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二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方法
模块学习目标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者掌握教学内容分析概述与学习资源设计,运用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分析如何用信息化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运用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模块说明
本模块的活动包括学习材料阅读、小组合作学习和互动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学习者能整体感知有效的课堂教学,为后面模式的内容学习打下基础。完成本模块需12个学时。
主题及活动列表
主题一教学内容分析概述与学习资源设计
活动1.1 初识教学内容分析概述
活动1.2 了解学习资源设计
主题二用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
活动2.1 学习情境的特征是什么
活动2.2 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主题三如何用信息化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
活动3.1 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是什么
活动3.2 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活动3.3 信息化教学案例
用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
目标
说出为什么要运用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的特征是什么?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方法是什么?并能把这几种方法运用在实践学习中。
说明
本主题的活动学习,通过案例观摩,学习者应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特征和几种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从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应用中。
活动列表
活动2.1 学习情境的特征是什么
活动2.2 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活动2.1 学习情境是什么
【活动目标】
能说出学习情境的主要特征
【活动提示】
本活动通过阅读资料和小组讨论,学习者能说出学习情境的主要特征。
【活动步骤】
1.学习者先阅读与学习情境有关的资料
2.学习者对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提出学习情境的特征
3.学习小组对学习者所提出的见解进行归总,达到知识的统一
4.培训者进行总结
活动2.2 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活动目标】
能说出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能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活动提示】
本活动通过阅读资料和小组讨论,学习者能说出信息化教学创设学
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活动步骤】
1.学习者先阅读与学习情境有关的资料
2.学习者对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提出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
种常用方法。
3.学习小组对学习者所提出的见解进行归总,达到知识的统一
4.学习者对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举例。
5.培训者进行总结。
学习材料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关键要素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
教学策略教师导向学生探索
讲授方式说教性的讲授交互性指导
学习内容单学科的独立模块带逼真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
作业方式个体作业协同作业
教师角色教师作为知识施与者教师作为帮促者
分组方式同质分组(按能力)异质分组
评估方式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基于绩效的评估
三、信息化教学的开发模式
1.教学目标分析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潜在的学习结果。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2.学习问题与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这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解决分歧),信息化学习就是要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真实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3.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由于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是一种支撑作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必须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学习环境能支持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
4.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5.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形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形式不仅仅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项内容的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主要由教学情景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四、学习情境的概念
学习情境主要指在学习获知过程中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手段使获知达到高效,通常这种情景伴随时代的发展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五、学习情境的特征
1、悬疑性或活动性
学习情境要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悬疑性是有效学习情境的根本特征。有些教师在讲授了知识内容之后,再呈现与之相关的情境以印证所传授的知识。严格说来,这不是学习情境,只是一个无须质疑的证据,很难激发学生的思考。另外,一些教师平铺直叙地把情境呈现给学生,不加分析和提示,对情境中是否包含问题不予关注,这违背了设置学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