(二)“产学合作”的职教模式 日本的“产学合作”与美国的“合作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被世人公认为是当今职业技 术教育的成功范例。日本的“产学合作”的形 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中与产业界的合作, 另一种是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在高中里,主 要解决企业界准备从事技工的初中毕业生的就 学问题。
目前,日本的中等职业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多 样化需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各种文化教养和专业 知识,为掌握技能而强化训练,更注重在教学中创设 各种条件,充分发掘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因素,营造 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教育环境。日本 不单纯从考试卷面成绩去评定学生学力水平,更注重 在实验、实习及各种实务操作中去判别学生的优点和 长处。②适应社区对专业人才的特殊需要,努力开展 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日本的中等职业教育本着服务 社会、服务经济的原则,根据社区的专门人才特殊需 要,采用了校企联合、夜校、企业培训、全日制、工 读交替、弹性学分制等形式,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开展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为社区培养急需的各类人 才。
日本的中等职业教育在1912到1945年是繁荣 发展的阶段,这期间日本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 高等教育都大力力发展壮大职业技术教育,军 国主义的气息也随之浓重。在1932-1940年 期间,实业学校的数量得到了空前的增加,工 业类的学校数量为最多。这一期间日本的所有 教育从培养的目标到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 都被加入到战争轨道,建立为侵略战争服务的 教育体系。当时为了加强军工生产,采取了限 制商业校,扩充工业学校的政策,致使日本职 业教育中的工业学校畸形发展,这一状态一直 持续到第二次大战结束。
日本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和所建立的发达的职 业教育制度,对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 大的促进作用。吸收和借鉴日本中等职业教育 的成功经验,解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 在的不足和问题。通过对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 研究,我们更加认识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 中,立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在法律法规 健全的体制下职业教育才能顺利实施;“校企 合作”教学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中心点,我 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许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教 学模式的单一造成的。
日本近代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明治时期政府实行的产业移植 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移植政策促使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建立 起了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同时明治政府也深刻地认识 到为了使资本主义制度和产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具备一定数量 的具备现代科学技能的人才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明治政府 主要采取了以下两个措施:一是聘请国外的技术专家,技师并向 国外派遣留学生;二是模仿欧美等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给企业 的职工进行培训,同时创办单独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这一时期日 本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但从性质方面看这一时期的日 本职业技术教育带有强烈的企业培训的性质。工部省于1871年7 月设立的“工学寮”,是日本的首个职业技术学校。之后,北海 道厅创设了农业学校,大藏省创办了商业学校,其他的各部门也 于同时期创办了与本部门相关的职业技术学校,这些由各产业部 门创设的职业技术学校都具有和本部门相同的性质。
二)发展 上世纪初期,日本资本主义已进人到帝国主义阶段。 发展职业教育的呼声在各产业中越来越高。日本政府 在对职业技术教育保护和鼓励方面,从1893年起日本 政府先后颁布了《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实业补 习学校规程》、《实业学校令》、《工业学校规程》、 《农业学校规程》、《商业学校规程》、《商船学校程》 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从1901-1912的11年 间,日本的实业学校数量增加了近49倍,学生的数量 增加了近38倍。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社 会急需的职业技术人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二战后的恢复时期,日本政府由于受欧美国家 的影响,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立法,用法律的 形式来规范日本职业教育实施主体的权利和义 务,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来达到恢复经济 的目的。从1945年战争结束到1958年,日本 的职业教育制度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根据《职 业安定法》所实施的职业辅导制度;另一种是 根据《劳动标准法》而实施的技能人员培训制 度。
2.设立多样的教师在职进修,培训制度 日本教师的进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与特色。日本 的《教育公务员特别法》中专门设一章规定了教师进 修的有关事项:“教员必须不断努力进行研究和提高 修养,以保证完成其职责。为此,教员的任命机关, 要设法提供教员进修所需要的设施,制定计划,通过 有效途径来鼓励教员进修。同时必须为教员创造进修 的机会,教员可以在不影响授课的情况下,征得校领 导的同意后,离开工作单位去进修,任命机关可以选 定一些教员在职长期进修。”根据这个法令,日本建 立了中央及地方(都、道,府、县)各级教师进修制度。 每年的教师录用考试对在职教师形成竞争的压力而进 修是使自己不被淘汰的唯一途径,同时进修还可以使 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不 断提高。
3.多渠道引进师资 日本除了通过开放型的模式培养教师外,还积极吸收社会优秀技 术人员,充实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比如1988年修订的《教育职 员许可法》,新设特别资格证书和兼职教员制度。特别资格证书 的颁发对象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威望高、通过了都 道府县教育委员会举行的教育职员审定考核的人员。持有特别资 格证书的教师,可教学、做班主任或者从事学生指导等工作。兼 职教师制度是指,只要经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允许,可聘用没有 持有教员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他们从事部分教科科目 的教学或实习指导。在具体实施中,各都道府县严格审查教科科 目是否为高精尖专业知识和技术,教育内容是否与兼职教师的专 业对口等。聘用兼职教师时,一般采取临时定期聘用的方式。这 些措施可以吸引社会上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 拓宽了师资来源渠道,解决了职教队伍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