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幼儿任性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纠正幼儿任性行为

案例:

4岁的杰克看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他便开始要求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如果您是这位妈妈,您会怎么做?

原因:

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可母亲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要立即要那玩具不可,而更多的是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其实孩子仅仅觉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想弄清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母亲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如果母亲弄清孩子的这种心理,在表扬杰克为弄清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后,再摆出今晚不可能得到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这样做可能会使孩子的情绪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结论: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心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并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而不管这些事物是否对他适宜、

有利。家长则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历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历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家长对此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就越来越严重。这种任性,实行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转入今天的课题:如何纠正幼儿任性行为)

前言: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教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实生活中,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加上现在家庭教育的普遍失误,任性的小孩越来越多。这种小孩为所欲为,不服家长管教,自我为中心,利己,横行霸道。心理咨询实践证实:具有任性性格特点的小孩,将来易出现社会适应困难问题,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家长今早意识到任性的危害,弄清楚并正视造成任性的客观因素,这样才能避免和

矫正小孩的任性。

一、任性的界定

任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有这种习惯的孩子做事情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不进他人的劝告。如果事与愿违,就大吵大闹、乱发脾气,甚至伺机报复。任性的孩子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就应该是一切的主宰,潜意识中觉得周围的人和事都应该由自己支配。他想得到什么东西,不管是否合理,都非得到不行。越是劝阻,他就越坚持。

二、任性的表现

任性的孩子有相当大的能量来控制其父母或他人。这些孩子为了随心所欲地达到其目的,可能会无休止地纠缠、哭闹、嚎叫,或寻死觅活,甚至对父母、兄弟、姐妹或伙伴进行身体攻击,直到他得到想要的东西时,才会停止对别人的要挟,他会以无穷的精力来迫使他人就范。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在家庭中也会动不动就闹得沸反盈天,在工作单位也会固执、要强,难以与人合作,动不动就给人脸色看。其实,这些个性都是小时候培养起来的。

孩子的“武器”:

•第一种武器——哭闹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家长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

来,家长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

常“超额”完成“任务”

•第二种武器——哀告乞求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家长哀告乞

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家长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第三种武器——死缠烂打“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家长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四种武器——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家长只好举手投降。

三、幼儿任性产生的原因

1.生理需求

过分满足小孩的不合理欲望会引起任性,而过分不满足小孩合理的欲望也会引起任性。如果一个小孩正常合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受到父母粗暴的拒绝,其心理上就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定会用对抗父母、拒绝父母等逆反行为对付父母,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易形成任性的特点。

2.独生子女“独”的环境造就的

(1)缺乏兄弟姐妹间的交往

独生子女处于相对理想的家庭环境中,一些人生最初的人际交往都是合理的、公平的、缺乏竞争的,小孩很少会受委屈。从这种环境中走出来的孩子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理解与体贴他人,对挫折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针对独生子女特有的“独的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小孩应有相当的时间在幼儿园中度过,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可以弥补缺乏兄弟姐妹的

交往经验。

(2)小孩处于家庭中心地位

一个家庭六个成人看一个孩子,在家庭教育上态度不可能一致,自然给小孩任性性格特点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处于这种家庭的老人们常常对小孩采取了放纵和溺爱的教育态度,而小孩的父母面对老人们的错误家庭教育,传统的“孝道”观念在作怪,加上老人们多无兴趣爱好,自然将精力集中在小孩身上。

(3)小孩以父母为交往伙伴

在交往中父母肯定不会与小孩争利益,一切利益自然归小孩所有,在这种没有一个人平等地与小孩争利益的交往情景里,小孩自然缺乏谦让精神,缺乏互爱互助的情感,一切都属于自己的!因而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利己态度,表现出任性特征。

(4)经济条件的改善

大家经济条件好了,常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这样就逐渐养成小孩任性的性格特点。

3.父母错误的家庭教育易导致小孩任性

(1)溺爱的家庭教育

譬如平时对孩子迁就、放任、姑息、纵容、百依百顺,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事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特别是有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父母起初不同意,孩子发脾气了,父母为息事宁人,就同意了。这无疑等于奖励了孩子的任性行为,起到了强化孩子任性行为的作用。这种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