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化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行动研究(wugzh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行动研究

广州市劬劳中学吴广帜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优化的一种常用手段。本研究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上分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通过行动研究等方法找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的规律,从而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带来正面影响。本研究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创设问题情境的各个案例,采取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为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课堂结构优化的应用参考。

【关键词】行动研究;问题情境;初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或条件下)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环境,是学生产生学科学习行为的条件,是一种学习情境。它是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的恰当程序的冲突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思维定向的一种情境,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求知欲,以其求知热情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此阶段的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内部学习动机最核心的成分;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时,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学习化学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这对于学生学习化学以及其他科目都是尤为重要的。

二、研究的过程

本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指把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结合在一起,提高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具体说:“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

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行动研究”所强调的是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强调行动者参与研究,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系统的持续的反思。

行动研究的对象:劬劳中学初三(1)班、初三(2)班。

以上述两个班作为研究对比,在初三(1)班几乎每节课使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在三(

2)班不使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行动研究的过程采用了勒温的修正后的螺旋循环模式,它包括制定研究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并形成螺旋循环1。行动研究总图如图所示。

本研究针对的是初中化学的教学,而初中化学乃启蒙课程。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学习活动是否受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影响而作出深入细化的研究。研究过程就是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和反思,运用教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已发现的问题,扩宽未发现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解决方式,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 第一循环

(1)计划

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一环就是课堂提问。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然而多数教师都感觉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上课更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问题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交流逐渐产生隔阂感,这给化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作为化学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可以帮助扭转这种状况。

我们在研究的第一轮设计了新授课前几单元各知识点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的例子(部分)如下表。

表1 第一循环的部分教学例子

1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行动

笔者共教两个班的化学课,准备在其中的一个班级做实验,但笔者并没有事先告诉学生自己在提问策略上要发生哪些改变。开始尝试着提出一些让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兴趣的问题,并把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声音录了下来。笔者坚持观察以及记录了八节课,并在每次课后写心得,记笔记。

(3)观察

课后,有关学生填答了笔者撰写的调查问卷,并于当天访谈了几位学习完的三(1)班学生。在访谈过程中不断观察研究对象的反应及言辞。其中上完《原子的构成》后对有代表性的郭同学访谈如下:

笔者:郭同学,你好。……老师在上课时的创设问题情境对你学习有没有帮助?能不能激起你的兴趣?

郭同学:有帮助,因为它可以让我带着思考问题学习,在一些实验、图片、动画中我觉得很亲切、真实,让我学的非常有兴趣。……

笔者:老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你会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郭同学:不会,相反,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引导,我学起来会比较枯燥。……

笔者也访谈了几位在教学中没有创设问题情境的三(2)班学生:

笔者:同学,你觉得你的老师采用这样的讲授法是不是适合你?为什么?

同学:我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太多了,我都用不着思考,老师什么都告诉我了。……

笔者:你们不是不喜欢动脑筋的吗,老师告诉你不是更好?

同学:不好,我还是要想动脑筋,这样学知识牢一些,而且这样上课有点闷。……

笔者:访谈到此,谢谢!

(4)反思

在实践中我发现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及精心引导,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再通过准确设置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其实这也是有效教学中的导入技术,下面笔者在实践中归纳出几种化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

方案。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空杯

生烟等,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化学故事”导入法。例如在讲《燃烧》一节时,讲到有这么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

了一座古墓,通过考证,他确认里面埋葬着一千多年前的一位富可敌国的王侯,那位考古

专家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推开坟墓的门时,眼前的景象却吓得他魂飞魄散。在棺木的上方很

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

多年的灯,惊骇之余转身便逃,再也不敢回到墓中。仅仅几天之后,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

知消息,赶到这里,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这是为什么呢?学

生带着疑惑开始本节课学习,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谜底也就解开了。原来,那盏看似一

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墓穴被封闭后,耗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墓门打开,新鲜

的空气涌入,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

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步入学习佳境,结果不仅让学生获知解惑,也让情感

态度价值观在本节课中得以体现。

●多媒体导入法。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

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

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如:神州六号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

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

产生强烈刺激。教师可适时提出几个思考题:神六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

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其素材要靠平时收集,要有科学性。

2.第二循环

(1)计划

在研究的第一轮后,针对教学内容,修正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滥用情况。我们又设计了后面前几单元各知识点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的例子(部分)如下表。

表2第二循环的部分教学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